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除虫菊
第286章 除虫菊
「刚果(金)连锄头都还没有完全普及,你能卖什麽农机?」郭阳嘀咕道:「还不如说去猎狮子呢。」
刚果金的野生动植物极其丰富,在通往机场附近的道路边,时常能看到出售的各种野生动物。
珍珠鸡丶蟒蛇丶麂子丶竹鼠丶猎隼丶雕丶穿山甲丶松鼠猴……
这些都是一些当地人打猎带回来卖的。
说实话,郭阳有时候也想试试这种打猎的感觉。
余洪海说道:「刚果金不行,可以去其它国家啊,南非丶奈及利亚丶肯亚……肯定是有农机需求的。」
郭阳愣了愣神,忽然想起林部现在也在肯亚。
「要不一起去肯亚考察?领导应该还在那边。」
「那就走?」
「走。」
三言两语,郭阳就定了下来。
先是和林部的秘书联系了下,告知了嘉禾会去考察,至于领导的行程,郭阳原本没打算问。
不过秘书告知林部也是今天才到肯亚,至少还有一两天时间。
这就更加让郭阳更加确定,林部的电话很可能就是一种暗示。
不过也不能就这麽直接去,除了买票外,种植园的规划沟通以及招人等事项都得安排下去。
华夏热带农业科学院前身是华南热带林业研究所,最初是在羊城,后来又迁去了海南儋州。
2005年,华夏决定在14个非洲国家各援建一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改良种子,传授技术,培训人员。
其中刚果(布)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的实施任务就是由热科院承担。
实施地点就在刚果布的首都布拉柴维尔,和金夏沙隔河相望,两地有船可以通航。
蒋昌顺便是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办公室主任。
刚果布的示范中心用了两年时间才完成选址,建设也才刚起步,今天,蒋顺昌也受邀来到了金夏沙。
而此次跟随农业部而来的热科院高级农业专家有两位,一位是椰子研究所的李义,很年轻,大概30来岁。
另一位则是橡胶研究所的老专家邓鸣科,白发苍苍,已经退休,这次也是被嘉禾重金邀请而来。
当郭阳和余洪海走进会议室时,三人还正在就规划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
「郭老板,你来得正好。」李义手中还拿着笔,而桌子上铺了几张刚果金的地图。
「油棕树是打算从其它地区引种吗?」
郭阳沉默了一会儿。这要咋说?嘉禾准备自己培育?
「你们的建议是?」
「引种丶购买种子种苗肯定是最为方便的。」李义说道。
「但引种的油棕树,如果不进行人工干预,自然繁育可能是一代不如一代。」头发花白的邓鸣科也跟着说道:「郭老板也是育种出身,应该清楚。」
蒋昌顺说道:「那如果自己育种,周期可就长了。」
「长?」邓鸣科冷哼了声,「再长能有橡胶育种的时间长!我们搞了几十年,才推翻了「北纬15度以北不适合种植橡胶树」的论断。」
蒋昌顺撇了撇嘴,说道:「嗯啊,知道橡胶所肯吃苦,很多人从参加工作时开始从事橡胶树育种,可能到退休都出不了成果,你老也是这样,退休了才有后人整理资料申请了国家科技一等奖。」
邓鸣科吹胡子瞪眼,一时弄不清他是生气还是神气。
「35年呐,热科院丶海南丶云南丶广东,分分合合搞了35年的研究。橡胶树种下后,长8年方能割胶,再过5年才进入旺产期,产胶周期长达30年……漫长的育种周期,像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
邓鸣科回忆了一番,又扭头看着郭阳,笑了起来。
「扯远了,扯远了。」
「说了这麽多,其实还是想嘉禾做好长期育种的准备,大规模的油棕种植园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建好的。」
郭阳笑道:「那肯定,这是嘉禾的看家业务,肯定不会放弃的,何况我们已经和椰子研究所建立了联合试验站。」
「那就好,那就好。」
郭阳想了想几人争论的点,说道:「其实我也没打算从其它地区引种。」
这下轮到邓鸣科三人愣住了,蒋昌顺说道:「郭总,种子种苗的问题你不用担心,小李他们和国内以及印尼等地很多种植园都有接触,购买还是很方便的。」
「运输太远了。」郭阳说道:「而且一时半会儿应该也买不到那麽多种苗。」
蒋昌顺看向李义,这里他最专业,希望他能劝阻劝阻,然而李义却摇了摇头。
「种苗很紧缺,津门聚龙集团去年也在印尼立项了个300万亩的油棕种植园项目,虽然有夸大,但前期几万亩肯定有的,所里的苗即使适合,也供应不上。」
「那确实有点难了。」
「10万公顷的种植园,用10年时间把所有种苗栽下去就算是很厉害很厉害了。」
「郭总要做好长远打算。」
郭阳其实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说道:「我打算在本地的一些油棕树上采集种子,进行育苗。」
「育种筛选吗?」
「也会拿一部分直接种!」
几人惊住了,蒋昌顺说道:「万一是商品性不高的厚壳种和无壳种苗呢?油棕没结果前可辨不出品质。」
「没事。」郭阳笑了笑,「以后不行把树砍掉就是了。」
三人默然无语。
砍掉?
