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这个反派我养了![快穿] > 第22章 养一只万人嫌崽崽

第22章 养一只万人嫌崽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小雪沫沫被好好地拢在怀里揉。

寒风挡着进不来, 阳光钻出云隙,像是洒下一层金粉。

穆瑜穿着那件常穿的休闲外套,身上气息温暖,让路旁覆着积雪的斑驳长椅也像是家。

在这片经冬都有雪覆盖的高纬度雪原, 风雪肆虐时日光也苍白, 仿佛天与地都只有白茫茫一片。

可风住雪停, 云破日出, 明亮灿烂的太阳又往眼睛里无遮无拦地照。

穆瑜坐在长椅上,把滚得脏兮兮的小雪团圈在怀里,一下一下在后背上轻轻地拍。

早上的小冰球早化没了, 估计所有冰壳化的水都得倒出来,小家伙还是第一次哭得声音这么大、眼泪这么多。

涌出来的眼泪怎么擦都擦不完, 燕隼死死蜷在穆瑜怀里,放声大哭, 像是头伤痕累累终于一头栽进洞穴的幼兽, 紧紧扒着唯一的家。

……

等彻底缓过劲来、满腔说不出的难过都发泄干净,有些威风凛凛的小英雄已经不会动了。

烫的。

燕隼满脸通红,在熟悉的外套里蜷成一小团,后知后觉意识到刚才哭的声音有多响。

树梢上的小鸟都吓飞了。

爸爸鸟妈妈鸟端着小崽连窝走的,扑棱着翅膀,紧张得踹掉了一整根枝条的雪。

一只热乎乎小雪团在怀里极限絮窝, 又烫又不好意思,试图找个地方彻底藏起来。

穆瑜察觉到动静, 俯下肩来看:“一起去上班好吗?”

他把笑意压得很好, 摸摸藏在胸口试图往里钻的小脑袋, 握住抱着小脑袋的小胳膊:“去冰上玩飞飞, 还有滑滑梯。”

燕隼愣了好一会儿, 忘记了害羞,慢慢从外套里钻出来。

穆瑜的声音很轻,他没有问燕隼为什么打架、为什么哭,只是把早上的问题又一字不动地重复了一遍。

后悔了也没事,改主意了也不要紧。

还会有一样的问题蹲在路旁悄悄地等。

等小朋友偷跑出来找老师,就一把抱住,再问一遍,一点也不急地等新的答案。

小雪团什么也顾不上,从穆瑜的外套里爬出来,一连串地用力点头点头点头。

燕隼不好意思出声,点完了头就攥着袖子去抹眼泪,才抬起胳膊,就被温暖的手掌拦住。

穆瑜握着他的手,从外衣口袋里取出手帕,让燕隼坐在长椅上,自己转身蹲下来。

他的力道又轻又仔细,把整张小脸都擦得干干净净,又拄着膝端详了一会儿,戳戳白花花的睫毛:“冻冰了。”

把自己哭到冻冰的小雪团:“……qwq”

穆瑜轻咳一声,不再管笑意,曲起指节一点点拈净睫毛间的小冰碴。

一直没有烟酒之类的嗜好,穆瑜的手很干净,温暖干燥,指间只有钢笔墨水和最温和普通的香皂味道。

燕隼坐在长椅上,眼泪冻成的小冰碴被慢慢拭净。胸口的最后那一点难过也像是浮冰,一戳就翻进水里,再也不见踪影。

燕隼紧紧攥着穆瑜的衣角,忽然跳下长椅,用手拨开地面上的积雪,画了个最大最厉害的火柴人。

他画得太大,不得不在雪地上绕了一个好大的圈,跑得有点喘,脑门上冒出一小点细细的汗。

刚一画完,燕隼就立刻跑回来,又啪地贴在穆瑜腿上,仰着超严肃的小脸用力比划。

“宿主,宿主。”系统现在既看不懂火柴人简笔画,又听不懂小雪团连比带划的“啊啊”,抱着笔记本狂记,“燕隼说什么?”

