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大唐·文德皇后传 > 风雨欲来

风雨欲来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两人回头一看,唐公次子李世民手上拿着一封信,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

他的身上脸上都是血,将信扔在两人面前,笑中带狠:“贵府家丁的腿脚太慢,我不过半个时辰就追上了。”

在他身后,闪电划过,惊雷响起,映得夜色如昼,人似修罗。

豆大的雨点落下,划破这闷热的夏夜,雨是不必求了,想来今年又能又一个好收成。

两人拆开信一看,正是先前托家丁送去江都的信。

高君雅当即怒道:“唐公,陛下是你表兄,待你不薄啊!”

李渊冷哼:“自来先国家而后亲戚,陛下刻薄寡恩,残害百姓,天怨人怒,人神不容。且我虽为陛下表亲,亦是先帝外甥,见先帝基业被败坏如此,焉不心痛!”

此话一出,高君雅知道他反意已决,于是北面拜长安道:“陛下,臣等尽力了!”

李世民闻言冷笑:“汝家天子在江南,如何北面而拜?”

王威绝望不已,如今这局面怪不了别人,只能怪皇帝自己不在关中和洛阳呆着,非要跑去江南,于是仰天长叹:“先帝,你所托非人啊!”

夫君和公爹又是一夜未归,长孙嫣已经习惯了,她轻车熟路打点好府中事宜,又叫人备上马车,再去玄中寺送一次粮食和布匹。

现在玄中寺以唐国公府的名义设了粥棚,给难民们施粥赠衣,他们围聚在玄中寺外,总有近万之数,无不对李家感恩戴德。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衣食,难民们也知道,一朝李家起兵,这些难民自然要应募从军,为李家卖命。

因此对于儿媳的主意,李渊非常支持,见粮食不够,还让城中世家们都捐献了些出来。

当然,还是打着李家的名号。

李渊要起兵这件事,太原城内早已形成了共识,积极献策者有之,沉默不语者有之,公然反对的,也就高君雅和王威这两个二愣子。

长孙嫣正要出发,突然面前停了辆马车,王夫人从里面仓促冲了下来:“二娘子!我夫君绝无勾结突厥之意,求二娘子帮我跟守备大人和二公子求求情,还我夫君清白啊!”

长孙嫣就是生怕碰到王夫人,所以特意起了个大早出发,谁知道王夫人更早,见她衣冠不整,面容憔悴的样子,也是心中不忍。

她那时和她的丈夫一样,也还没有学会虚与委蛇,只能道:“我也没有办法呀,公爹和二郎的公务我是从不插手的,况且我现在都见不到公爹和二郎的,求不了请的。”

说来王夫人和丈夫的感情还真好,昨日的事情一出,高夫人立马写了绝婚书,带着孩子回娘家了,王夫人还在四处找人求情。

她看着家丁婆子们将王夫人半拉半拽的拖走,叹了口气,同朝露道:“先前要给婆母供佛窟的钱,虽然不必王夫人帮忙办了,但还是给她送去吧。”

求情是不可能求情的,她丈夫要害的是自己的公爹和丈夫。

王夫人也是糊涂,这都没想明白。

不过今日的客人怪多,她刚回府整理好衣裳出来,又见另一位妇人在府门前等着。

她没认出这是谁来,朝露在旁边轻声提醒:“这是鹰扬府队正武士彟的夫人相里氏。”

长孙嫣想起来了,有一回佛会上她来给自己请过安,这样一面之缘的官员夫人她没有一百也见过八十,自然记不得。

她笑着上前牵起相里氏的手:“武夫人怎不派人通传一声,快进府叙话,门口风大,别吹着夫人。”

边说,便要拉着相里氏的手往府里走。

相里氏有些不安的拉住她:“我看夫人的马车都在外面等着了,想来是要出去办事的,只想着把东西送到,就不叨扰夫人了。”

长孙嫣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她身后是满满几大车粮食。

丈夫同她说起过武士彟这个人,武家累代经商,十分富有,到了他这一代,不甘于只经商,也想往世家圈里挤一挤,于是花钱买了个官,撒起钱来十分大气。

公爹在外做官时,在他家住过,同他便有了交情,后来他就来了太原,在公爹手底下讨了个官做。

不过呢,他也是个左右逢源之人,不仅讨好李渊,和王威高君雅等人也交好,主打一个两头下注。

此时王高两人失势,那边的本赔了,就要保住这边。

相里氏并不像她的丈夫那般长袖善舞,笑得有些局促:“我家夫君听说夫人心善,在玄中寺给难民们施粥赠衣,也想聊表心意,特意叫我将这几车的粮食布匹送来给夫人。”

