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聊斋+红楼]带领名著人物为人民服务 > 第185章 探春番外(三)

第185章 探春番外(三)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探春是个行动派, 她是说从家里出来,立刻就脱离了千金小姐的角色, 把自己当成了普通人家的姑娘。

休息了一天之后, 她就找到静安师太,询问庵里的女尼平日都做些什么。

在得知大家最近又从金钗秀庄接了一批做鞋垫的活之后,她立刻就带着侍书加入, 一边和女尼们一起干活,一边和她们聊天, 套取自己想要的情报。

很快她就了解到,金钗绣庄的生意几乎遍布整个江南,有很多像松子庵一样的尼姑庵,都和绣庄有合作,多了一样稳定的经济来源。

这样一来,倒是少了许多女尼坑骗的事,变相维护了社会治安。

其实以探春的才能, 若是在宝钗手下做个管事,或者给搞科研的黛玉打下手,也都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但她自来才志皆高, 不乐意给人作配, 就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就在这一日,想要换换脑子的黛玉来松子庵看她, 偶然说起了北方羊毛产业, 探春心中一动,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收购羊毛的事, 有人负责吗?”

黛玉道:“因着宝姐姐不想用男人, 这一项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负责人, 一直都是她自己兼着, 另外配了两个跑腿的。”

探春当即毛遂自荐,“林姐姐,你看我如何?”

“你?”黛玉打量了她一番,见她满脸自信,又忖度着她的才能,不由点了点头,“三妹妹若肯把这事儿揽过去,可算是帮了宝姐姐的大忙。只是……”

想到种种困境,她又有些迟疑。

探春急忙问道:“只是什么,可是还有什么为难之处?”

黛玉解释道:“三妹妹没去过塞外,不知道那里的风沙大得很。而且沿途也不太平,总是有山贼马匪。

若是单论才能,便是再来一件这样的事,三妹妹也管得。可这种种危险,却不是那么好应付的。”

在安全问题上,黛玉肯定是能保障的。

但这件事最要紧的不是山贼马匪,而是负责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不管怎么说,探春也是个刚出闺阁的千金小姐,黛玉怕她骤然承受这么大的压力,会引起心理崩溃。

但探春是已经豁出去了,她不觉得自己还有什么好怕的,一力请求黛玉帮她引荐宝钗。

黛玉见她坚持,便点了点头,给宝钗传了话。

而宝钗也正好在为这个人选头疼,接到消息之后,第二天就来了松子庵。

姐妹两个在屋子里密谈整整一个下午,当天晚上,探春便收拾东西,带着侍书跟着宝钗走了。

宝钗给她引荐了真娘,如今真娘主要负责宝钗所有商队的护卫工作,她手底下管着一大批人,有男有女,都是她亲自训练的护卫。

对此,探春很是好奇,询问道:“真娘姐姐,那些大男人们,也都服你吗?”

真娘微微一笑,说得云淡风轻,“一开始肯定是不服的,不过没关系,打一顿就好。”

其实她收服这些人,自然还用了别的手段。不过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先把他们打服。

只有把他们打痛了,打服了,他们才肯静下心来,听真娘说话。

真娘又亲自带队押运过几次货物,每每遇见盗匪,她都提着剑身先士卒,杀得是人头滚滚。

世人都敬服有本事的人,特别是习武之人,比文人更加干脆。

像真娘这样武功高强,有本事有担当的,已经超越了性别带给她的局限性,谁也不会再拿男女的身份来指摘她。

探春听了,若有所思,熟悉完了关于北方羊毛产业的账册和当地的关系之后,她就亲自带着人去了草原。

这次行动,她不但要收购羊毛,还准备在草原附近建一个作坊,先给羊毛做完脱脂处理,然后再押运回来。

宝钗觉得京城动荡,草原临近京城比较危险,但探春却觉得,把羊毛先在北方经过脱脂处理再押运回来,可以大大结缩成本。

为了这些,冒一点儿险也是值得的。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探春并不想按部就班,她迫切地想要证明自己的才能。

为此,特意拿了五百两银子出来,对宝钗道:“宝姐姐,这五百两银子你先收着。这次愿意跟我去北方的人,若有因羊毛脱脂一事出了意外的,对他们家人的抚恤我出了。”

宝钗急忙推了回去,“三妹妹这是做什么?我是大老板,一切风险都该由我承担。

原本在北方处理羊毛,就是在替我节约成本,若是出了什么问题自然也该由我担着。”

她到底是没收探春的银子,但却从这五百两银子里,看出了探春的决心。

“既然三妹妹有心,这件事我答应了。往草原这一条线,本来就有一个临时的商队,如今你既然接手了,这条商队也都给你。

不过,里面有几个人是我日常用惯的,可不能给你,你得自己再培养人手。”

这话看似是小气,探春却十分感激。

因为探春知道,宝钗要走的这几个人,必然是在商队里有威望的,这是怕她空降过去,底下的人不服。

她心头生出几分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气,也终于明白,为何史书上会有那么多为了一个承诺就舍生忘死的义士。

此时此刻,若让她说,那就是宝钗值得!