“这是我。”穆瑜借用系统的相机拍照留念,一边讲解,“我,一定。”他半蹲下来,平视着严肃到不行的小家伙,翻译,“一定可以让我出去。”

穆瑜把《雪地里的超大号火柴人》这张照片收好,准备打印出来,将来给燕隼做一面照片墙:“会变得很厉害,会带我出去,一起回家。”

“我相信。”穆瑜认真回答,“小英雄会魔法。”

燕隼砰地变烫,热乎乎戳在雪地里站得笔直,小手轻轻拨着那个勋章,整个人红通通:“啊,啊。”

“这个的意思是‘那当然了’。”

穆瑜笑出来,摸摸小家伙冒着热气又迅速结霜的头发:“当、然。”

燕隼立刻跟着学:“当,当然。”

他有时候不好意思开口,是怕自己发出来的音不标准,现在连这一顾虑也抛开,听到穆瑜说什么都跟着学:“当然,魔法。”

有些小英雄,攥着拳头一脸超凶的严肃,其实“h”跟“f”还不太分得清,哭过的嗓子又软又糯,还粘在老师的腿上当一步一蹦的连体小挂件。

穆瑜牵着他一起走去下个班车站点,不着痕迹地放慢速度,让有了家的小雪团昂头挺胸,威风凛凛地经过一路上的羡慕视线。

孩子王才吃了一顿竹笋炒肉,抹着眼泪哭哭啼啼,带着更大一群小弟来“讨公道”。

看到燕隼被老师牵着手一起去上班,孩子王难以置信地瞪圆了眼睛。

更大一群小弟也蹲成一团,暂时忘了复仇大业,眼巴巴看着燕隼和燕隼的“老师”。

“老大。”小弟一号探头,“燕隼被他的老师领去上班了。”

小弟一号问:“他是不是特别厉害啊?”

在小朋友的世界里,能被大人带去上班的,一定是最厉害、最聪明、最听话的小朋友。

穆瑜这几天在附近散步,已经把自己家的小朋友介绍给了附近摆摊的摊主。很多父母带着孩子做复健,都希望能提高社会化评分,很鼓励自家孩子去和新来的孩子交朋友。

有好多孩子其实已经听父母说过,也知道那个被老师带来这里的小朋友,名字是叫“燕隼”。

孩子王的哭声戛然而止,摸了摸脖子,嘴硬:“也没多厉害……就,一般吧。”

小弟一号“哦”了一声,又忍不住探头,去看燕隼的老师和燕隼紧紧牵着的手。

一大一小走在雪地里,留下两行贴得近近的脚印。

牵着燕隼的那个老师在临走前,还给留在雪地里的大火柴人悄悄补上了几笔,添了个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分开的小火柴人。

“怕,怕什么!”

孩子王环视一圈,用力吸了吸鼻涕,站在冷风里抹了把脸:“他都不会说话!”

刚满三岁的小弟二号小声羡慕:“可是燕隼有老师牵手手耶qvq。”

孩子王抱着胳膊,好大一声冷哼:“他刚才都打架了!都五岁了还不乖,还把衣服弄脏了!”

同样五岁的小弟二号小声眼馋:“可是燕隼有老师牵手手耶QvQ。”

孩子王快气哭了:“啊啊啊总之你们都不准和他玩!他打架可凶了,把我摁在地上揍!以后肯定也会这么揍你们!”

孩子王发现一群小弟谁也没听见自己说话,都在抻着脖子往远看,就觉得不太妙,连忙手脚并用爬上房盖:“……”

把他摁在地上揍的小屁孩……啊啊行吧,燕隼,不过是学会了个“老师”,一路上就都在显摆。

牵着他的老师居然一点都没不耐烦,燕隼说一声,就清清楚楚答应一声。

燕隼说出的“老师”越来越响亮、越来越标准。

一点都不比他差了。

孩子王感到了强烈的危机,决心回去就翻字典,找出一堆燕隼还不会说的词,全抄在作业本上。

等下次再有机会,他就拿着作业本去燕隼面前大声读,一直读到对方气哭为止。

刚打定主意,下面一群小弟眼巴巴的“哇”就让孩子王心头一沉,踩在房盖上抻着脖子往远看过去。

……一阵不大点的风,碰巧拂落了一树的积雪。

燕隼一点都没注意,他之前已经偷偷吸了好几次气,终于闭着眼睛,大声喊出来:“老师!”