这说得可真轻松。
不过这边成本是要低很多。
缓了一会儿,邓鸣科才说道:「你这让我想起了到海南橡胶园的第一年,台风过后,不少橡胶树被拦腰折断,园林一片狼藉。还没来得及清理胶园和住宅,试验站便接到上级任务,要求在500亩橡胶园中采集20万斤橡胶树种,供农垦部门育苗。
于是年轻的爬树摘果,年老的清理草木,年幼的趴在地上捡拾鲜种。鏖战了十天,才完成任务。」
「又来了。」蒋昌顺失笑道:「你老呢,现在退休了,就老开始回忆过去。」
邓鸣科哈哈笑道:「这只是有感而发,嘉禾如果采用这样的种植模式,度过第一年的开花结果,就能挑选出不少优良品种。」
「育苗1年,开花3年,即使这样,那也得等到四年后了。」
「四年不算长。」
「嘉禾不愧是国内种业的领头羊,有一套自己的育种思路。」
「这是财大气粗!」
郭阳见几人讨论的热烈,也不插话,而是看起了规划框架。
果树丶粮食丶油棕。
三个目标地块都被标注了起来,育苗圃的一些设计参数也写在了草稿上。
长方形种植。
种植密度为8米×9米。
150株/公顷。
年均产果20吨/公顷以上,年均产毛棕榈油4~4.5吨/公顷,生物柴油……
「如果要砍树,还是种密一点好。」李义笑道,说着就要划掉重写。
郭阳想了想脑海里的参数,说:「就按这种模式来。」
李义迟疑了下,见郭阳神情坚定,说道:「行,那我调整下苗圃布局。」
郭阳又和三位专家沟通了会儿,规划上自然是越细越好,但除了金夏沙和马塔迪,姆班达卡还暂时不能去,安全风险太高。
所以,近期的目标是金夏沙的粮食,马塔迪的果树,姆班达卡的油棕只能向后推。
郭阳结合接下来的育种,和三位专家强调了下方向,以免跑偏。同时也恳请热科院介绍相关的高级人才。
2月20日。
郭阳丶罗修丶余洪海丶野兔四人便坐上了去肯亚的航班。
「这航班即使头等舱也差了点意思,还是要自己的飞机舒服啊!」
「可不是。」余洪海说道:「埃迪酋长同意了,这次的木材主要提供乌木丶红漆木丶花梨木丶黄漆木四种。」
「这麽爽快?」
「刚果金这四种木材也多。」余洪海沉吟了下,「主要还是想要粮食,这两天粮价涨得好像越来越快了。」
「总感觉遗忘了什麽事。」
郭阳皱了皱眉。
主要还是旱作中心的网络断断续续,停电也是常态,了解外界的信息渠道很慢。
等到了肯亚首都奈洛比,还来不及欣赏这座高原城市,高德便打来了电话。
其声音中充满了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主要还是芝加哥期货市场迎来了一波上涨,玉米和小麦的3月丶5月丶7月等合约纷纷上涨,上涨12~20美分不等,小麦甚至一度接近涨停,只有大豆微跌。
玉米5月合约已经达到了每蒲式耳2.3416美元,大致相当于187.3美元/吨,换成人民币就是1450元/吨。
略高于国内的价格。
然而,在2005年11月,国际玉米的价格只有96美元一吨。
一年多时间,涨幅快翻倍了。
嘉禾粮油帐上的盈利也越来越多,高德想把盈利提出来,郭阳却选择了加仓。
因为和高德的交流中,还附带了两个重要的信息。
美元贬值。
滙丰银行宣布其在北美地区的住房贷款按揭业务遭受了巨额损失,并减记了相关资产。
次贷危机已经逐渐显现。
即使粮食价格已经大涨,石油也在涨,但郭阳依然认为这还只是大宗商品上涨的开始。
国际粮食危机的影子虽然已经出现,但毕竟还没有爆发。
刚果金玉米到岸价格400~500美元,咬咬牙,从矿业赚的钱还是能买到些粮食,粮农组织也还在发挥作用。
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
郭阳一边思考,一边看着窗外的街道。
奈洛比被称为非洲最领先丶最时尚丶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坐拥东非小巴黎的声誉,官方语言是英语。
虽然在赤道上边上,但地处高原,气候温和,比在金夏沙舒适多了,城建更是要强出一大截,来旅游的人也有不少。
街道两边还有许多来自中东丶印度丶中丶日丶东南亚和欧洲的餐馆。
等到了酒店,打了个电话,没过多久,郭阳就在一间小会议室里单独见到了林部。
两人就肯亚和非洲的农业进行了一些交流。
