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做纨绔[穿越] > 第62章 第六十一章

第62章 第六十一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泽安年间, 海外商队就停了。

永熠的经济到达繁盛,泽安延续,只是泽安帝登基时人已经是中年, 过了十多年,大历商业空前的发展, 商人地位水涨船高,泽安帝怕动摇大历根本, 无人种田, 商行太过繁盛, 就开始有些打压商业, 商税重了些, 后来更甚停了海外商队。

可能泽安帝对大历未来也有几分担忧害怕, 不知道如何掌舵,放任商业旺盛下去,大历会走向何处……

百年财富积累,到了盛平帝时, 大勃人来犯, 打了十几年的仗,将大勃人打退到大勃山脉后方, 暂且无忧。

如今才露出几分颓势——还是表面上看不出来。

元和帝时,海外也没锁死,只是不鼓励了,官方衙门都停了, 只剩下民间的船队, 要出去便出去, 生死不管——

昭海伯自祖上习惯, 有自己的船队, 还是会跑船的,只是去的地方近,没再跑太远了。

“要重新组建商队?”黎南漳听弟弟说这个愣了下,“你的意思还是皇上的意思?”

黎南珠当即大声说:“当然是皇帝意思了,我一个妇道哥儿,我懂什么呀!”

“……”黎王爷。

外头候着的臣子,别的没听见,光听见皇后那声话,心里诧异,昭州霸王做了皇后,如今也不一般了,倒是先前朝中有些人误会了。

黎王爷懒得跟弟弟掰扯心知肚明的事情,而是沉思了下,说:“做买卖我不懂,打仗倒是知道,十几年前大勃人退了,他们看着是退了,但我交过手,那些人骨子里是狼性,只是粮草不足,家底子弱,暂时退后,经过十多年休养生息,肯定会卷土再来的。”

“还有上头真人。”黎南珠说。

黎王爷叹气,但也要守住的。

“看着暂时平安十多年没再起战乱,但大历这些年国库也没丰厚,还日渐稀少。”黎南珠跟历延年清算的时候,那是头都大了。

咋当皇帝这么穷的。

这些年,水灾、旱灾、蝗虫,国库发着救济银。元和帝别的不提,但是真的挂念百姓,以前还出游南巡盖皇家庄子之类的,但了元和帝这儿,真的是勤勤恳恳十分节俭。

那银子去哪里了?

“冗官冗兵冗费。”这课本上黎南珠学过历史,现在对照大历这时期,因为大勃人和真人一时不安宁,所以军中养了许多兵,这笔花销庞大。

对面一直不犯,这兵越养越多,开销越来越大。

还有官、费用多,有倒卖官位的现象,修河堤、修路、赈灾这些费用,那是名目许多,各种都要钱,地方就哭穷上折子,元和帝一看,百姓日子过得艰难,就抬抬手拨了钱。

可钱层层剥削下去,真用到项目上也没多少,这且不提,还有的路一段坏了,却要整条都修,为的就是从中捞钱。

黎南珠当初从昭州到京里,一路所见所闻,他纨绔名声在外,也没什么实权,在外看来就是一哥儿郡王,因此地方官员热情接待,并没有藏着掖着。

后来黎南珠就不让地方接待了,嫌烦。

做一行爱一行,黎南珠跟他哥说:“我之前做纨绔,那就吃喝玩乐多管闲事,招猫逗狗,样样精通,现在不行了,我长大了。”

黎王爷:……

弟弟长大为国为民是好事情,但黎王爷听完后,心里是欣慰也有些担忧,说:“当年永熠帝时,地方氏族势力大,良田都是姓氏氏族占完了,百姓们耕忠只留三四成,那时候就动了一波,还差点闹出了叛乱。”

“也是大历国库强大,兵强马壮,永熠帝强势有依靠的。”

“你和延年现在……”

黎王爷叹气,替弟弟发愁。

黎南珠给大哥抓瓜子吃,说:“我之前日子过得太好了,无忧无虑的,现在有些难题,可日子对大历百姓来说,已经是顶尖的好日子了,哥,不用忧愁这些,我也没想一朝一夕就改变,一步步来吧。”

“而且历延年忙大头,我就是忙点闲的,不难的。”

还真是,他做纨绔郡王时,每日也有每日的操心,什么作业啊、遛狗、打马球必须赢了这类,现在做了皇后,按理担子更重,可有历延年在,好像还有种跃跃欲试的兴奋劲儿。

就是有了目标,两人一起奋斗的动力。

“我势必要做个‘贤后’!”南珠皇后发誓。

黎王爷:……若不是他住在宫里,看到过圣上抱孩子哄孩子给孩子喂饭,他弟弟吃席玩乐逗哭了孩子塞到皇帝手里,他真就信了弟弟变了性子,要委屈吃苦了。

不过为什么贤后在他看来就是委屈自己呢?