穆瑜转回身,这次没有回答,而是直接弯下腰来,含笑张开手臂。

燕隼忽然下起的局部小雪里飞跑过去,被穆瑜稳稳当当接住,向上举高。

他已经好久没这么玩了,又紧张又高兴,兴奋地扑棱胳膊,被飞进嘴里的小雪花呛得一边咳嗽一边笑。

穆瑜举着小雪团玩飞飞,举得比以前还高。两个人一直在雪地里玩够了,又比赛跑步,在不知道哪响起来的哨子声里一起往下个车站跑,小雪团的帽子上还顶了个小小号的雪团。

碎雪纷纷扬扬,阳光亮得好像透明。

/

人类的悲喜时常并不相通。

有些小雪团,因为彻底打开心结、下定了决心要变得超级厉害再带老师出去,一到冰场就立刻跑去换衣服。

有些小狐獴,因为刚结束快乐的假期,又困又乏又遗憾只看到大师兄劈了二十五个叉,飘进冰场半天还在打哈欠。

发现柜子里早准备好的小冰鞋、叠得整整齐齐的新训练服,燕隼就又有点烫得冒泡。飞快换好衣服,又把弄脏的羽绒服用力折好,藏进了柜子。

发现穿着一身黑色训练服、面无表情双手插兜站在冰场旁边的冷酷黑雪团,一群小狐獴三秒内挤成一团。谁也不敢动,吓飞了全部的瞌睡虫。

……

劈了二十五个叉的大师兄反应最大。

好好一只傲气到不行、眼里谁都装不下的红毛小公鸡,“嗷”一嗓子蹦起来,掉头就直奔陆地训练场:“我今天做陆上训练!我不上冰!你们爱谁上谁上!”

其他迟了一步反应过来的少年队员:“……啊啊啊我们也还没做热身!!”陆上训练一共就那么大点地方,挤进去一个就少一块!

一群少年队员争先恐后冲进陆地训练场占位置,完全没有想起那个超级冷酷、会举着糖和刀一口气追他们滑行八十圈的雪团子,是绕着余老师公转的。

余老师来了陆地训练场,那么冷酷雪团当然也会来陆地训练场。

发现燕隼连滑滑梯都不感兴趣、反而对训练的热情非常高,穆瑜就蹲下来,用火柴人和比划给燕隼布置了任务。

“活动热身,跳绳,靠墙静蹲,敏捷梯。”

穆瑜握着燕隼的小胳膊,举起来晃了晃:“累的时候要举手。”

燕隼站得笔直,小脑袋严肃地点了好几下,又盯着火柴人简笔画,从口袋里摸出一块糖。

他把糖纸剥下来展开,看一眼描一笔,认真记下姿势不同的火柴人。

因为有“交新朋友、巩固已有友谊”的KPI,燕隼把那块糖收进口袋里,又回头看了一眼那些少年队员。

少年队员:“!!!”

他剥了一块糖吧!

他绝对是剥了一块糖吧!!

他刚才绝对是又剥了一块糖吧!!!

生怕被追着观摩刀片分糖的少年队员挤成一团,热身的积极性瞬间翻倍,争先恐后地高抬腿开合跳原地深蹲,转着圈地往高蹦,砸得软质地面砰砰作响。

双人滑那边的教练路过,险些被扑面而来的训练狂潮冲了个跟头:“这批孩子一直这么有热情吗?”

