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唐·文德皇后传 > 胜败

胜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长孙无忌还在门外说着什么,听见妹夫扬声道:“你自己走就是了,有什么可辞行的!”

一天来八百回的,也不曾见辞行过一次,今天啰嗦什么。

门打开,露出内兄圆圆的脑袋:“我是想跟你借几个府兵使使,我们家也要收租赋了。”

舅舅不在,庄园的典计只怕也要作妖,高家的庄园小,养不起部曲,也不能配府兵,手里没有兵使,总是镇不住人的。

李世民忙道:“随便你,就带去你们府上用吧,不必还回来,年下流寇多,叫他们给你们守着门户,别招了贼。”

长孙无忌答应着,又起了坏心,逗妹妹:“嫣儿,娘正在家里炸鱼酥呢,你要不要回去吃?”

“我去拿!”李世民忙不迭道:“我跟你回去拿鱼酥,嫣儿,你在家等我。”

无忌转而逗妹夫:“你一来一回就凉了,鱼酥凉了不好吃的。”

“我快马去,快马回,很快就回来,嫣儿,你等我啊。”

说罢他急忙起身,就要换衣服出门,长孙嫣噗嗤一声笑出来,李世民一头雾水,不知道她笑什么,在回头,内兄也笑倒在地。

长孙嫣这才饶了他一句话:“我阿娘年下才炸鱼酥,这离年下还有十几天呢,你去哪里偷鱼酥来?”

李世民松了口气:“那等年下我给你取去就是了。”

他点了几个府兵,备上甲胄兵刀,跟着内兄走,长孙无忌就笑:“怎样,这回可是我帮了你的大忙。”

李世民是个懂感恩的人:“等忙过年下这阵,我请你吃五个烧饼夹炙羊肉。”

无忌就等的这句话,连忙点头:“成交!”

三日后,各典计都将租赋分红送了来,比之往年只多不少,只是城西的庄园,因着李贵作梗,一时间寻不到合适的典计。

李世民就将新妇拉到身前:“以后府里的事情,都由二娘子做主,谁要是敢欺负娘子年轻,欺瞒罔上,别怪我手里的刀兵不长眼。”

众人忙答应不迭。

长孙嫣这才又给了他好脸色。

她打点府中产业,惊讶不已,李家光在晋阳太原两处,就有五个合计十几顷地的庄园,并有十几家店铺,收成都很好,听说老家还有个八顷地的大庄园。

高家也只有一个几百亩地的庄园,并两个铺子,就能养活一大家子了,时而还有余粮,日子过得很是宽裕。

李家这合计二十多顷庄园,在加上这么多铺子,所得的钱粮,只怕花都花不清。

李世民也不无得意:“除了河东的八顷地是祖产,其他都是我爹娘这些年来经营的,我们库里的大钱,绳子都放烂了,也没有用完。”

还是之前他娶妻,阿娘叫人抬出来两车,撒着用了些。

说到公婆,长孙嫣提醒他:“如今你病也好了,家里年景也好,你该给公爹写封信,报个平安了,公爹一个人在外面任上过年,怪可怜的。”

这也说中了李世民心事,只是没好意思提,如今妻子给他把笔墨纸砚都备好,他就装作一副不情愿的样子,写了一封信,又整理出满满两大车财物装好,派了一队卫兵,又请了私家镖局,两方人马护送去怀化郡。

杨玄感的起兵虽然在军事上威胁不大,在政治上却意味着严重的后果。杨玄感公开宣称杨广是昏君,罗列了他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的种种失政之处,宣布要“废昏立明”,这使他的统治威信又一次巨大下滑。

如果他能仔细思考一下杨玄感对他的指责,那么他的命运还有挽回的希望,因为杨玄感对帝国政治的病灶判断得很准,然而杨广却根本不愿意回想这个逆臣的那些狂悖之词,他不相信别人会比他英明。

他坚持自己的判断,认为是征高丽失败,才带来这一切后果,因此只有征服了高丽,他就能挽回声望、挽回民心、挽回自己的前途和命运。{1}

大业十年,皇帝下诏再次征发天下兵,攻打高句丽。

再一再二不再三,这正好是第三回。

消息一出,天下惶恐,大隋军民们已经见识到了皇帝的高超指挥技巧,王薄所作《无向辽东浪死歌》的含金量还在上升,谁会愿意去高丽送死呢?

