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唐·文德皇后传 > 及笄

及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河东老家传来消息,李世民的弟弟,李家三郎李玄霸,从马上摔下,得了重病。

夫妻俩当即回老家探病,刚刚踏进门,就见三弟已经断了气,郑氏已经哭死过去。

兄弟俩忙着给弟弟治丧,长孙嫣就在后院安慰大嫂。

郑氏泪流不止:“我刚过门时,三郎也才跟承佑一样大,婆母随公爹外任,带上了二郎和三娘,留下几个小叔由我照顾。”

“四郎淘气,三郎却最懂事,从不叫我操心,我拿他当亲儿子一般拉扯大,好容易可以娶妇成人,却从马上摔下来了,本来也没什么事,半夜却突然烧了起来,他大哥找了多少大夫,都是药石罔治,我就这么看着他,在他大哥怀里断了气,真是要了我的命去!”

长孙嫣听着伤心,跟着一起掉眼泪,妯娌们哭做一团。

有人跟着一起哭,劲儿还好过去一些,长孙嫣又劝大嫂吃了药,郑氏略微好了些。

又有人来通传,周家来了人吊唁,长孙嫣就问:“和周家的婚事没有定下吧?”

郑氏摇头:“没有,这不是在婆母丧期,想着先出了一年孝,就给两个孩子定下来,这孩子又摔了,就没有定,也好,没耽误了周家娘子。”

当时律法,父在母死,只需要服一年丧即可。

郑氏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的堂妹郑观音,已经定好的未婚夫赵郡李公子,未及成婚就一病死了,世家之间虽然没有望门寡一说,但多少受到影响,要过两年才好议亲。

周家也很伤心,李三郎实在是个很好的郎婿人选,相貌英俊,品性极佳,人也上进,又有大哥大嫂—未来的唐国公夫妇一手抚养,日后必多照拂,只可惜,人去成空,哪里在给宝贝女儿找一个这样合适的女婿呢?

李家兄弟在前面给弟弟治丧,私底下不知抱头痛哭过多少次,李世民趁机告诉大哥母亲的临终遗言,建成大骇:“母亲岂可有此大逆之言!怪不得阿耶在外面受了陛下斥责,二郎,你和父亲都太大胆了,怎么能谋划这种事!”

世民叹气:“此乃阿娘终生之恨,叫我和阿耶怎能不上心?况且陛下多猜忌,自先帝起,杀了多少功臣良将,到了当今,为了一个杨玄感牵连了三万多人,我妻舅从来谨小慎微,却还是受了七拐八弯的牵连,焉知到了下一个杨玄感的时候,父亲不会被牵连?”

建成默默不语,世民接着劝大哥:“我已经写了信给父亲,请父亲依母亲生前所劝,多向陛下献上鹰马,以讨陛下欢心。我则在晋阳暗中招纳豪杰,也请大哥在老家多做准备,结交地方豪强,如今朝中局势也多动荡,就算不为母亲遗恨,也该做好准备,万一哪天父亲被牵连,”

他顿了顿,加重语气:“甚至要收走咱们家的爵位,”

“咱们也能有一击之力。”

爵位是建成的命根子,他顿时重视起来,思考再三,也觉得弟弟说的有道理,便点了点头,又警告弟弟:“你在晋阳,可一定要小心,别叫陛下察觉。”

世民胡乱点头,满口应下,要是大哥知道他已经偷藏了好多逃兵,甚至还有群侠大盗,只怕要吓死。

想造反的人多了,皇帝哪里管的过来,邯郸的杨公卿都能从皇帝的车架里抢马,乱世之中,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丧事已毕,郑氏的病也好了些,世民夫妇就要启程回晋阳,建成亲自送到城外,先感谢弟妹:“幸而有你开解,不然你大嫂只怕难熬过去,她一向最疼三郎了。”

长孙嫣忙表示自己没做什么,只是陪着哭罢了。

建成又嘱咐她:“二弟性子急躁莽撞,你千万多劝着些,要三思而后行才是。”

世民不满道:“我什么时候急躁莽撞了!”

他明明有勇有谋,超级棒的好吧!

长孙嫣不管他,只对大伯郑重承诺:“您放心,我肯定看好他。”

等把她送上车,兄弟俩对视一眼,又抱着哭了起来,虽然不是一起长大,感情不算亲厚,性子更是不合,但面对共同的弟弟去世,做哥哥的都是一样伤心难过。

兄弟守望,血浓于水,便是如此。

转眼又是一年,长孙嫣满了十五岁,娘家女眷们过府,为她办了十五岁的及笄礼。

她虽然十三岁出嫁,至今已经成婚两年,但今日及笄,才可以做妇人装扮。

母亲高氏为她盘起长发,插入发笄固定,舅母鲜于氏为她在眉心点上花钿,更衬得她脖颈修长,眉目如画,顾盼生姿。

因着还在婆母孝中,长孙嫣没有穿艳色的裙装,只着了身月白的束胸长裙,上绣着牡丹花样,帔帛绕肩拽地,别具风流。

她已经出落成大姑娘了,脸上的青涩褪了些,个子也抽条了些,身姿窈窕,气质出尘,说一句风华绝代也不为过。

李世民早已看呆在原地,长孙嫣嫌他呆气,嗔了他一眼,又将他看倒在地。

前院早已置下宴席,遍邀城中女眷及其夫婿,庆贺二娘子及笄之喜。

夫妻两人站在一处,给宾客还礼,谁不叹一句郎才女貌,神仙眷侣!