穆瑜刚嘱咐过燕隼训练要领,手杖拦住一个翻歪了的少年队员,横抬辅助转了半个圈,把人放回软垫上。

“都很努力。”穆瑜收回手杖,“都是好孩子。”

双人滑的教练也知道男单少年组换教练的事。

毕竟燕教练的事越查越大发——用药那事就够耸人听闻的了。听说为了让燕溪能在比赛里足够出彩一路碾压,当爹的还暗地里下手,打压了不少同年龄的天才苗子。

都是原本有实力跟燕溪竞争的顶尖天才,有的被打击信心到退役,有的换了别的俱乐部。几个机灵的早早就转了双人滑,换了条赛道,才逃过这一劫。

“伯格黑德的名声,这几年怕是救不回来了。”

双人滑教练停下看了一会儿,犹豫了下,才又提醒:“余老师……你这段时间可能会遇到点麻烦。”

“教他们点杀手锏,往外亮一亮吧。”双人教练说,“不然怕是要有人针对你的。”

少年组的队长刚挑战了个陆地3A,轴心偏得太狠,差点飞出有防护的训练区。

他心下一沉,顺势抱头团身准备摔个狠的,余光扫见那支位置恰到好处的合金手杖,连忙伸手借力撑了一把。

滚成球的少年组队长被手杖稳稳戳回了软垫上。

他大口喘着气,抹了把脑门上的汗,坐在地上比比划划地假装分析动作细节,耳朵悄悄竖得老高。

“不合训练进度。”穆瑜温声说,“他们需要补强基础。”

双人滑教练苦笑:“谁不知道他们需要补强基础啊……余老师,你以前不在这行,可能不太了解这里面的事儿。”

伯格黑德这次闹出的风波不小,满城风雨,几乎败尽了路人缘。

外界仇视的原因,自然是燕父自私卑劣、牺牲无辜的少年运动员给自己和儿子铺路,用药掩盖队员的意识损伤,简直荒唐到家。

至于同行这边……就更不好说。有多少人是因为用药这种约定俗成的事被捅出来气急败坏,又有多少人是想趁其病要其命,把伯格黑德拉下巅峰,谁也拿不准。

唯一能确认的事,就是谁接手这个烂摊子,谁就要沾上一身泥——更不要说余牧这个新教练除了那七天的合宿,就没有任何能够查到的执教履历。

不是运动员,没比过赛,没当过教练。

虽然聘用教练完全是人家伯格黑德俱乐部说了算,只要愿意,就是聘个清洁工也拦不住……但同样的道理。

同样的道理,如果少年队员的家长提出质疑,要让孩子退出,俱乐部也无权阻拦。

外行不懂门道,看热闹只会看谁蹦得高跳得远,谁做的动作更复杂难度更大,甚至现在还有一群“唯胜利论”的家长替燕教练鸣不平。

内行倒是懂,也能看得出这个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余牧”,手上的确有两把刷子——可一群虎视眈眈的对手,没一个人愿意看伯格黑德的好,诱导舆论拉仇恨还来不及,又怎么会替他们解释。

“还有这个崽儿。”

双人滑教练抬头,看了看不远处正蹦过来的小娃娃:“你家的吧?”

余牧和燕家人对上,从一开始就是为了一个不会说话的孩子,这事瞒不住,随着综艺的播出早已经流传开了。

小娃娃还挺酷。

做完了自己的训练,居然还有余力,跑去模仿一群少年队员做蛙跳练习。

这一会儿的工夫,已经追得一群少年队员满地惊恐乱蹦,变成汗如雨下的哭泣小跳蛙了

穆瑜弯下腰,稳稳当当接住背着手原地起飞的小雪团。

小家伙刚做了一整套的基础热身训练,举起胳膊扑棱扑棱,小身子暖乎乎的,汗水浸湿的额发有点打卷,眼睛和玩儿飞飞一样亮。

“天赋是不错。”双人滑教练被刚才那个蛙跳起飞吓了一跳,“怪了……以前跟着燕教练,也没看出来啊。”