长孙嫣心中明了,笑道:“既然是武大人和夫人的心意,那我也不推辞了。还请两位放心,我家公爹一向赏罚分明,但凡有功,功劳簿上少不了的。”

相里氏喜笑颜开的走了。

五月十七日,恰巧数万突厥军队进攻晋阳,李渊立刻下令将王高二人斩首。

随后,又派刘文静出使突厥,亲写书札,对突厥始毕可汗卑辞厚礼,始毕可汗复书,承诺支持李渊起兵。

突厥已和,监视已除,后顾之忧已无,接下来就是等儿女们都回来。

李渊是个好爹,这种时候了,也一直惦记着孩子们。

李秀宁也接到了父亲送来的信,与丈夫商议,柴绍自知已经做了李渊的女婿,便是上了一条船,并不推辞,只是担心妻子:“尊公将扫清多难,我欲迎接义旗;同去则不可,独行恐罹后患,为计若何?”

李秀宁当机立断:“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

于是柴绍从长安走小路去太原,而三娘则带着侍女回到鄠县的李氏庄园。

这是李渊夫妇陪嫁给女儿的嫁妆,占地广阔土地肥沃,年成收益颇好,在京中贵女圈里也是很拿得出手的。

她自称李公子,找来中人,将庄园变卖。

侍女颇为心痛:“这是娘子的嫁妆,也是娘子的依仗,怎么能轻易变卖呢?”

李秀宁摇头:“我母亲有亡隋之志,今我父欲举兵起事,我作为爷娘之女,必当鼎力相助。”

庄园很快变卖掉,李秀宁拿着钱赈济灾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

而柴绍在从长安去太原的路上,遇到自河东出发的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俩。三人面面相觑,建成先问:“怎么只有你,我妹妹呢?”

柴绍尴尬解释,见内兄面有不虞,心里讪讪,他也有所疑惑,岳父在老家有三子,怎么只有两人出来,还有内兄的妻儿呢,怎么也没带出来?

他心里疑惑,又不好直接问,只与内兄商议同去太原,建成兄弟却有所顾虑:“追书甚急,恐已起事。隋郡县连城千有余里,中间偷路,势必不全,今欲且投小贼,权以自济。”

这是什么馊主意,柴绍当即拒绝:“不可。追既急,宜速去,虽稍辛苦,终当获全。若投小贼,知君唐公之子,执以为功,徒然死耳。”

你还是唐国公世子呢,真落了草寇,多丢人啊。

建成一想也是,和弟弟元吉一商量,决定还是和妹夫一起去太原。

五月三十日,三人一起到达晋阳,李渊得知儿子们来了,先是一喜,后见只有三人,先问女婿:“我家秀宁呢?”

柴绍头大如斗,忙说是夫妇共定之计,又表忠心:“小婿冒死前来,愿为岳父鞍前马后,肝脑涂地!”

李渊沉着脸,又问长子:“你小弟呢?”

建成只解释:“他年纪小,带出来会乱跑,我怕把他弄丢了,就先放在家里。”

老李家要干的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勾当,把李智云丢在老家,那岂不是等着叫人宰?

李渊摇头,心里知道是保不住这个小儿子了,又猛地想起什么:“你老婆儿子也没带来?”

建成抬不起头,讷讷不敢言,还是李元吉替大哥解释:“阿耶,您信来的太急,我们以为您已经起兵了,怕郡官来捉我们,连夜跑出来的,哪儿顾得上这许多人?”

那可是他的宝贝大孙子!

李渊气结,抬起脚想踹儿子一脚,却下不去脚。

他长长的叹了口气,转过身去踹女婿:“倘我女儿有个三长两短,我定不饶你!”

柴绍结结实实挨了一脚,也知道理亏,不敢辩驳,出来时正撞上内弟李世民。

李世民听说兄弟和姐夫都来了,高兴的来正堂相见,见到姐夫,忙问:“我阿姊呢?”

柴绍又挨了一拳,一瘸一拐的走了。

长孙嫣也高兴,她以为能和两个姐姐团聚,领着人收拾屋子,只等着姐妹们来内宅相聚,先前元贞姐姐留在她这里绣了一半的帕子,她已经补全了,虽然手艺不及姐姐,但自认也不差,正等着姐妹同赏。

等了半日,天都黑了,也不见有女眷来。

晚间丈夫倒是回了院子,他这几天都一直在公爹那里,夫妻两个倒是少见。

她正要迎上去问,却见夫君面色阴沉,一进来,就把她搂在怀里。

李世民第一次发现,起兵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或许阿耶当初说的是对的,一旦起兵,自己的妻族母族都要受到牵连。

他把妻子的脸托在掌心看了半晌,又郑重的亲了一口,方下定决心,对朝露道:“把娘子的帷帽拿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