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
程玉梅说了何泽兰半辈子的坏话,这回是真开不了口。
她甚至敢说,大哥要是真在世也舍不得给程芬这么大一笔嫁妆,宠闺女无非就是嘴上哄哄逗逗,心底里还是重男轻女。
不然当初程华烧得结巴,哪怕卫生院的医生肯定孩子没烧得痴傻,但大哥还是觉得这个儿子“废”了。
要不然也不会跟着又和何泽兰怀上一胎。
只可惜这一胎又是个闺女。
当时为了让何泽兰怀上一个男胎,她和老娘可是跑了不少地方求生子药,这要不是大哥的首肯,她们干嘛这么费心费力?
至于程芬一直觉得大哥对她好。
好也确实是好。
毕竟大儿子废了,小儿子又没见影,不哄着女儿以后谁给他养老?
真要生了个儿子,哪里还会在意她?
即使是自己的亲大哥,程玉梅都不得不承认大哥要是没去世,不仅仅是程芬,何泽兰的日子也不会有现在好过。
为了拼生一个正常的儿子,运气不好还不知道得生几回,就他们大杂院的那户连着生了七个闺女到现在还在生……
而真有了弟弟的程芬,可别说什么给她一个工作指标,为了弟弟结婚和工作,怕是一笔高彩礼就直接“卖”出去,他们程家又不是没这个例子,她大姐不就是被“卖”到了穷乡僻壤的大山里。
哪里会像现在,还给备一百块钱的嫁妆。
她这个侄女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有这么一个妈和继父在,还摆出一副受了天大委屈的样子,搞得她都没心思使坏了,“别哭了别哭了,杨丽带你妹子出门转转,多转几圈心情就好了。”
省得在家哭得她心烦。
何泽兰这个贱蹄子怎么运气就这么好,居然还找了一个愿意给继女备这么多嫁妆的男人,也不知道是真乐意还是装的。
其实江湛生是真乐意,百分百乐意。
家里攒这些钱靠的也不是他一个人,他和媳妇都是拿着差不多的工资,媳妇有三个孩子,他何尝不也是三个孩子?
别看这次分的三百块其中两百给的是继子继女,可他和媳妇都商量好了,剩下的三个孩子也绝对不落下。
他们当父母的没太大的本事,给不了孩子最好的。
那就争取做到最公平。
六个子女尽量不偏不倚,谁也不多拿一分谁也不能少拿一分。
不过江湛生也是看出来了,很显然这个“公平”的分配方式也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没办法他们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了。
不打算继续再说这事,吃过饭后他就道:“家里的橘子应该挂果了,明天你们回老家摘些回来。”
老家的后院栽了三棵橘子树,不大,很矮的一桩,每年也结不了多少果子。
虽然他每年都会给家里一些孝敬钱,爹娘有个三病两痛也愿意花钱买药,但他和家里的关系也算不上有多好。
早些年受尽了爹娘偏心的苦,也是不想让子女们跟着遭受这种罪才尽力想做到公平。
他要是不让东阳三人回去,估计家里这些果子也轮不到他。
但孝敬的钱他出了,爹娘治病的钱他也愿意掏,农忙的时候也让孩子们回去帮忙。
那凭啥家里结了果子他不能吃?
家里不主动给,那他就直接去要,属于自己那份无论如何都不能便宜大哥。
橘子树结果、生产队分粮、年末杀猪……甚至掰算着自家自留地种植的蔬菜,到了日子就让子女回去一趟,哪怕是一把葱也得要回来。
反正他家离嘉田生产大队近,走路也就两个小时不到,早上去下午就能挑着竹筐回家。
“成,我明天就去。”江东阳答应得特别爽快,只要不是回老家干农活他巴不得多去几趟,每次去了都不是空着手回。
老家的橘子其实又酸又涩,但有得吃总比没得吃强。
“明天不行。”江小娥摇摇头,她还挺喜欢往乡下跑。
嘉田生产大队临着一座大山,大山的山洼处还建了一座小水坝,运气好山里、水里也能弄点吃食。
可惜她明天有正事,去是去不了。
“明天不是放假吗?”江湛生奇怪,他可是专门挑得日子,明天放假后天小娥两姐弟就得上学,要是老家的人让他们留下来干活,正好有借口推脱。
“明天龚庄公社请卢老师去检修农用机械,他说带我们过去现场实践一下。”
江湛生微微皱眉,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没说出口。
很显然,他并不赞同闺女转院的事,哪怕都过去半年了,一想到就皱着眉头。
原先是忍了忍,想说得话都忍了下来。
这次也不知道是不是忍不住了,开口道:“你搞得那个机械,都没个女同志……”
江小娥听得哂笑一声,“爸,你这思想觉悟不高啊,‘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都还刷在高墙上,你每天经过难道都不多看几眼?”
类似的话她上辈子就听过,甚至上辈子的父母说得更难听。
哪怕那时已经是21世纪,哪怕自家做得就是这个产业,可他们都认为一个姑娘家怎么能选择这个专业?