皇帝也没有停止整活,开始了他新的作死。

高句丽是不能再打了,但面子还是要找回来的,皇帝灵机一动,北边不还有个突厥嘛!

突厥之先,平凉杂胡也,姓阿史那氏。魏太武皇帝灭沮渠氏,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蠕蠕。世居金山之阳,为蠕蠕铁工。金山形似兜鍪,俗号兜鍪为突厥,因以为号。

自此突厥在北方草原壮大,虎视眈眈以望中原。

长孙嫣之父长孙晟曾事北周时,护送千金公主到突厥牙帐,以一箭射双雕,受到突厥可汗礼遇,经常一起游猎,他便趁此机会考察突厥山川形势、部众强弱。

北周大定元年,隋国公杨坚接受静帝禅让,登基即位,改元开皇,建立隋朝,突厥沙钵略可汗欲发兵伐隋,借机入主中原。

长孙晟查知此事,上表先帝,详细分析突厥内部的情况,提出“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提议,即联络西边的达头可汗和阿波可汗以及东边的突利可汗,孤立沙钵略可汗,等到十多年后突厥内乱,隋朝再来讨伐,就可以一举消灭突厥。

先帝依其计策,派长孙晟离间分化突厥,几年时间下来,沙钵略可汗则从此由强变弱,只好遣使向隋朝进贡称臣,从此西突厥势弱。

大隋北境安定,才有余力南下伐陈,统一天下。

后来东突厥做大,长孙晟又献策先帝,扶持启民可汗,助其击都蓝,败步迦,收服降众,启民可汗也懂感恩,对隋称臣纳贡,十分恭敬。

当今天子杨广继位后,欲在大业三年北巡至榆林郡,欲出塞外,陈兵耀武。因怕启民可汗惊惧,便先派长孙晟去做启民可汗的工作。

启民可汗闻讯后,召所部奚、室韦等数十个部落的酋长聚集,以迎接皇帝。长孙晟见营帐前杂草丛生,想要让启民可汗亲自拔除,并让各部酋长看到,使其明白天子的威重。

思虑过后,他手指帐前的草说:“此根极香。”启民可汗闻后说:“殊不香也。”

长孙晟又说:“天子行幸所到之地,诸侯都躬亲洒扫,除清御路,以表示自己的至敬之心。如今牙帐中荒芜,所以说是留香草罢了!”启民可汗这才悟其本意,拔下佩刀,亲自除草。其余各部族长见后,争相仿效。

启民可汗又发命举国就役开御道,西起榆林,东达于蓟,长三千里,宽百步,护送陛下巡游北塞,这大大的满足了皇帝的虚荣心,令他十分得意。

可惜的是,长孙晟与启民可汗同年去世,继位的是其子始必可汗,始毕可汗对大隋也算恭敬,上表续娶嫁给其父启民可汗的和亲公主义成公主,依旧上表称臣,因此皇帝就不在记挂突厥,把重心转移到到别的地方。

但突厥这个部落吧,主打一个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随着皇帝在国内一通折腾,短短几年时间,大隋国力衰弱,而突厥却日益强盛。

皇帝征完高句丽,才后知后觉此事,连忙召始毕可汗觐见。

始毕可汗也不差事,当即奉诏前往东都洛阳朝见皇帝。

这下子皇帝没了发作的理由,又向大臣问计,可惜朝中已无长孙晟,有个叫裴矩的二把刀,认为始毕可汗部众逐渐强盛,就向皇帝献策分散始毕可汗的势力。

皇帝于是打算以宗室女嫁给始毕可汗的弟弟叱吉设,并封他为南面可汗,叱吉设不敢接受册封。始毕可汗知道此事后,就对隋朝逐渐产生怨恨。

突厥的大臣史蜀胡悉善于谋略,受到始毕可汗的宠信。裴矩诈称与史蜀胡悉做买卖,将史蜀胡悉诱骗到马邑,将他杀害。然后派使者向始毕可汗宣布诏命说:“史蜀胡悉背叛可汗来投降,我已经帮您将他处死。”

始毕可汗知道情况后,从此就不再到隋朝进贡朝见。

这一通操作下来,始毕可汗毫发无伤,反而令大隋与突厥交恶。

中原与北戎交恶也是常有的事,你就防着点他呗。

偏皇帝不知道怎么想的,又要去巡游北塞。

不是,你先前去巡游北塞,是有长孙晟开路,启民可汗毕恭毕敬一路护送,所以才得以大显威名,现在长孙晟没了,始毕可汗还跟你交恶,你还敢去巡游,是哪里来的勇气呢?

果然,八月初八日,始毕可汗趁隋炀帝巡游北塞之机,亲自率领几十万名骑兵策划袭击隋炀帝的车驾。

义成公主事先派遣使者将此情况报告给皇帝,皇帝大为震惊。八月十二日,皇帝车驾迅速驰入雁门城,次子齐王杨暕率领后军进驻崞县。

八月十三日,突厥军队包围雁门郡,隋军上下惊惧恐怖,拆毁民房用作守卫城池的材料,城中有军、民十五万人,粮食仅够供应二十天。雁门郡的四十一座城池,突厥军队已经攻破其中的三十九座,只有雁门、崞县没有攻下。

突厥军队急攻雁门,箭都射到隋炀帝面前,隋炀帝大为恐惧,抱着小儿子赵王杨杲哭泣,眼睛都已哭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