双人滑教练不是第一次见燕隼,可现在看穆瑜怀里这个活泼健康的孩子,竟然根本想不起过去那个场边游荡的小幽灵。

穆瑜笑了笑,取出手帕,帮燕隼擦掉淌到睫毛里的汗:“我家的小朋友。”

小雪团显然听得懂,比刚才迅速地又烫了一点儿,但还是想要贴贴,主动抱住穆瑜的脖子。

穆瑜贴贴小家伙的额头,给他竖大拇指:“好厉害。”

好厉害的小雪团被夸得不太会走路,跳下来晃了晃才站稳,同手同脚地一蹦一蹦走回去,继续向朋友们学习新动作了。

“将来……参加比赛的话,给他改个名字吧。”

双人滑教练提醒:“燕这个姓太显眼了。”

师者育人。

别的行当有一个人出了问题,影响的可能是一小部分人,一个少年组的教练出了问题,毁得是整整一批苗子。

在这场闹剧里,燕隼也是受害者,甚至险些做了燕家的牺牲品——可无论如何,他曾经是燕父的养子。

总有些人无法释怀,迁怒针对起来,未必还会讲什么道理。

燕溪以后注定不可能再参加什么比赛了,燕隼要是想走这条路,不该被这种原因牵连。

最好的处理方式,还是彻底抹去燕隼身上被这家人打下的标签。

穆瑜的确也在考虑这件事,只是手续有些复杂,事有轻重缓急,只能一样一样办。

他点了点头,温声道谢:“多谢。”

双人滑教练摆摆手,看到马上要开始的早训时间,就点到为止不再多说,去了隔壁的训练厅。

……

穆瑜的训练安排,并没有因为这个插曲而更改调整。

该练基础就练基础、该练滑行就练滑行。细节没纠正好,就一遍一遍地重新找感觉,轴不稳就只做陆上练习。

骤然修正的训练模式,并不是所有人一上来就都能完全适应。

怎么都纠正不过来的习惯、加上停药后暴露出的意识损伤,让一些极为依赖高难度动作的队员状态开始下滑。

一个月后,第二次队内成绩测试,有几个队员的数据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伯格黑德俱乐部的队内测验,一向都有全程公开直播的传统,成绩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正常——正常,你们懂吧?这都是正常情况,我状态不好的时候连三周都跳不明白呢。”

红毛小公鸡被镜头追着,烦得用力抓头发:“还有那个那个,不破不立。”

他是大师兄,有采访先采访他,有话就得他先说。

这群小王八羔子昨天半夜把他从被窝里薅起来,让他背了一整宿的发言稿。

“不破不立”。

红毛小公鸡过去的十五年人生里都没拽过这么文雅的词儿。

“意思就是不下狠心,不打破我们过去那个训练习惯,新的习惯就养不成,我们就越错越离谱。”红毛小公鸡两根手指头哒哒哒比划,“明白了吧?这个过程肯定得有阵痛期啊!熬过去就完事儿了!”

负责采访的记者咳了一声,替直播间的观众问:“熬不过去怎么办?”

像“为什么一定要打破过去的训练习惯”这种问题,倒是不至于到现在还有人追着装傻——这段时间,事情一路发酵出体育圈,恨不得所有人都在讨论伯格黑德前任少年组教练的错误训练模式,对未成年儿童会造成何种程度的伤害。

至于伯格黑德会不会躺平任骂……怎么说呢。

骂自己骂得最狠的就是伯格黑德俱乐部。

几个谁都知道是他们俱乐部养的体育公众号,一天一篇通稿,疯狂辱骂伯格黑德俱乐部的老板识人不明、目大不睹、有眼无珠,也不知道俱乐部高层是不是疯了……反正一般人都不见得能插得上话。

所以即使是故意想挑事的人,也不会问那种蠢过头的问题,而是矛头一转,化为记者手里的一封“观众来信”。

记者念出那封信:“熬不过去的人,难道就应该被牺牲掉吗?”