黎王爷想了许久,最后得出经验是:弟弟给他洗了脑。

贤惠大度,这都是委屈自己用的。

“大郎我就不带走了,留下来参加恩科,要是能考上,随圣上定夺,看给他安排个什么差事。”黎王爷说道。

带大郎上京也有这方面因素,黎大郎婚事抗拒,一心想科举做官,也不是爱玩闹的性子,他父母当然不舍,但最终还是尊重黎大郎意思。

黎南珠说:“我会看这些的,毕竟是我第一个大孙子。”

黎王爷笑了声,“你是他二爷爷,我没什么放不放过心的,就是婚事上你也给他上点心,别真打光棍了。”

大郎真是不开窍。

“知道了,我盯着紧,放心吧。”

后来春寒料峭,天还没怎么大晴,黎王爷就带队回昭州了,实在是想家里,这次回去以后可能就不再来京里了。

帝后一路相送到城外,见影子越来越远,黎南珠眼眶红了,没争气的掉了眼泪,历延年见了说:“以后若是有时间,我们去昭州,阿叔不是说,要多看看百姓生活吗。”

这饼画的,黎南珠很喜欢。

“那你要好好干活,不然我玩总觉得劳民伤财。”黎南珠说。

历延年答应。

黎南珠这才松快起来,百姓日子过的好一些,他们去玩就不会有负罪感了,这样还能有个目标,做成了奖励自己。

很棒。

今年是新的一年,要开个好头,两年大事,一是恩科考试时间推到了四月中,京都的四月除了雨水外,那是晴朗不冷不热的好时候。

二是下半年十月,十二和信四结婚。

黎南珠作为安亲王妃的哥哥,这桩婚事是从头操心到尾,给信四准备了不少嫁妆,连带着王妃婚服也过了把手——

这其中还有个玩笑,黎南珠特意拿了袄裙过来,信四当时表情看上去有点呆,黎南珠说:“呆什么快来试试合不合身。”

“主子,这个就不用了吧。”

黎南珠:“要的要的,废了不少手续呢,快来试试。”

信四直接就跑了。这袄裙当然不是信四婚服,黎南珠逗信四玩,不过看信四溜了,当即是给信四做了压箱底,还送了一沓小黄书!

他多好啊。

四月恩科前,京里又热热闹闹的,赴京赶考的书生络绎不绝的进京,那段时间,客栈人满,出门溜达都能听到哪哪才子,作诗的、说赋的,有的讨论上头了,还要大打出手。

黎大郎年二十,有大名的,叫黎晴宥,还未取字。每日就穿一身藏蓝色的布袍子,还是窄袖口的,头发束着,用布条绑着,坐车出了王府就往繁华闹市奔,身边连个侍卫都不带。

黎南珠听大孙子往出跑,刚开始挂心,让十六暗中跟着吧。

结果十六回来说:“主子,我往客栈底下一扎,好家伙,摸到了咱们人有三个,都盯着,我就说哪里敢就放大少爷一个人在外头。”

“身边跟着人就成了。”黎南珠好奇,问:“大郎每日都跑去那家客栈,为什么啊?有那么好玩吗。”

十六摸了一天,看出来了,说:“主子,那家客栈不贵,地段远,但住了一位据说是是寒门出身的大才子,如今才十六岁。”

黎南珠瞬间懂了,黎大郎爱读书,从小书不离手,跟学堂里学习好的爱玩——也不算玩,就是一起讨论说学习内容。

这下到了京里恩科前,见这么多‘高材生’那不得高兴死了。

“大郎还跟人家辩书吗?”

十六摇头。

黎南珠:他就知道。

夜里黎南珠给红豆小糕讲完睡前故事,每天讲故事,黎南珠都是声情并茂,讲的红豆小糕精神十足,困劲儿都散了,这时历延年就抱着两个,伸手轻轻拍啊拍,把两个小崽子的困劲儿提上来。

黎南珠:囧囧有神。

好在最后孩子还是睡了。皇后是心虚,蹑手蹑脚出来,扭头用气音说:“好家伙,说之前两个还困得眼睛朦朦胧胧的,我说的时候,红豆你看到了没,眼睛咻的瞪大了,还拍了小糕一下,惊的小糕扭头看他哥……”

精神头一下子就起来了。

历延年笑着点头,说:“他们俩个玩了一天,精力消耗,早早困了,也是阿叔故事说的好,短暂精神后,睡得也快。”

“那我还是有点功劳的。”黎南珠骄傲。

帝后进了寝殿,上床,到了床上就是今日话题了,黎南珠说到了黎大郎和那位寒门天才,“……大郎还没辩书,那就是他也认同对方说的,要不然就是对方沽名钓誉懒得争。”

“阿叔要是好奇,改日我们一起出去看看。”

黎南珠:“!”