不体面,也没出息。
但有些事从不看怎么说,而是看怎么做。
江湛生没好气地看了她一眼,“在家说话呢,别拿那些语录来压我。”
“我倒觉得挺好的。”何泽兰将钱数好放进铁盒里,“车间的周姐就打算让儿子去小娥的学校,说是学个技术出来以后更容易分配工作。”
她还没说全。
当时周姐说着时还特惋惜,说她儿子遇上的还不是好时候,现在申请入学的学生不少,等两年后竞争大得多,不像现在,职工学校里的位置都没坐满,人少分配到的几率就更大一点。
她和周姐没什么接触,平白无故人家也不会专门拉着她闲聊。
还不是因为她家小娥半年前转学,周姐话里话外都羡慕着,说小娥毕业后很有可能能分配到一份工作。
最少比其他专业的强。
程芬也是中专毕业,不过她学的是缝纫,毕业到现在都快两年了硬是没一点消息,再等下去毕业生只会越来越多,更不可能蹲到一个名额。
江湛生听得摇摇头,“那不同。”
江小娥没问哪里不同,问也不会问出自己想听的话,直接当作耳边风,收拾完碗筷就回了屋子。
江湛生有些被噎着了,他觉得这个闺女气性越来越大,都有点管不住。
不过他也不乐意把人管得太死。
把人管得太死压了天性,这辈子也就到头了。
他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问身边人:“龚庄公社听着挺耳熟,你阿爷是不是把粮食带去龚庄公社脱的谷?”
以往都是去隔壁大队找人帮的忙,就今年专门托信让他们回去帮忙,说是要把粮食拖到公社去脱谷。
这一路还真不近,爹娘怕累到大哥就来使唤他们,他找了个借口没去,倒是让家里的两个小子过去装装样子。
“龚庄公社那边弄了一台自动式的脱粒机。”说到这个江东阳就来劲了,“那玩意儿可厉害了,把粮食倒进去不用管,自动就能脱好了。”
他过去了一点忙都没帮上,尽坐在边上看热闹,气得阿爷都快跳脚了。
是真的很有意思,把粮食往上面的口子一倒,没一会下面就哗哗掉出脱了壳的谷子。
不单单稻谷能用,玉米小麦也行,比以前脚踏式的脱谷机快捷方便多了。
一想到脚踏式的脱谷机,他腿就有些酸。
早些年年纪小还不懂得什么叫划水摸鱼,阿爷叫他上他就真上了,踩了好几个小时的踏板,踩得两条腿又酸又痛,足足缓了三天才缓过来!
江湛生有一些惊讶,“自动的?那还真稀罕。”
可不是稀罕吗!
龚庄公社可是打了两年的申请,送出去了不知道多少个人情,最后才将这个半新的宝贝疙瘩给搬回公社。
一款大型电动多功能脱粒机。
可用电可用燃油,搬回来后专门弄了间屋子置放这个铁疙瘩,还在边上搭了一个方便投放粮食的架子。
直接上架子将粮食倒进上方的口子,跟着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用做,直接拿尿素袋在下方的出口接就行。
彻底解放双手双脚!
用时还快,比原先那些老设备快了不止一倍。
周边听到消息的人都跑到他们这边来借用脱粒机。
当然也不是白借,费用和脚踏式脱谷机差不多,脱得更干净时间还更短,秋收后整整一个月,这台机器几乎就没停过。
即使过了高峰期,时不时也有人带着粮食过来借用,公社的人便想着趁人不多时请师傅过来检修检修,有小问题及时处理,省得拖得越久成大问题。
“把通知都挂出去了吧?明天上午不接单,到时候职工学校的老师会过来检修,要用就用咱原先的老设备。”
“挂了挂了,通知早就发出去了。”王刚摸着脱粒机滚烫的铁皮,一脸心疼道:“也该让咱们的大功臣好好歇歇了。”
“成。”范泗看了看外面排队的人,“没两个人了,等会他们弄完就拔电源拔掉,我今天刚好有点事,那我就先回去了。”
“你先回吧,这里有我看着呢。”
来的都是大队各家分到的粮食,一户都不会太多,大概就二十来分钟就能搞定。
等最后一户扛着尿素袋离开,王刚便打算去拔掉插头。
“等等!王干事等等!!”
王刚手里拿着才拔掉的插头,就见推着板车跑进来的老汉,无奈道:“大爷,这会都到下班的点了,你咋才来呢?”
“这……这不是家里有事耽误了,王干事您看看……”老汉紧张得直搓手,生怕人不愿意通融。
“行行行,我先通电开机,等会机器响起来你就上去将粮食倒进去。”王刚弯腰去插电源,跟着绕到脱粒机后方按下开关。
“嗡嗡”两声,脱粒机开始运行。
王刚刚直起腰身,却猛地瞪大眼,一脸惊恐的大喊:“诶诶诶!尿素袋!尿素袋不能往里扔啊!!”
站在架子上的大爷两手空空,被他这一声大喊也惊得有些慌乱起来,“我、我手松了下,这、这咋办……王干事我要不要进去把尿素袋拿出来?”
看着一脸皱纹的老汉跟个无助的孩子似的站在原地不敢动弹,王刚也不好太严肃,生怕这位老汉也跟着跳进机器里,他赶紧道:“没事没事,你先下来先下来!”
没事吧?
应该没事吧?
连玉米棒子都能往里塞,一个尿素袋应该没……糟了!!
看着进粮斗里冒出来的黑烟王刚腿都软了……
完了。
这下真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