华夏是肯亚是最大的工程承包商,同时也是其重要的直接投资来源国。
在农业上,两国农业部在2002年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
但是华夏还鲜有在肯亚农业领域进行投资的项目,只有少数几个个体工商户从事华夏农场经营,种植菠菜丶豆角丶黄瓜丶辣椒等蔬菜,为国内公司丶超市和餐馆供货。
说实在的,肯亚的经济基础远远好于刚果金,地理特点类似于昆明,四季凉爽,是世界上少有的适宜种植园艺作物的地区之一。
又靠近中东和欧洲两大消费市场,农产品空运至欧洲只需9个小时,还有海上交通作为补充。
红茶丶咖啡丶热带蔬菜丶花卉丶水果是代表产品,尤其肯亚红茶和摩卡咖啡享誉世界。
但国际市场供过于求,非洲的咖啡丶茶叶丶可可和橡胶丧失了原有的优势地位。
价格低廉丶利润微薄。
而花卉产业就是肯亚新选择的方向。
林部说道:「肯亚除了介入粮食丶咖啡等少数部门,其它实行市场化丶国际化丶私有化的经济制度。
小麦丶玉米都允许私营贸易和进口,甚至农机进口是低关税甚至免税,主要对手是来自英国和荷兰的大型外资企业,目前这里很缺乏国内农企的声音。」
郭阳笑了笑,半真半假的说道:「如果早知道肯亚的条件这麽好,嘉禾早来了。」
「现在也不迟。」
林部迟疑了下,说道:「肯亚为了发展外向型农业,不得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丶欧洲投资银行附带条件的贷款和援助,经济基础很脆弱。」
蔬菜花卉种子丶粮食和农机贸易…
郭阳提炼着关键信息,这些都是嘉禾能介入的领域。
至于肯亚面临的问题,是许多外向型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问题。
背着沉重的外债包袱,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与动力。
或者说,随时可能会被发达国家转嫁危机。
比如说这次的粮食危机,肯亚肯定也是躲不掉的。
郭阳思考了会儿,又笑道:「林部接下来还要去哪儿,我乾脆跟着你去捡便宜得了。」
林部笑了笑,「嘉禾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啊!」
「是挺缺。」郭阳说道:「林部能不能给嘉禾引荐几个呢?」
「我认识的都是搞科研的,不适合嘉禾。」林部想了想,又说道:
「下午肯亚农业部会带我们去考察企业,我把伱加入名单了,你倒是可以去看看能不能挖到人。」
「那挺好。」
「先这样吧,等会儿通知你。」
郭阳迟疑了下,还是说道:「林部最近有留意到这两天美利坚的次贷吗?」
「知道,怎麽,郭总又有高见了?」
「这次应该还只是前兆,接下来几个月次贷危机才会真正的爆发,西大肯定会通过货币增发贬值丶大宗商品涨价丶全球通货膨胀等等方式转移金融危机。」
林部沉吟了下,「你说的是粮食?」
「对。」
「国内粮食价格很稳,预计冬小麦收获后,粮价可能还会下降。」
「主要是次贷会引起金融恐慌,会有大量资金撤离虚拟金融市场,进入真实商品市场规避风险。」郭阳顿了下,又说道:「或者是以『热钱』的形式进入别国牟利。」
气氛沉默了片刻。
林部说道:「我只能给你说,在粮食安全方面,国内不成问题。」
「可以在舆论上打配合呀!」
郭阳几乎是被赶出门的,但他仍觉得这是绝佳的反击机会。
西大的生物能源计划提供了炒作由头,玉米换石油,这本身就是在制造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
玉米拿去炼油了,供应不足,价格暴涨,随后带动小麦丶大豆等农产品价格狂涨。
从次贷房产中逃出来的资金又将再次助高这股势头。
市场上不是没有粮食,而是人们买不起粮食。
这就是国际粮商们的计划。
而看似翻倍了的粮价,目前还只是个开始,很多资金还没有入局。
高点要到2008年才会来。
还有一年多的时间。
回到房间后,郭阳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最大化获利,囤粮赚一笔丶期货多头赚一笔。
那能不能空头再赚一笔?