甚至有人传言,当年先帝发兵伐陈,陛下只是挂名元帅,实际是高颎指挥全军,方才得胜。

连长孙无忌这种曾经对皇帝无脑崇拜的世家子弟,也察觉到了不对,私下里和妹妹妹夫讨论时,也连连摇头:“想来当年伐陈之事,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不能尽信。”

长孙嫣与丈夫对视一眼,没有说话。

用罢晚饭,长孙嫣在佛前做晚课,今日念《大悲咒》。

观音菩萨低眉慈目,俯瞰众生皆苦。

李世民是不信佛的,他年少生病,父亲去佛寺发过誓愿才好,为了还愿还捐了尊佛像,逼着他在佛前磕了几个头,也算是做了佛门弟子,但他心底里还是兴趣缺缺。

事在人为,指望佛祖做什么。

依他看,都是骗钱的把戏罢了。

不过他是很喜欢他的妻子念佛的,她的声音好听,念起佛经来更加好听。

李世民盘腿坐在妻子旁边,看着她背脊挺直,双目微阖,双手交叠,与面前的观音菩萨正相对。

一时间竟不知谁才是观音。

长孙嫣做完功课,侧头看着她的丈夫,他望着佛像前的袅袅香烟,似是在回忆什么。

“陛下自前岁决定征高丽起,便广发河北山东百姓服劳役,入海建船,农夫们日夜泡在海水里,下半身都溃烂生蛆,死者十有三四。”

“因为工程太急,到了秋收时分,也不放百姓们回去收麦,农户们家中只有妇孺,麦子收割不及时,到下了雨,都将麦子们烂在地里,一年辛劳,就此白费,几乎连饭都吃不上。”

这都是他去涿郡一路亲眼所见,百姓们吃不到饭,就要落草为寇,抢吃抢喝,长此以往,天下必乱。

他正在心里思忖,要不要把母亲的遗言告诉妻子,却听到妻子说:“我既然已经嫁给你,无论你要做什么,我都支持你。”

李世民喜出望外,要扑过去亲妻子一口,却已经被她用手指顶住下巴。

长孙嫣看着丈夫的眼睛,一字一句道:“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这句话,我也替你记着。”

隋军纷纷在路上逃亡,皇帝几次下诏征兵,到临渝宫,祃祭黄帝,斩杀叛军者以衅鼓,依旧成效了了。

人心二字,不是兵刀可以降服的。

李家也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长孙嫣的族叔长孙顺德。

他也在征兵之列,为了躲避兵役,不去辽东送死,逃到晋阳,听说族侄女嫁到唐国公府,现下正与丈夫管着府里事务,漏夜投奔而来。

寻常亲戚投奔,也不过添副碗筷,可这是逃役戴罪之身,谁敢收留,长孙嫣顿觉胸闷:“就说我们夫妇已经歇下了,叫他吃了闭门羹就走吧。”

李世民却不同意:“既然是你的族叔,那也是我的长辈,怎么能给吃闭门羹呢。”

长孙顺德人在府外,也很忐忑,长孙家曾为勋贵大族,有两位担任高官的族兄长孙炽与长孙晟荫庇,族人们都过得很舒服。

自从两位大人去世,子侄们都不成器,一朝落败,自己更是被抓去服辽东兵役。

要在以前,这种事哪轮得到他!

幸而兵役之人暴动,他趁机外逃,一路逃到晋阳,听人提起唐国公府有位很阔气的二公子,挥金如土广纳贤才,凡有能者无不奉为门客供养,再一打听,居然娶的还是族兄长孙晟的女儿,果断前来投奔。

到了门口,又想起这族侄女当初是被赶回舅家的,虽然和自己无关,但不免要迁怒,自己又是戴罪之身,犹豫之际,面前的府邸开了个小门,有门人提着灯笼出来,左右环顾过,小声道:“大人请往这边来。”

他一路跟着门人走,李家这宅子颇大,七拐八拐到了一个小屋子,里面正掌着灯,摆着酒,坐着个男人,正自斟自饮。

见他到来,起身拱手笑道:“族叔远道而来,未及迎接,还望见谅。”

长孙顺德便知道这是自己的侄女婿,见其容貌颇佳,气质不凡,更觉族兄给女儿定了门好亲事,忙回礼:“惭愧惭愧,某戴罪之身,如何能让侄婿迎接。”

两人对坐,喝上酒,李世民只说娘子已经歇下,自己前来迎接,两人闲谈几句,叙及亲缘,果然只是族亲,将将在五服之内,长孙顺德更加惭愧。

李世民并不在意,只问起朝中局势,长孙顺德来了精神,虽然不在朝堂,但他毕竟久居长安,朋友颇多,于朝中局势也略知一二,便细细讲给他听。

李世民一边听着,一边也问了些问题,十分切中要害,长孙顺德心中一凛,知道此子非常人,两人越聊越投机。

李世民回屋的时候三更已过,将近四更了,他轻手轻脚想钻进被窝,却听见妻子问:“如何了?”