“咱们低调点,我给你装扮一下。”

“好。”

“红豆小糕也带上,最近天气热了,出趟门不容易,两孩子也见见外面的景致。”看他多好,给儿子争取福利。

历延年应好,然后凑过去,“阿叔,今日晚上还没亲亲。”

“……说叠字,恶心心。”黎南珠说完,笑着凑过去。

两人目前谈恋爱进度——牵手拥抱亲亲,有时候还摸摸。

还未再进一步。

黎南珠总觉得差点什么,还没到这一步,但他不急,看历延年也不急,还满足现状,顿时有种‘怒其不争’的感觉,倒打一耙问你怎么就不急,是不是不想和我上床。

把皇帝说的面红耳赤。

黎南珠见状觉得他好像是多疑了些。历延年红着脸,说:“我们有一生的时间,可以慢慢恋爱。”

“……有点会说情话。”皇后嘀嘀咕咕,但其实心里也有点甜,就是嘴硬且不爱煽情罢了。

第二日早上十点左右,黎南珠和历延年带着红豆小糕,伪装成富贵老爷,出了宫门,倒是没直奔客栈,就是坐在马车上溜溜达达的去街道转转。

还吃了烤鸭。

黎南珠没去打扰大郎,找了借口全家出来玩,就是一向安静的小糕,这次出来玩都精神奕奕,在他怀里看什么都新鲜,红豆别提了,两条胳膊挥的像大鹅子。

出来是吃喝逛逛,并没有碰到什么需要帝后嫉恶如仇出手相助的事情,等晌午一过,买了糖人这些,就回宫了。

第二天,言官折子就上了历延年的案桌上。

历延年神色没有半分不愉,那折子就放那儿,看过了见完了,没隔几日,天气晴朗又和阿叔带着俩孩子出宫玩。

如此循环。

黎南珠先发现了不对劲,他往那案桌一瞥,折子堆得跟小山一样,随手打开一本,引经据典拽文看得他头大还火大。

但历延年不为所动,依旧干干嘛干嘛。

“他们谏言乃是官职所在,他们谏他们的,我做我的。”历延年同阿叔说道。

若是说的对了,他听之改之,但出宫游玩休息片刻,这没什么的,历延年听了不打算改。

黎南珠这时候看历延年的目光就多了一丁点的火热和崇拜。

倒把皇帝看的有些紧张了。

“你还挺帅的嘛。”皇后赞叹了声。

皇帝背脊都笔直了,让皇后多看看。

宛如开屏的孔雀。

后来政事繁忙了,帝后也不怎么出宫,黎南珠把后宫升迁制度完善了下,没事再给红豆小糕想想学前玩具。前朝恩科考试时间到了,这是大事。

这日早朝上,端宝帝要重开内阁,这次恩科十分看重。

百官一听,有高兴的,这个占大多数。也有保守派,觉得内阁一开,怕黎家揽权——因为现在黎后影响太大了,前段时间还同皇帝一起出宫玩!

还有人搞不清自己位置,想用开内阁这事拿捏圣上,意思圣上选妃,他们就支持。当然话术不是这么直白,但差不多意思。

“朕心意已决,内阁之事就这么定了,哪位不愿意,朕记下了,之后内阁成了后,家中子弟也不必上进,不用勉强各位爱卿了。”

官员:!!!

黎暮泽差点都笑出声来,但他忍住了。

这些臣子还以为圣上是先帝,瞻前顾后。

开内阁之事,没动官员利益,甚至对官员来说,这是好事,两方都乐意的事情,怎会无法顺利展开呢?

圣上虽是新帝,但驭人之术,乃是帝王天成。大历许多弊端,但不可操之过急,那些需要挖骨疗伤,动大历筋骨,也要等圣上坐稳了,才可动手剔除。

黎暮泽很是欣慰,希望有朝一日,真的能见到永熠辉煌。

“黎大人留步。”刘尽忠公公叫住了黎大人,弯腰见礼,请黎大人去永双殿,“圣上有请。”

刘尽忠是刘禄宝的徒弟,元和帝去了后,刘禄宝就出宫养老了。

黎暮泽停了脚步,跟诸位同僚拱拱手,转身去后头了。百官一见,心思各动,互相打着眉眼官司,有人憋不住,说:“圣上才定了开内阁,如今又请黎大人进去……”

意思十分明白了。

有人酸溜溜说:“黎家多出内阁首辅,难怪刚才黎大人支持。”

其实若不是元和帝取消了内阁,按当年黎暮泽意气风发的才气,那也是当选首辅的。可惜。如今也不晚。

但黎暮泽去永双殿也不是谈这事——这事之前谈过了,历延年是请黎暮泽当首辅,满朝文武中,黎暮泽之才能压得住。

黎暮泽当时还有顾虑,想避嫌一二,但黎南珠当时说,要因为他的身份,那大侄子不必顾虑,你做官当首辅,那是为大历百姓服务的,又不是为他争权势利益的。

大可放心去干,身正不惧流言蜚语。

黎南珠大气凌然说完这番话,黎暮泽是眼眶都泛红,可能也没想到他家这位阿叔还会说出如此正气的话。但黎南珠心里是打小鼓的,心想舆论他尽在掌握之中!

