雁门关救驾
八月二十四日,皇帝杨广诏令各郡县发兵救驾。
消息传遍全国,举国震惊。
若连天子都落于突厥之手,只怕国家危矣!
一时间,各路人马纷纷驰援雁门关。
雁门关就在晋阳以北,若要援救,必属晋阳为先。
当时驻扎晋阳的左屯卫将军名叫云定兴,当即募兵前往,循例,城中各世家也要出人应募。
唐国公府来报,府中二公子愿率府兵部曲从军救援。
云定兴有些惊讶,唐公在镇守弘化郡,长子在河东老家,府中只有个年少的次子,去年唐公还来信给他,请他照拂府中次子。
所以此次募兵,他也没考虑唐国公府。
他召人进来,只见一个少年郎,身量虽高,面孔却很稚嫩,虽然束冠,但连胡子都未蓄起,一看年纪就小。
李世民拱手行礼:“唐国公次子李世民,拜见将军。”
云定兴上下打量了这孩子一眼:“你今年多大?”
李世民脸不红心不跳的答道:“十八。”
“你有十八?”云定兴表示怀疑。
“当然!”其实他今年才十六岁,但为了能跟着去见识战场,也只能撒谎了。
云定兴大为头大,他曾经与唐公同朝为官,关系不错,所以唐公写信让他照拂次子,他当即便答应了,此次他以为此子年少,自然不在应募之列,谁知道他满十八了,这正在应征之龄。
于是他把李世民拉到身边责道:“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傻呢,你就说你年纪小,不在应征之列不就行了。”
李世民忙道“大人不必担心,我十五岁就随父杀贼了,我父亲应征去涿郡征粮的时候,我还是先锋呢,此次我也愿为大人先锋,前往雁门关救驾。”
云定兴更加责怪:“这可是突厥,率兵十数万,兵强马壮,不是你讨个贼压个粮的小阵仗,你要是在战场上出什么事,我如何同你父亲交代?”
李世民明白了,他这是怕担责任,当即应道:“大人放心,我给大人写一封生死状就是,此去一干事情,与大人无关,况且我有府兵部曲三百,足以护卫我。”
云定兴苦劝不住,也懒得再费口舌:“也罢,生死状就免了,你多加小心便是。”
李世民喜笑颜开的走了,回家去告别妻子:“这一去,你夫君我必定要建功立业了,要是运气好得个爵位,你给你谋个诰命,也让你风光风光。”
长孙嫣没他这么乐观,但也不会泼丈夫的冷水,只是一面抓紧整理他的行李,一面嘱咐他:“我不图你建功立业,你能平平安安的回来我就很开心了。”
说话间大军已经整装待发,云定兴苦哈哈的率兵出发。
他是真不想去啊。
云定兴曾是废太子杨勇的岳父,杨勇是先帝杨坚的长子,杨坚登基后,就封他为太子,杨勇不喜欢正妻元氏,宠爱云定兴的女儿云昭训,生有三子。
元氏无宠,遇心疾,二日而薨。
按理说,若是杨勇顺利继位,凭云昭训的宠爱和子嗣,完全可以封后,届时他云定兴不就是正儿八经的国舅了,封公拜相不在话下。
奈何命运给所有人开了个玩笑。
独孤皇后十四岁嫁给先帝,两人感情颇深,生下十子十女,协助先帝称帝,辅佐朝政,宫中同尊帝后为“二圣”。
也因此,独孤皇后不喜太子与发妻不睦,宠爱妾室,更怀疑元氏暴毙死因,更加不喜欢长子,转而疼爱次子晋王杨广,认为他才智出众、素有抱负。
于是夫妻俩一合计,决定废黜长子,转立次子。
但凡杨广是个正常人,大隋没有二世而亡,独孤皇后这个选择都会被大加称颂,天下正妻地位,更不会为妾室所动。
所以说造化弄人啊!
当然,此为后话,今时不表,只说云定兴,在杨勇被废后,也被除名配少府。
但他这个人善钻营,用之前女儿从废太子那里弄来的财物,贿赂新帝杨广的宠臣宇文述,以宇文述荐,擢授少府丞,寻代何稠为少监,转卫尉少卿,迁左御卫将军,进左屯卫大将军。
可以说混的风生水起。
但和曾经差点做了国舅比,落差还是很大,所以云定兴打心眼里不愿意去救皇帝。
在加上那可是突厥啊!云定兴虽说谋的武职,但他半点不会打仗,更别说打兵强马壮的突厥。
李世民率部从军,跟着一走,就发现了问题。
晋阳距雁门关也就四五日路程,更别提此次还是救驾,更应该急行军,但如今已经三日了,行程还未过半,走走停停,十分缓慢。
他一问,只说是派了人去刺探军情。
这借口瞒不了在军队里滚大的李世民,他一琢磨,就知道了问题所在。
这下子可不好办了,一来,他虽然继承母亲遗愿志在亡隋,但这是内部矛盾,和突厥的威胁相比肯定是救皇帝重要。
二来,他还想着借此良机建功立业,就算不能封妻荫子,起码也能靠自己谋个一官半职,日后若随父亲起兵,也能有些底气。
然而看如今云将军的情状,就算他愿意冲过去干突厥,云将军也不会帮他,在给他交代在这里就坏了,家里还有娘子等着他呢。
但李世民什么脑子,他稍微转了转脑瓜,就想了个主意。
于是不在耽搁,他骑马奔向主帅大营。
因为是率部从军,所以他有个小军官的职位,虽然不高,但他报有事相奏,守将们也让他进去了。
云定兴正在头疼,见李二郎来,顿时挖苦:“怎么,胆小了,想家了?别怪世叔没提醒你,此时你要回去,就是逃兵,要军法处置,便是你父亲在,也保不住你。”
李世民摇头,拱手行礼后劝道:“将军,此次陛下被围,天下兵马纷纷前往救援,只说我父亲所在的弘化郡,此刻应该也已经率军来援,更别说洛阳军队。
但我晋阳离雁门关最近,若是慢于诸郡,实在难以解释。倘或陛下顺利被救,将军不过吃些责罚,但若有了万一,只怕将军要成了国家罪人了。”
云定兴被说中心事更加不快,他焉不知这道理,更骂道:“黄口小儿,你懂什么军机之事,难道以为是本将军不愿去救陛下吗?”