红毛小公鸡眼睛瞪得像铜铃。

有余老师和小阎王在,他根本没想过为啥会有人熬不过去,这个问题昨晚也没背过。

余老师从来没放弃过任何一个还滑得动的人,熬不过去的人会被戳摔一百次,如果还想逃跑的话,是会被小阎王绊飞的。

……这么说八成是要惹那个大祸。

“那几个成绩下滑的队员,情绪都怎么样?”

记者也发现了他卡壳,换了个问题:“根据公开的监测数据,少年组这边,队员们最近的压力和情绪波动都很大。”

不用看数据其实也知道——这是意识损伤的标准后遗症,如果不用药遮掩,其实早就该暴露出来。

烦躁,不明原因的疲劳,恐慌、焦虑、很容易就会发火,逃避交流和集体活动,抵触和他人的相处。

这些都是意识损伤后可能存在的状况,出现哪个都不意外。

光看那些剧烈波动的意识监测数据,就有不少人猜测,队内的气氛恐怕已经到了某种临界点了。

红毛小公鸡愣了半天,摸着下巴:“啊……”

“出成绩的时候,那几个队员很紧张,很恐惧。”

记者拿出对外公开的实时数据波动:“甚至有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眩晕和呕吐情况,请问是为什么呢?”

红毛小公鸡:“……”因为有一个小阎王坚持认为滑滑梯是好玩的。

好玩的东西可以安慰人,安慰人可以交朋友,交朋友可以变强。

所以那几个成绩不好的队员,因为完全不好意思拒绝而在极度恐惧的情况下接受邀请,滑了三十遍四百二十三米超级冰滑梯。

因为太刺激,有一个好像滑吐了来着。

“……”记者完全没料到这个回答:“啊,他们不担心成绩吗?”

红毛小公鸡:“那个滑梯长四百二十三米,高低落差有二十一米。”

记者试图拉回话题:“但是成绩……”

红毛小公鸡:“滑过一百米只需要九秒钟。”

记者:“……”那的确是没什么多余的闲心担心成绩。

“那么几天前,根据记录,少年组的队员们集体缺席了俱乐部的集体活动。”记者放弃追问成绩,翻了一页,“请问是因为抵触与他人的相处吗?”

“七号啊?”红毛小公鸡抓了抓头发,“哦,高益民去比赛,我们当啦啦队去了。”

记者有些错愕:“所有人吗?”

这在竞技体育的队伍里,几乎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事——毕竟同一个队的队员既是队友,也是针锋相对的对手。

他们从小就必须互相比较、互相竞争,只有更强的才能获得比赛的资格,即使是同样获得了资格,在赛场上也同样会为了名次而拼尽全力去比。

尤其是花滑这类训练过程极为艰苦、几乎要献祭半个人生的项目,一旦走上职业运动员的道路,就无法回头。

很多时候,未必是那场比赛有多重要,只是求胜已成为本能——当投入已经高到不可直视,沉没成本已经完全无法回收,那种压力几乎是无法忽略的。

要赢,要被看见,要做最好的那个。否则一直以来拼死拼活的训练和父母的巨额投入,就都会成为笑话。

“好像有道理。”红毛小公鸡听了这些,愣了一会儿,“对,我以前好像也是这么想的……不知道,不知不觉就没这么想了。”

“我们每个人余老师都能看见啊。比如我吧,虽然我用刃太浅旋转差滑行差没有艺术表现力落冰浮腿太近4F还错刃——但余老师说了,我节奏感贼棒,燕式巡场巨好看,远度也是同年龄段第一。”

红毛小公鸡美滋滋翘尾巴:“厉害吧?”

记者还没从那一串异常流畅仿佛rap的贯口里缓过来:“厉,厉害。”

“我们队里这么厉害的还有十八个。”红毛小公鸡掰手指头,“余老师都说了。”

“老二的空中姿态贼漂亮,舒展还优雅,天才。”

“老三的用刃这么瞎练都能这么标准,简直是天才。”

“老四的跳跃那叫一个干净,天才。”

“老五心理素质巨好,比赛比训练还稳,那必须天才……”

记者勉强从极具个人特色的转述里醒过来,笑着打趣:“一个队伍里十九个天才?”