李世民就点了灯,瞧她眼是红的,仿佛哭过:“还没睡着啊?”

长孙嫣只问:“你可别把人留下了。”

李世民不以为意:“就一双筷子的事情,这有什么。”

长孙嫣气结:“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你收留他做什么!”

李世民只问:“要是让府里人知道我把你的亲戚赶走了,怎么看你?”

“我也不只是为了你,咱们这位族叔脑子挺活泛的,日后怕能帮得上忙,如今天下大乱,逃兵如此之多,官府抓都抓不过来,正是招揽人才的机会,如果我连自己的亲戚都不敢收留,还有谁敢跟我?”

长孙嫣不说话了,她想了想:“既然如此,也不好留在府里,若叫人捉住把柄,对公爹的仕途不好。”

“不如送去管理咱们在城西的田庄,日后你再收留逃亡之人,也送去城西供养,也叫我叔叔看管,不容易出事。”

李世民一想,这个主意倒是挺好。

那长孙顺德确实是有本事的,三下五除二就赶走了作妖的李贵,顺利管住了田庄,站稳了脚跟。

有同为逃亡之人听说此事,纷纷投奔,李世民表面上不搭不理,暗地里却择能者收之,而作为晋阳令的刘文静对此事不闻不问,仿若未觉。

不愧是亲父子,千里之外的李渊也在怀化郡历试中外,素树恩德,及是结纳豪杰,众多款附。

镇守弘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这是李渊第一次担任有实权的武职,他做的很好,但也毫不意外的遭到了皇帝的猜疑,杨广本就遗传了他爹杨坚疑神疑鬼的性格,遇到杨玄感谋反之事后,更多猜忌。

七月,皇帝车驾到达怀远镇,下诏命李渊去炀帝巡行所到之地,李渊以为皇帝猜疑他,称病不去。

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在后宫,炀帝问王氏:“你的舅舅怎么迟迟不来?”王氏回答说李渊病了,皇帝又问:“病的要死了吗?”

李渊知道以后,一边假装恐惧,无节制地饮酒、受贿自污以求自保,一面给次子写信,暗示他可以在晋阳做些准备。

这倒是正合了李世民的心意。

不过皇帝显然没时间管李渊,这时隋朝国内已经大乱,所征之兵多数未能按期到达,幸而高句丽也困弊,大将来护儿在毕奢城击破一支高句丽军,趁机要向平壤进军,高句丽王高元害怕,于是遣使请降,囚禁并送回斛斯政。隋炀帝非常高兴,遣使召来护儿率军返回。

来护儿这个人,是有真本事的,又是杨广一手提拔,十分忠心,如果杨广不执着于亲征,肯任命来护儿全力征讨,只怕前年高句丽就投降了,何必折腾到三征,搞得天怨人怒,人心不附。

就如同此时,来护儿认为此时正是攻破高句丽的好机会,想继续进攻,不肯奉诏,但是诸将听从皇帝的命令,都请返回,来护儿才奉诏退军返回。

开玩笑,诸将妻儿老小都在关中,万一不肯返回,招致陛下疑心,以为他们要造反,砍了他们的家人可怎么办?

八月,隋炀帝从怀远镇班师返回。邯郸贼帅杨公卿率领其党八千人劫掠了隋炀帝车驾后的第八队,得到了飞黄上厩马四十二匹。

十月,丁卯,隋炀帝到达东都,己丑,到达西京。征高句丽王高元入朝,高元却没有来。皇帝气愤不已,可这又怪得了谁呢?

高句丽本就是夷狄贱类,不服王化,更无信义可言,不过一纸降书,高元一天能写一百份。

皇帝下令将帅严装,准备再次征讨高句丽,最后没有成行。

兵都征不上来了,还打个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