李世民连忙摇头:“岂敢,我是来给将军献计的。”
"请将军速速驰援,陛下在雁门城,突厥必定主攻这里,咱们军队少,强攻也难,不如就驻扎崞县,赍旗鼓以设疑兵。
始毕可汗举国之师,敢围天子,肯定觉得国家仓促之间难有支援。我张军容,令数十里幡旗相续,夜则钲鼓相应,他们肯定觉得到了很多救兵,必定望尘而遁。不然,彼众我寡,悉军来战,也难支应。"
云定兴眼前一亮,这可是个好主意啊,不用真的去打仗,但又可以减轻雁门城的压力,届时皇帝怎么样,都怪不到他身上,只说这是疑兵之计便可,比三天走两天停要好看的多。
云定兴当即依计,打点三军驰援雁门关,两天时间就到了崞县,大张旗鼓用疑兵之计。
他也赶得巧,先前皇帝曾暗中派使者向义成公主求救,义成公主派人告诉始毕可汗说:“北部边境告急。”
始毕可汗攻了雁门城一个月没有攻下,见隋朝大军已经驻扎崞县,军势盛大,又听人报洛阳和各郡的援军也都达到忻口,只怕围不成皇帝,自己反而要被围了,由是解围而遁。
九月十五日,始毕可汗解围退走,皇帝派人出去侦察,山谷空无一人。
李世民也在高处看到,回去禀报:“将军,突厥已经撤走,陛下也派人出来侦查了,恭喜将军,立下大功一件。”
云定兴自然高兴,哈哈大笑,拍了拍李二郎的肩膀:“好小子,此事你当首功!”
事不宜迟,他当即带上李二郎,点了兵马前往雁门城领功,晚了就要和诸郡大军平摊功劳了。
到了雁门城,城中见援军至,连忙开门相迎。
守城一月,此时的雁门城十分凄惨,城池几毁,粮食用尽,军民死伤惨重,好在有李世民提醒,云定兴差人带了粮食和药物来,连忙分发下去,又得准去觐见皇帝。
两人到了帝王居所,进了门,纳头便拜:“臣等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说是恕罪,其实是来领赏的。
但两人跪了半日,也不见皇帝叫起,李世民偷偷抬头,见皇帝衣着破败,脸上有伤,面有泪痕,双目浑浊,怀中抱着幼子,此刻呆愣不已。
他失望的低下头,又大声重复了一遍:“陛下,突厥已经退军,臣等在崞县设疑兵之计,突厥以为大军来援,仓皇逃走,请陛下安心,臣等救驾来迟,请陛下恕罪!”
杨广这才如梦初醒,忙问道:“突厥真的退了?”
云定兴回到:“回陛下,突厥确实退兵了。”
“大军可在?”
“诸郡大军正在忻口,臣率晋阳五万驻军,先来一步,勤王救驾。”
“五万怎么能够,快,让大军快来!”
云定兴无奈,只能领命,带了李世民出去。
他虽然失望,也不忘安慰李二郎:“想是陛下惊疑未定,不能周全,等大局定下,或有封赏,届时,我定为你记上首功。”
李世民却已经不在乎了,他满脑子都想着方才屋里见到皇帝时的情景。
原来这样的一个人,也可以做皇帝,原来皇位之上,正坐着这样一个人。
他回头看着雁门城的百姓,他曾经随父亲来过这里,这是一座军事重镇,几乎是全民皆兵,他们勇毅,忠诚,坚定,为保卫关中的天子而活着。
但就在这三十日内,他们因为天子的一个任性而草率的决定,经历了几乎是灭城之灾。
或许为保卫天子而死,是他们的使命与荣幸,可这样的牺牲,真的是应该的吗?
驻扎忻口的大军终于赶到,其中就有甘肃来援的李渊,他见了儿子,当即就要一顿揍:“这是什么场面,你也来掺和!”
还是云定兴拦着:“唐公,唐公勿恼,是我之过,未能拦住贤侄,不过贤侄智勇双全,可帮了我大忙。”
他将事情经过告知李渊,李渊听了,火才消了,四周都是往来故旧,不由都上来夸赞,李渊心里得意,嘴上谦虚:“不过有些小聪明罢了,只是胆子忒大,以往他娘在时,没少骂他。”
李世民正翘着嘴角听夸,闻言不满:“我娘什么时候骂我了!”
李渊摊手:“你娘在时,一日骂你三句,一句随风吹了,两句你就茶吃了,便算是没有骂你了。”
大家听了,都笑起来,也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只当是云定兴讨好唐公,夸耀他儿子罢了。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出什么计谋。
私底下,李渊嘱咐云定兴:“还请云兄勿将小子献计之事禀报皇帝。”
云定兴面色一凝,就明白他的意思,点头应下,又问二郎可娶了妻室,他还有一个女儿。
李渊忙道次子已经娶妻,是已故发妻在时迎娶的媳妇,夫妻俩感情很好,云定兴这才作罢。
只不过俩人显然都想多了,此次雁门关救驾,皇帝一个人也没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