“对啊!每个人厉害的地方都不一样,适合的比赛当然也不一样,高益民就是我们老五。”

红毛小公鸡一拍桌子:“他那个3A!这么多次里最好的一次——比哪次练习跳得都好!”

高益民的3A跳出来以后,是他手把手教细节、队员们一个个帮忙照相分析问题,利用休息时间一点点磨出来的。

红毛小公鸡以前都没指导过师弟,这次被余老师推过去,拿着余老师暗中塞给他的细节要点,讲得头头是道,那叫一个威风。

只用了一个晚上,红毛小公鸡就彻底沉迷在了小狐獴们崇拜的注视里。

——他也是后来才知道,大家都急着给高益民换培育舱,生怕高益民发挥不好,攒不够积分。

结果这傻子顶着百分之二十九点九的意识损伤度,愣乎乎地往赛场上一站。

就因为太相信余老师,信了余老师说的他天生大心脏、比赛会比训练稳,居然就真稳住了。

七号那天,他们一整个组的人都翘了俱乐部的宣传活动,跟着余老师还有小阎王去看比赛。

看见那个所有人一块儿绞尽脑汁磨出来的完美3A,他们兴奋得跟自己跳出来的一样。又生怕客场比赛裁判员压高益民的分,玩命鼓掌玩命叫好,嗓子都喊哑了一大半。

红毛小公鸡说起这件事就兴奋,抓着记者滔滔不绝地讲了半天,顺手就把那些稿子扔在了一边。

记者听得都有点反应不过来:“那一个星期前,你们队里吵了一架……”

“就那个3A啊!”红毛小公鸡抬手就比划,“我说这么这么这么转,他们有人非说那么那么那么转,还有人说先这么转再那么转……”

“……好的,谢谢。”记者立刻换问题,“十天前的焦虑数据呢?那天你们所有人都很恐慌和焦虑。”

记者已经做好了准备,要是对方说“因为所有人都对即将比赛的高益民感同身受”,就立刻结束这次采访。

“啊。”红毛小公鸡琢磨了一会儿,“那应该是因为小阎……咳,因为我大哥。”

一群十来岁的少年队员,向一个五岁小屁孩低头认哥,主要也是因为实在跳不动了。

一个在他们身后冷酷蛙跳的冷酷雪团,是真的会带来强烈的心理压力。

——比小不点跳得矮,那也太虚了。

小不点还能跳得动,你就跳不动了,那也证明你非常不行。

小不点朝你跳过来,你又不知道他是不是要拿出一张皱巴巴的糖纸,问你某个字怎么念、并用“不教就刀了你”的气势盯着你、让你听他念一百遍。

另一种可能是拿出一块糖,手起刀落切下一片,维持你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友谊。

总之……那天的训练结束,队员们就都腿软地倒在地上,成了流泪蛙蛙头。

红毛小公鸡嫌记者啰嗦,直接把本夹拿过来,自己又翻了一页:“半个月前的疲惫——对,余老师当时带我们去雪谷找编舞灵感,给我们做的加餐。”

在“温室”里用不着遵守运动员不能外食的规定,可以敞开肚皮随便吃,这也是红毛小公鸡不舍得出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红毛小公鸡神秘兮兮地问记者:“你知道余老师做的饭有多好吃吗?”

记者茫然摇头。

红毛小公鸡立刻拿出一个可以记录色、香、味、声音的记录仪,按下场景重现,满满一桌子菜立刻原封不动地带着香气杀向直播间外。

大块的红烧肉炖得酥糯红亮,一戳晃三晃,炸过的虎皮鹌鹑蛋吸饱了红烧肉的肉汤,咬一口甚至爆汁。锅包肉金黄酸甜外酥里嫩,塞满一嘴面衣嚼着喀嚓带响,炖小鸡的蘑菇香到让人想把舌头吞下去,鸡肉一抿就脱骨,汤里炖得粉条都好吃得上天。

边上还有好几罐在雪里埋了半天的黄桃罐头,冰冰凉凉,黄桃咬一口甜进喉咙再惬意到胃。

没吃早饭就来上班的记者:“……”

红毛小公鸡理直气壮:“吃撑了以后,肯定得疲惫吧?”

