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综武侠]全世界都以为我是小仙女 > 第35章 第 35 章

第35章 第 35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简笙提灯走在水上, 江水湍急,水流翻滚,却半点未曾打湿衣裙。

听着江上忽然响起愀然萧声,抬头是漫天星河, 低头滔滔江水, 直让人觉得天地浩渺,而自己不过天地间一叶扁舟, 随波逐流, 无所依靠。

孤寂的感觉只停留一瞬,简笙很快回过神, 她看了一眼天上的繁星,突然把手伸向夜空, 好似这样便能摘下天边的那些星辰。

半晌,道人摸了摸袖中愈发灼热棋子,月色朦胧间遥望船头上那位身着圆领长衫的中年文士, 心下有了计较。

这次的有缘人,八成就是这位了。

船头, 老艄公撑着船桨惊疑不定的看着江面来人, 差点惊呼出声。

大半夜的从江面飘然而至,神乎?鬼乎?

好在身边的这位相公眉眼含笑, 甚至还有闲心向着江面上的身影打招呼, 艄公这才放下心来,只当是两位相公的江湖友人。

虽然有些惊奇, 但是江湖人嘛,总有些奇奇怪怪的功夫在身, 少见多怪, 少见多怪。

苏轼摇扇而笑, 安抚老艄公几句,随后面带好奇的看着在江面上行走自如的道人。

此时杨世昌放下手中的洞箫,幽寂萧然的声音戛然而止,他跟着走出船舱,而远处青色身影已经近在眼前。

苏轼抱拳,把道人当做了江湖上的传说中的隐士高人,遥遥行了一个特意习得的江湖礼节:“听闻前辈想要与我等同游,我等在此等候多时,还请赏光上船一叙。”

别的不说,光凭此人能在如此汹涌的江水上如履平地,便能看出此人功力高深,绝非凡俗,稍微尊敬一些也无妨。

江中人漫步而来,走到船头站定,朝着苏轼笑着回了一礼,苏轼心头稍松,僵直的身影也放松下来,刚刚佯装出来的从容自在也便成了真正的自在。

说实话,他还真怕这是个什么披着人皮的妖魔鬼怪,一言不合就要大打出手的那种,真要这样他们三人怕是要在这江边喂鱼了。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懊恼自己思虑不周,夜半时分出来游玩怎么也应该多带几个侍卫才是,也好过如今没有半点武力在身,只能言语周旋。

月光泠泠,为道人青色的身影镀上一层淡淡的银辉,道人脸庞隐在半明半暗之间,在月色下更显得清冷幽寂。

杨世昌在一旁没有出声,他还在想道人的来路和目的,但是想了半天又想不出如今的苏兄和他身上有什么可值得贪图的。

难道这人真的是单纯的想要同游一场?

道人站在船头上也没有说话,气氛一时间有些静谧,只留下江水的流声伴着虫鸣哗哗作响。

片刻后,道人抬眼望向杨世昌手中的洞箫,轻声问道:“你刚刚吹的曲子,为何如此幽怨?”

幽怨到竟然能牵动她的心绪。

提到箫声,杨世昌也想起之前吹起洞箫的心境,不由得长叹一声将道人请到船内入座。

待到酒上三旬,三人略微交谈了一番,也渐渐熟悉了几分,正值此等良辰美景,杨世昌不由得打开了话匣子。

“先生可知赤壁之名?”

简笙放下酒杯,回想起之前往山前一瞥所见的那一行字,惊道:“难道这里便是历史中三国古战场之赤壁?”

苏轼也放下酒杯,拍手一笑:“然也!”

杨世昌起身,用手遥指船外江水奔腾的景色,触及简笙幽静的目光,眼神中带了点空蒙之意。

“此地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之所及皆是一片郁郁苍苍。”

“便不能不让人想到当年曹孟德被周郎困于赤壁之下的胜景,可即便是这样英雄的人物,百年之后也化作流水飞烟,转瞬即逝,而我们在这江上,不过一叶扁舟随波逐流,和那曹孟德又有什么两样呢?”

简笙越听越耳熟,再加上这赤壁之下游船的即视感,她的心底难得的有一丝紧张。

不过她还没开口,一旁的苏东坡却像是从中想到什么:“所以杨兄是在羡慕那传闻中的剑仙吗?”