还没等他思考出结果,房门声便被敲响,是余洪海丶罗修和野兔。
「老板,下午怎麽安排?」
「我要和领导去考察。」郭阳看着余洪海,笑道:「卖农机的机会到了,肯亚可是个大市场。」
余洪海也不含糊,「行,那我下午就带他们两去看看。」
「其它情况也多打听下。」
「好。」
「注意安全。」
下午的考察,带队的是肯亚农业部的头目奥布雷,和林部谈笑风声的走在最前面。
郭阳则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沿途的农业情况,得益于很多标牌都是英语,他了解到了很多信息。
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的白玉米示范区丶节水灌溉试验田丶锡卡地区的家庭农场和农业服务队作业现场。
纽荷兰大型农机丶裂谷机械丶卡特工程机械
基安布地区奶牛场牧草加工和牛奶生产丶花卉农场丶园艺产品种植园。
以及除虫菊产业园。
供电丶道路丶电话丶给水系统丶通话丶维修服务……基础设施比金夏沙强多了。
有些大型农场经营面积达到了上千公顷。
这也郭阳觉得不虚此行。
如果埃塞尔比亚丶乌干达丶坦尚尼亚都有这种水平,那绝对是极具潜力的农业市场。
假如未来一年多时间里,这些地区粮食有了显着增产,会不会影响国际粮价?
不管会不会,这都不影响天禾在这里培育和推广良种。
郭阳也藉此机会和肯雅塔农业技术大学达成了口头上的合作协议。
未来将在农学丶化学和经济学等专业领域设立奖学金,鼓励优秀学生将来在公司的科研和生产领域工作。
除此之外,郭阳还对除虫菊有了强烈兴趣。
除虫菊,其名字里的『除虫』两字名副其实,用其配制的杀虫杀菌剂有着不逊于化学农药的功效。
它的花丶根丶茎丶叶均含有除虫菊酯,属于一种神经毒剂。
对臭虫丶虱子及跳蚤具有良好的灭杀效果,是灭杀蚜虫丶蚊蝇丶菜青虫丶棉铃虫等害虫的利器。
同时采用除虫菊叶制作的蚊香,可以驱逐蚊蝇。
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现集约化人工栽培种植的杀虫植物。
这和嘉禾目前的苦橐草提取的苦橐藤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两者都是靠毒,都能靠阳光或者雨水迅速分解,无有害物质残留,对环境无污染。
不同的是,除虫菊酯是依靠麻痹冷血动物的神经。
同时除虫菊酯是欧美丶澳大利亚丶日本等国有机农场中批准使用的少数杀虫剂之一。
苦橐藤素还只在国内少量使用,暂时也没有通过有机农场的认证。
这引起了郭阳的极大兴趣。
妥妥的优异种质资源!
郭阳没掩饰自己对除虫菊产业的兴趣,甚至向肯亚农业部表达了投资的兴趣。
但官方表达的意思很暧昧,大概是不欢迎外部投资,这倒把郭阳整不会了。
直到和国内来的专家交流后,才知道肯亚除虫菊产业被官方机构『除虫菊委员会』全产业链垄断了。
在肯亚,从事除虫菊的任何业务都需要许可证,而除了委员会,其它公司获得许可的可能性为零。
世界除虫菊的市场总价值,在1995年就达到了50亿美元,如今已接近100亿美元。
而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肯亚除虫菊占世界市场的份额都在90%以上。
如此高的利益。
也难怪会玩垄断这一套。
但2004年肯亚除虫菊产量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官方给的原因是国际市场供给过剩。
郭阳不信。
多半是垄断玩崩了。
事实也并没有出乎郭阳的预料,等晚上和余洪海三人汇合后,才了解到了基层的信息。
首都附近有些家庭除虫菊种植户,被拖延货款长达4年,属实是政府完全漠视农户的利益。
导致农户改种其它作物。
再加上澳大利亚,以及东非高原其它三个国家大力发展,国内云省也引入了除虫菊产业。
内外夹击,肯亚除虫菊产业崩溃应该要不了几年了。
其它产业也没有郭阳今天考察时那麽美好。
贸易自由化后,出口大量初级农产品并未让肯亚人得到应有的经济回报。
贫困丶饥饿丶失业丶政治腐败丶乾旱……这才是底层的常态。
「但肯亚确实有很大的农业市场,尤其是农机市场。」余洪海总结起了今天的见闻。
「中小型拖拉机丶柴油机丶发电机组丶水泵丶节水灌溉丶磨粉机丶碾米机丶榨油机都有不错的市场需求。」
「大型拖拉机每年的需求量也超过上千台。」郭阳也笑道:「还有种子丶牧草丶粮食都有很大潜力。」
「要在这边成立贸易公司吗?」
「要,最好是东非四国都涵盖进来,另外,可以和这边的农业大学进行合作,以后主要中高层管理员工还是采用本地人。」郭阳说道。
「能行吗?」
「总要试一试。」
晚上休息的时候,郭阳看着种子商店里琳琅满目的育种方案,又添加了一个新的选项。
除虫菊。
余秦肯定会很喜欢。
肯亚搞不了,那可以回国内,或者在坦尚尼亚也行。
总之,要为嘉禾的有机农场多添加一份保障。
在马塔迪建一个有机香蕉种植园,应该能敲开欧洲的技术封锁大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