心下豪情涌动,探春反而没有多言,只想着用行动证明,宝姐姐没有信错她。

因为要在北方对羊毛进行初加工,那一部分所需要的器械,就得一道运过去。

所以,等探春真正带着商队出发时,已经是半个月后了。

这个时候,时光已经流入九月,天气渐寒,清晨的树梢上已经霜白隐隐。

值此天高地阔之时,鸟鸣声反而更加清脆辽远,落在探春耳中,仿佛林间所有的鸟儿,都在欢唱她的自由。

因这是她第一次带商队,真娘放心不下,索性就亲自护卫,也好把沿途的要紧之处告诉探春。

比如哪一处该防备,哪一处是和他们商队早就有旧的,哪一处可能是新落草的……

才走到半路,探春舒展的眉头就一日紧过一日。

“这路上的贼寇,未免也太多了些。”

真娘却是见怪不怪,把一竹筒水递给她,淡淡道:“朝廷昏庸,世道艰难。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只好落草为寇。”

最开始遇见山贼的时候,她也很愤怒很痛心。但见得多了,她也就明白了,但凡日子能过下去,谁会放着好好的良民不做,跑来做贼?

她也曾因同情心放纵过山贼,可事实证明,这些因活不下去而落草的人,纵然不是穷凶极恶,为了自己不再挨饿,也会对过路的行人极为残忍。

当然也有仁善的,但那个概率太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她们如今驻扎的地方,就是被真娘亲自带人围剿过,杀怕了的一伙山贼的据点。

但真娘还是提醒探春,“纵然是和他们有旧的,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山贼也有窝里反的,新换的老大多半不服前老大,也总觉得自己比前头那个老大更有本事。”

可以说是一语成戮,当天晚上,探春正枕着圆木睡觉,突然听见侍书低声喊她。

她稍微一动,脖子下枕的圆木就滚到了旁边,磕了这一下后,她立刻就清醒了。

“怎么回事?”

侍书道:“是真娘让我来喊你的,山上的寨子闹出了大动静,真娘判断是有人火并了。”

“火并”是江湖黑话,意思就是山贼窝里反了。

探春一惊,急忙翻身而起,拿起一直抱在怀里的宝剑就冲了出去。

因为路上不太平,脱鞋穿衣服都太浪费时间,探春已经学会了和衣而卧。

“真娘在哪?快带我过去。”

“就在那边山脚下,她分了几十个人看守货物,其余人都跟着她呢。”

探春脚步一顿,对侍书道:“你留下看守货物,我过去看看。”

她有些紧张地握紧了剑柄,深吸了一口气,遏制住了由内而外的颤抖。

她有一种预感,今天晚上,她这柄从前只做装饰的剑,就要变成饮血利器了。

“真娘,对面的情况怎么样?”她小心翼翼地走到真娘身边,低声询问。

真娘道:“撒出去的斥候还没回来,不过看这动静,这羊头寨今晚怕是要大清洗了。”

探春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就看见对面山寨上已经烧起来了,喊杀声和惨叫声隐隐约约地传过来,似乎还有零星的人影往山下跑了。

“好像是有人跑过来了。”

“不是好像,就是有人。”真娘猛然把插在脚边的剑拔了起来,冷静地吩咐道,“所有人都戒备,不管是谁从山上跑下来,一律拿下。”

这些护卫无论男女都很熟悉真娘的风格,此时并没有大声应喏,而是用布条把刀剑缠在了手上,防止打斗时滑落。

不过,没等他们动手,两个探听消息的斥候,一人压着一个女子,一人提着一个小孩儿走了回来。

“真姐,三娘,抓到一对母子。”

那对母子被扔到了真娘面前,真娘仔细看了看两人的骨龄,不由挑了挑眉,对那满脸风霜的女子道:“以你的年纪,怕是生不出这么大的儿子吧?”

这女子看着沧桑,但骨龄显示才二十五岁。

这孩子看着瘦弱,可他的骨龄已经有十二岁了。

那女子还没说话,那个孩子就挣扎着起身,大声道:“别伤害我娘,我是她捡来的,我们真是母子。”

慌乱中的一句话,却直指要害,把一切都解释清楚了。

探春不由多看了他一眼,却发现这个瘦弱的孩子,意外有一双坚毅的眼睛。

此子,不像池中之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