记者:“……”没吃撑也很疲惫了谢谢!

红毛小公鸡很满意,把本夹合上,拍回记者怀里:“那你知道我们为什么烦躁吗?”

记者下意识问:“为什么?”

红毛小公鸡站起来。

他今年十五岁,但窜个子早,已经不比成年人矮了,家里在合计着给他打抑制生长的激素。

他叫项光远,家里三代人都练花滑,父母是双人滑的顶尖选手。他是伯格黑德花滑专项男单少年组的大师兄,斩获金牌无数,最拿手的短节目是《黑天鹅》。

在燕教练手下的那十年,繁花锦簇前途光明,统计意识损伤程度的时候,他这个大师兄是最轻的一个。

因为除了他,那些师弟过的日子都伴随着一场又一场的噩梦——输了的噩梦,被淘汰的噩梦,被开除的噩梦,被劈头盖脸训斥得恨不得钻进冰缝里的噩梦。

每天训练完闭上眼睛,都祈祷着不想再醒过来的噩梦。

红毛小公鸡双手撑着采访桌,微微弯腰,笑嘻嘻的眼睛里慢慢渗出点狠色:“你们想干嘛?”

记者全无防备,蓦地愣住。

“就盯上余老师了,是不是?”少年的语气吊儿郎当,嗓音却比黄桃罐头更冷,“就不准我们高兴,不准我们有喜欢的老师,就要逼我们,是吗?”

“就要让我们全都过回以前那种日子——你们以前关心过谁能熬得住谁不能吗?熬不住就去死,这不是很简单吗,你们不是一直都这么做吗?”

“有家长想让俱乐部辞退余老师?不辞退就让我师弟退队?谁啊?”

他懒洋洋问:“问过我师弟意见了吗?知道我们罢赛是什么后果吗?他们当爹妈的也不想掉评级吧?”

穆瑜在不远处接受质询,少年组的队长把队服外套往腰上一系,单手一撑翻过桌子,大步走过来。

其他少年队员也三三两两聚过来。

那几个成绩不好的队员被扯着,有个摔了的瘸着腿,一路小跑,一个也没丢下。

记者本来就是来替伯格黑德对外给个说法的,定了定神,把话筒递过去。

来采访的记者都是台里老人,一直在体育频道,早见过这些少年组队员。

见过这些孩子在燕父手底下,明明成绩都很不错、却个个既自傲又自卑,像是锋利却易折的冰刀,只知道疯狂到拼命的练习,偏执到只想赢的样子。

……

也见过这个红头发的少年王牌,因为是燕父的宝贝,被整个花滑队孤立敌视,一个人孤零零站在领奖台上看着同伴背影的阴郁神色。

“我叫项光远,是余老师的徒弟,跟着余老师练花滑,我用我的全部积分担保余老师。”

红发少年一扬手:“那是我师弟。”

少年组的队长接过被抛过来的话筒:“我叫付子非,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那个子非,我是余老师的徒弟。”

少年队员们一个接一个,接过话筒,说出自己的名字,“温室”终端对应的积分也随之亮起。

高益民反应慢,追上来的时候已经是第十九个:“我,我叫高益民,是余老师的徒弟。”他弯腰把话筒递过去,“那个,这,这是我们大哥。”

记者:“?”

镜头有了个明显的下移动作。

戴着墨镜的雪团穿着黑金色运动服,酷酷的两手插兜,被一群队员簇拥,莫得朋友。

“我叫余雪团。”

伯格黑德花滑少年组队员们的大哥冷酷发言,字正腔圆吐字流畅(其实每个人都哭着教了大哥一千遍),根本不像是传闻中不会说话的小哑巴:“我是余老师的崽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