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江湛生在生产大队绝对是一个人人都佩服的能耐人。
怎么可能不佩服?
都是靠田地为生的农家子,整个生产大队两百多个社员偏偏只有他在纺织厂谋得了一份工作,拖儿带女成为了城里人。
但养家糊口的酸甜苦涩,也就他自己才知道。
他和媳妇两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家八口人,时不时也得拉扯一下两边的老人,吃穿住行再加上其他的一些花销,日子可以说十分地紧巴。
尤其是儿女们越来越大,压力也越来越重。
原先打算攒攒家底,给他们每人备上一份彩礼嫁妆,再多的也就只能看他们自己了,运气好,都是高中中专生,等着总能等到街道办分配一份工作,实在不行接点杂活也有口饭吃。
可千算万算,没算到下乡的事。
他们家三个人都符合条件,知青办跑他家跑得特别勤,恨不得直接让他们签下名,收拾好东西等着下乡的日子。
他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别说孩子们就他自己也更愿意待在城里,而不是去乡下搞建设,不然他当年也不会拼了命往城里闯。
但是吧……
条件不允许。
江湛生避开大儿子期待的眼神,直接道:“我和泽兰商量过,工作肯定不能让给你们,本来一大家子就过得苦哈哈,你们接班后,正式工变临时工一个月少那么多钱,日子还怎么过?”
“爸……”
“你先别喊。”江湛生直接打断他的话,对着边上的媳妇点头示意了一下。
紧跟着何泽兰回到屋子里,等再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铁盒子。
江湛生接过铁盒,在众人的注视下打开,“这是咱家全部的家底,一共三百五十六块三角六分,别嫌少,这些年我和泽兰没买过一件新衣,没吃过一顿饱饭,尽最大的努力才攒下这些。”
少吗?
真不算少。
他和泽兰加在一起每个月六十块钱,一家八口的油米柴盐,还得供着六个孩子上学读书,两边老人年纪大了时不时身上有些小毛病,要是不抓紧点用,怕是连这三百块钱都攒不下来。
“爸,我没嫌少。”江东阳赶紧表示,“我知道这些年你和何阿姨辛苦了,你放心,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孝顺你们,我……”
“你别打岔!”江湛生有些无奈。
自己的儿子他哪里会不懂?
说得再好听都是有原因的,“这钱不可能拿去买工作指标。”
“爸!”江东阳脸上苍白,“你真不管我了吗?我可是你亲儿子啊,我……我、我还有燕儿,你不想看着我结婚生子,给你生个大胖孙子吗?!”
江湛生想吗?
当然是想的。
像他这个年纪没哪个男人不想着子孙满堂,但就算再想也得看实际情况,他摇了摇头,叹气道:“一个工作指标怎么也得五六百块钱,除了咱们全部的家底还得借一笔外债。”
其实想想,也划得来。
五六百块钱一个工作指标,哪怕只是临时工两三年也能还清外债,而工作指标却能一辈子干下去,以后还能让子孙接班。
但是,他们家现在三个子女符合下乡的条件。
真要弄一个工作指标,该给谁?
“花光家底弄一个工作指标倒是能让一个人留城,那另外两人怎么办?总不能让他们光着手下乡吧?”江湛生有些无奈地叹气,“真要借了外债,其他人怎么办?总不能为了一个人让其他人跟着辍学饿肚子吧?”
他真要顾着一个孩子,那这个家怕是彻底散了。
嘴上倒是能说得好听,说都是一家人互相体谅体谅、说兄弟姐妹就该互相扶持、说现在委屈一下以后兄弟姐妹也能帮衬一把……
这些话说起来多容易,不过就是嘴巴一张一合的事。
但听的人,心里多难受委屈他难道不知道吗?
毕竟当年他也是这么过来的。
说得直白一些,都是一家子凭什么委屈的人是他?
江湛生就是太明白了,所以他不愿意为了一个人让全家跟着受苦受累,哪怕这个人是他的亲儿子也不行。
真给他买了工作指标。
那程华程芬两兄妹肯定得下乡,到时候家里掏不出钱支援,下乡的日子本身就苦,没钱傍身日子更艰难。
而留在城里的其他子女日子也不一定好过。
另外三个都还在读书,怕是下学期的学费都拿不出来了,更别说寻常的油米柴盐,吃个半饱都困难……
日子过得苦,心里难免就会怨。
兄弟姐妹之间哪里还能和和气气?
而且他存着私心把好处给自己儿子,泽兰这个当母亲的难道没私心?