现在请黎暮泽来,也是今日早朝拖延了会——百官吵了一架,都到了晌午。

黎南珠心疼大侄子,那都是给历延年干活的,自然不能亏待了。

永双殿正殿摆着午膳。

帝后都等黎大人用膳呢,为了怕黎大人用不好,不自在,还请了红豆小糕作陪——

黎暮泽一见两位小皇子,立刻成了慈爱老爷爷。那确实当爷爷的年纪了,家里也有孙儿孙女,黎暮泽在外是严肃刚正不阿的黎大人,回到家中面对孙儿孙女,那是慈爱老头。

“快坐下用膳吧,今日拖得时间久了,别饿的胃出毛病了。”黎南珠招呼大侄子坐。

伺候的太监给黎大人盛汤。

皇后不用他们伺候,圣上先给皇后盛了汤。这在永双殿都是常见的事情,太监们干完活就垂头立在旁边。

红豆小糕坐在各自的宝宝椅上,椅子背后还是小老虎的耳朵造型,两人吃饭就比较乖——小糕文气一些,红豆要悍匪,不过吃东西上,因为红豆随他爸,很少忌口,什么都吃,带的哥控小糕也吃饭香。

这上面,黎南珠从不操心。

用膳上自然聊起了内阁之事,黎南珠说:“算暮泽年龄,那还是好好保养身体,干到六十在退休也不急。”

还能做十年之久,让大侄子带一批新官员出来。

历延年给阿叔夹菜,阿叔为他着想,连着大侄子也——不能算做坑。

阿叔这是为了大侄子圆梦。

“我听幼雪说,你久坐腰不好,到了下雨天关节还疼,回头让郑太医给你瞧瞧,我在昭州带的橡胶坐垫也给你做一个,腰上垫着。”

黎暮泽感动连连,谢阿叔。

“客气什么啊,你年纪不小了,给你委派重任,我心里也有点点不安。”黎南珠也是有良心的。

暮泽干了大半辈子的官,鞠躬尽瘁任劳任怨的,临了现在还要做首辅——这可不是混日子的,以后那些改革,暮泽肯定得罪同行要被人骂的。

“多补补,多补补。”黎南珠给大侄子再盛汤。

黎暮泽其实都知道,见阿叔如此,反倒是有些笑意,对未来多是期盼,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在元和时期,他几次生了退意,但始终是放不下。

一身本事,一身傲骨,在官场浸染多年,圆滑许多,当年心中立誓,想再见永熠辉煌,最后退而求其次,想大历安宁,收回大勃之地,到最后只求百姓安居乐业,能吃饱穿暖。

可惜……

现如今,他听圣上意思,倒是心里活了起来。

若是他看不到,那便大郎、三郎替他完成。

这一刻,黎暮泽对年轻的帝王,有了年轻时遇见明君时的无憾,还有种酣畅淋漓的快意。

四月底,恩科成绩出。

太极殿前端宝帝亲自考校,定了前三,状元、榜眼、探花。三位皆是年轻之流,那位十六岁的客栈寒门天才少年,只得了探花,反倒是黎大郎,也就是黎晴宥是榜眼之位。

第一的状元之才年纪长一些,二十七八,但对着动辄四五十岁的进士来说,三位确实是青年才俊。

“黎晴宥的考卷,跟他平日为人不符,观点很是锐意。”

黎南珠听历延年说,后来拿了考卷一看,得出结论:“没想到大郎还挺闷骚的,心里主意一套一套,不过也是,能扛住家里结婚给安排的相亲,已经可以说明,心里有数还能抗压。”

确实不错。

不愧是他家大孙子,给他这二爷爷争气!

“不过我答应了我哥,要给他好好踅摸亲事的,回头我再问问他怎么想的,要是不喜欢女郎了,给他看看哥儿,男的也行。”他还是很开明的。

这一下子摩拳擦掌,又有几分揽事在身的纨绔小郡王模样。

历延年笑着应好,说到时候他给赐婚。

“我先看看,我点的婚事都不懒的,也不知道孟定眩那小子现在如何了……”

黎南珠说完,六月多时,接了尧城来信,孟定眩和苏芝有了一子,四月生的。

皇后当时就嘚瑟,说这是他的丰功伟绩!

做媒还是很有一套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