他口中的剑仙并不是此前江湖上以绝妙剑术创下剑仙之名的白云城主叶孤城,而是指如今在中原大地连斩数妖的真正人间真仙。

简笙抬起的手微顿,也没想到二人竟然就这么聊着也能聊到自己。

不过想到上次临走之前小皇帝那深邃的目光,她也确实想知道局外之人是如何看待她这个突兀出现的所谓剑仙。

“怎会不羡慕啊!”杨世昌感慨一声,继续道:“剑仙何等伟力,一击便能能覆灭几百年的紫禁城,挥手便能翻江倒海,如此逍遥自在,始皇尚且不能抵挡的诱惑,更别说数百年来各大门派武林宗师如此执着于破碎虚空,难道不就是欲以此入道以求长生?”

说到这里,他回头看了看苏轼,又看了看简笙,两人双目对上又移开视线,他的话锋忽然一转转到如今朝中局势之中来。

“如今大宋九州时局混乱,妖魔频出,某虽不曾亲眼见过,却也从民间百姓口中听闻那妖魔所做之恶,制造蝗灾,吞噬生灵,草菅人命,种种恶行实在罄竹难书,百姓实难自救,朝廷亦力有不逮,从这一个方面来说,名为追求长生,实为追求自保之力,又有何不可。”

“即便不能求长生,便是如西洲剑仙那般面对妖魔鬼怪能有一二抵抗之力也好,总不能一直像如今这般全程仰仗着那位剑仙的善心。”

说到最后,杨世昌的语气气势愈盛,让简笙一阵皱眉。

明明这人句句在夸,可是听着听着感觉他的语气似乎有些不适,想了想她问道:

“难道剑仙降世斩妖除魔,不好吗?”

杨世昌点点头又摇摇头,眼中神色复杂难言。

“不是不好,是太好了,她太过强了,反而显得人世间不曾有一人能够抵抗得住妖魔的侵袭。”

“可是天下之大,万万里疆土,西洲剑仙难道能够一人斩尽天下诸魔不成?”

“就算能除尽天下妖魔,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那么之后呢?且不说江湖之上会不会人人求仙拜佛,荒废事业,就是朝廷那位会不会也如汉文帝那般……”

不问苍生问鬼神。

假若是这样还好,还有更严重,杨世昌并未说出口,但在座的二人都听出了其中的意味。

扬州城妖魔那句“与吾同类”到底还是传开了,并且在有些人心中埋下了阴影的种子。

他们都知道,这里的同类并不是说剑仙真的就和那些魔物一样同种同类,残忍好杀,而是指一旦剑仙失控,所造成的破坏和魔物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更甚。

而没有人能够保证剑仙能够一辈子不失控。

当一个人的武力太过于超出世间常理,带来的不只有钦佩,同样还有恐惧。

杨世昌说到这里声音越来越轻,直到突然停了下来,他靠在小船上,一下又一下的抚摸着胡须,久久沉默了下来。

简笙意识到他未说完的话中所蕴含的意味,沉默片刻,忽然转头看向苏轼。

“东坡先生也是如此想吗?”

谈到正事,一旁的苏轼也从倚在船上的散落状态直起身子,正襟危坐对着两人。

他不知道该如何劝勉,作为被贬于此的朝廷官员,似乎应该认同杨世昌的观点,可是对于杨世昌求神拜佛的态度也有些抗拒。

神妖鬼怪什么的,对现在的他来说还是有些太过遥远。

不过,这件事,他还真有点发言权,他道:“前几日面见包公,他老人家曾透露出朝廷已经有打算召集武林中人,组建一只针对妖魔的奇兵。”

六扇门的实力终究还是薄弱了些,如今中原大地,灾祸随时可能爆发,能拿得出手的人手根本不够,借助江湖中人的力量也算是一招险棋。

苏轼身为文官,虽说对武人一事有所了解,但是对江湖之事到底知之甚少,所以也并不清楚,高堂之上的那位皇帝,心思深沉,所谋算的绝不只是江湖这一亩三分地。

实际上,假如皇帝还是真实历史皇帝,必然是不敢也不能压服天下,可是以当今这位陛下同样出众的武功,想要压服那群心高气傲的江湖人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说到这里,苏轼忍不住看向简笙,想要知道这个半路窜出来能掐会算的道人会怎么看待那个同样神秘的人间剑仙,甚至还想让她给那位剑仙也给卜一卦。