所以,工作指标不能买。
真要买了,这个家都得离了心。
江湛生将盒子里的钱掏出来,数了数分成了四份。
三份一百块,剩下的零钱摞在一堆。
“你们三一人拿一百块钱,剩下的就留着家里用,至于以后……就看街道办那边能不能给你们分配工作。”
这话算是说得很委婉了。
不说其他地方,就他们这边的巷子怕是都有百来个等着街道办分配工作的青年,要是真那么好分配,一个个也不会闲在家里抠脚。
说这些话其实也是在告诉他们,街道办没消息怕是只能拿着钱下乡。
不过有钱傍身总比没钱来得强。
一百块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拿着这笔钱去到偏远的生产大队多少会轻松一些。
江东阳看着桌面上的钱,那一张张大团结看得让他有些恍神。
他是真不想下乡吃苦。
不过他也明白爸都把话说到这种程度,工作的事肯定没希望了,有这一百块钱他或许还能想想其他法子,所以也就没再哭喊着“燕子”。
“妈,这也是你的意思吗?”旁边的程芬听得红了眼眶,她死死盯着自己母亲,很显然她并不满意这个决定。
何泽兰将一百块钱拿在手里,数清后递过去,“明天我打算去趟赵媒婆家,你收拾收拾咱们一块去。”
女儿比儿子来的好解决。
自己没工作指标也能找个有工作的男青年结婚留城。
江东阳以对象做借口要工作,不就是因为他有了工作,他对象和他结婚也能留下来。
所以程芬留城的可能性更高。
这一百块钱当做她的嫁妆,就算结婚仓促了些,也能选择条件稍好的人家。
带着这笔嫁妆嫁过去,她在婆家也更能直起腰杆子。
“我不去!要是我爸还在,他才舍不得我随便找个男人嫁了。”程芬一把挥开她的手,看都没看一眼散落在地的钱,红着眼眶就跑了出去。
何泽兰皱了皱眉头,心里却无可奈何。
她上个男人去世时,程芬年纪也不算小,被宠得有些娇惯了些,一不如意就爱使小性子。
她不用去问就知道程芬心里怎么想的。
怪她这个妈不疼她,不争取给她弄个工作名额。
可要是有的选,她当然愿意把最好的都留给儿女,问题是现在没得选,对比起一个姑娘家去一个人生地不熟的乡下,自然是在本地找个知根知底的人结婚来得安心。
江湛生有些担心,“没事吧?”
“没事,说话都不过脑子,让她出去冷静冷静也好。”何泽兰半蹲下来捡着地上的钱。
她这个闺女就是太不切实际。
不说其他地方,就他们这片巷子谁家舍得拿一百块钱给闺女当作嫁妆?
几床被子一些日用品就差不多了,非但没嫁妆还得压一些彩礼在娘家,拿着一百块钱嫁妆嫁人难道不比下乡来得好?
程芬还真不觉得好,她只觉得自己特委屈。
一路哭着跑了十几分钟,最后进了一家大杂院,举起手敲响了紧闭的一间房门。
“谁啊?”
“二姑,是我。”
“程芬?你等等……”
房门里传来些许动静,过了好一会房门才被打开,程玉梅一边擦嘴一边笑着道:“瞧你怎么不早点来,早点还能在姑姑家吃上一顿。”
说到吃饭,程芬捂着肚子,这才想起自己还没吃饭就气得跑了出来,“二姑,你家还有什么吃……”
“哎哟!你咋眼睛都红了?”程玉梅尖叫着打断她的话,拉着人往屋里领,“谁欺负你了?你要被欺负你可得跟姑姑说,姑姑替你做主,你爸要是还在,他哪里舍得你掉一滴泪珠子。”
程芬一听,心里更委屈了。
眼泪哗哗往下落,“我妈不打算让我接班。”
“那她让谁接班?”程玉梅皱着眉头,“她不会想让你哥哥接班吧?你哥哥脑子都烧糊涂了,哪里依靠得住?你妈以后不还得靠你养老。”
她和何泽兰当了好几年的姑嫂,那些年没少扯头皮。
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懒得提,最恨的就是大哥去世后,本属于程家的工作居然让何泽兰顶了班,拿着这份工作居然还二嫁了!
程芬擦着眼泪,“她也不打算让我哥接班。”
程玉梅挑了挑眉头,以她对何泽兰的了解,肯定不会糊涂将工作指标给自己的继子,一定是有其他打算。
她也没着急套话,拉着侄女的手劝了几句,跟着扬声道:“杨丽给你妹子倒杯热水,别天天待在屋里绣你那几块破帕子。”
没一会,杨丽端着热水杯走了出来,她不乐意道:“哪里是破帕子,那是我的喜帕。”
她将杯子递过去,好奇问着:“舅妈不让你接班,难不成让你下乡?我跟你说,下乡可不是什么好事,一走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她不是不知道妈对着舅妈使劲。
这么关心程芬也不是看在死去舅舅的份上,只是想着等程芬接了舅妈的工作,再将有工作的程芬介绍给杨家大伯家的儿子,大伯家娶个有工作的儿媳妇得了好处,愿意分间屋子给她妈,同样也能看到大舅妈吃瘪……
够折腾的。
几十年的恩怨,就一直惦记到现在。
程芬擦了擦脸,哽咽着,“我妈想让我嫁人。”
“嫁人?”杨丽觉得嫁人也挺好,她不就相了个对象,打算过年前把婚事给办了。
“哎哟,你妈真糊涂!”程玉梅可不管好不好,好的坏的她都能往何泽兰身上泼脏水,“怎么能随随便便就嫁人?这姑娘家结婚就跟投第二次胎,这么仓促谁知道会不会遇到一个猪狗不如的东西……”
这话听得边上的杨丽直翻白眼。
上个月让她去相看可不是这么说得。
程芬却听进去了,“可不是么,她就是不在意我,不然不会以为拿一百块钱的嫁妆就能打发我。”
“多少?!”
“一百块钱的嫁妆!”
杨丽瞪大眼,她结婚家里要了五十块钱的彩礼和三十六条腿,却只给她塞了五块钱的压箱钱和两床八成新的棉被。
看着哭着快喘不过气的程芬,她真觉得该哭的是自己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