他是这么想的,也就这样问了出来。

简笙明白苏轼的意思,但是还是忍不住有些无语,她想说你们纯粹就是想多了,但是脑海中闪过京城废墟、扬州水壁和未来要面临的深渊妖魔,心下也有些犹疑。

自我怀疑只是在一瞬间,简笙很快调整好心态,即便如此,她也并不在意他们所担忧之事,还是那句话,对她来说,不管什么事情,皆只需要一剑。

无双之刃在手,什么阴谋诡计,妖魔鬼怪,又有何惧之。

况且,皇城那日,皇帝能为了天下百姓将那蝗虫之灾声声压下数月,可见其用心,他相信那位皇帝能够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

比起这个,她更在意的是东坡先生并没有反驳自己的称呼,即便是以她如今的心境,见到历史书中的人物走到现实,也不由得心下一颤,之前那八九分的猜测如今便成了十成十。

也是因为这样,在听闻苏轼面见过包拯,她还是有些没绷住。

脑海中计算了半晌,简笙还真的在回忆中翻出来这一段,历史中包拯和东坡先生还真的有过交集,或者说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等人都曾同在北宋为官。

大佬的同事也都是大佬。

包拯都有了,苏轼出现在这里好像也很合理,就是二者在实际年龄上有些不对。

可是这明明只是个武侠小说杂糅而成的世界啊!

简笙心境不由得再次起了波澜,不得不说,苏东坡的存在远比包拯带给她的震撼还要大。

包拯还可以和七侠五义扯上关系,苏东坡又和哪门子的武侠小说扯在一起?

她的神色有些恍惚,一副不知今夕是何夕的感觉,连杯中美酒空了都不知道还下意识望嘴里送。

但不得不说,本来对这个世界还存有的一丝陌生感也在东坡先生的朗朗笑声中渐渐消逝。

“好了好了,我说笑的,仙人之事,神秘莫测,又何从卜卦。杨兄,依我看你这就是杞人忧天,看把人吓成什么样了。”

见到两人眉眼含笑望着自己,简笙难得感到一阵羞赧,想了下也没有解释,还顺势从袖中拿出那壶从花满楼那儿顺来的好酒。

她记得,东坡先生不仅是好酒之人,甚至对于酿酒的诸多杂事,也是知之甚详,也不知这花家的美酒可否合其胃口。

“此酒是我友人亲手所酿,可要尝尝?”

酒壶刚一打开,溢出的酒香就让东坡眼前一亮。

“这酒……闻着清香,似有玉兰花之味,莫不是扬州一带的有名的玉兰汾酒。”

简笙伸了比了个大拇指,将小桌上的酒杯斟满,抬手相请。

东坡先生小心翼翼举起酒杯凑到跟前嗅了嗅,瞬间喜笑颜开,也跟着一饮而尽,酒刚入口,便是一阵留下满齿醇香。

“好酒好酒,闻之清香,入口绵实甘甜,回味无穷,不知前辈的友人现居何处,这酒可否外卖?”

简笙被这突然的一声前辈喊得差点遭不住,之前不知道还好,现在知道身份,听着这一声声前辈怎么听怎么别扭,便道:

“东坡先生客气了,唤我简笙便是。”

苏东坡瞅了瞅道人那恍若高山雪亭般凛冽出尘的气质,怎么也说不出那声“简娘子”,索性便跟着杨世昌道声先生。

简笙忍不住笑了,到底没再拒绝这个称呼。

“我那友人仅仅出于爱好,并不做营酒生意,不过东坡先生若有兴趣的话,我便捎信托他再送几坛过来。”

苏轼有些失望,但听到还能再有几坛,复又乐呵起来,杨世昌摇摇头一阵好笑。

伴着四溢的酒香,小舟里原本凝重的气氛也和缓下来,杨世昌又拿起旁边的洞箫重新吹奏了起来。

船头,老艄公就着忽然升起的箫声唱起了渔歌,苏轼也来了兴趣,扣弦而歌,歌声响彻漫漫寒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