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119章 第 119 章

第119章 第 119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经过几轮讨论后, 南湾县最终在内部达成了统一意见,决定向上级申请开放南湾的进出口贸易。

然而,将申请提交到地区和省委以后, 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被批准。几个月间,南湾县先后申请了三次, 却无一例外地被驳回了。

到了下半年, 地区和省里, 就更没工夫处理南湾县的申请了。

干部群众三番两次地听哀乐, 扎白花, 刚经历了“地裂”,又遭遇天崩般的巨星陨落, 闻者无不悲痛。

整个下半年,大事一件连着一件,别说省里无心搭理南湾县的申请,就是南湾自己也渐渐冷却了热情。

目前,还在关心审批进展的, 只有一心想在退休前做出些成绩的裴文奎, 以及负责具体实施的宋恂。

“你怎么在这种时候回来了?”宋成钧下班回家,见到躺在沙发上看文件的宋恂, 便蹙着眉问。

“来省城出差的,给单位省点差旅费, 晚上回家住了。”宋恂翻动着纸页答。

宋成钧对他的突然回归并不赞成, “没什么事不要乱窜, 你怎么一点政治敏感性也没有?”

“那是你们需要关心的,我就是个跑腿的小干部, 管不了那么多。我们县里提交上来开放进出口贸易的申请, 迟迟没有回信, 我得问问是怎么回事。”

宋成钧脱了帽子,露出一层短短的头发茬,白发间零星点缀着一些黑发。

宋恂第一眼望过去的时候,还以为他爹大面积斑秃了……

“我听你妈说了你们县里要成立的那个外贸局,经济上的事我不懂,但是有一点是很明确的,你们要做的这件事可是被批成‘洋奴哲学’的。”宋成钧坐到一边的单人沙发上说,“就凭这一点省里就不可能通过你们的申请。”

“我知道,所以最近半年我们一直按兵不动。但是上个月那什么不是被粉碎了嘛,那以前的很多被否定的事情就有可以商量的余地了。申请开放对外贸易权,是南湾布局外海渔场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我们必须尽快设立进出口贸易机构,加快速度打入国际市场。”

宋成钧却道:“你听我的,事缓则圆,先不要在这个当口去省委跑项目。近期部分单位可能会进行人事调整,内部乱成一团,谁有时间搭理你们那点事?”

宋恂无奈地叹口气,暗自腹诽,这次来省城又是白跑一趟。

“我妈怎么还不回来?”他瞅一眼手表说,“等着她一起吃晚饭呢!”

孟玉裁女士于上个月重新返回军区文工团担任团长了。

之前没事就往南湾跑看望儿子和孙子,可是自从她恢复工作以后,别说来南湾了,连电话都少了。

起身走向餐桌,宋成钧笑道:“不用等了,她不忙到九点十点是不会回来的,我们俩现在吃饭都约不到一起,各吃各的,免得相互影响。你要是把吉安和延安带过来,兴许还能让她放下工作回来吃个饭,不过,只有你自己的话嘛,呵呵……”

宋恂:“……”

切身体会了一把什么叫,有了孙子,儿子就多余了。

……

宋恂听取了老宋的建议,没有急着去省里跑项目,在家里休息了一晚,第二天就坐车返回了地区。

时间还早,宋恂没有直接回县城,而是提着从老宋那里搜刮来的一条烟,转道去了市图书馆。

在书架间穿梭着找了半天,又去一楼的办公室看过,宋恂来到借阅处跟工作人员打听:“同志,老袁没来上班吗?”

“老袁啊,没来。”

“他请病假了?”

“不知道请的什么假,反正已经好久没来上班了,我们也正纳闷呢,这老爷子怎么不声不响地就旷工了?不过,也有可能是办退休了。”

宋恂赶紧问:“他有多久没来上班了?”

“记不清了,大概有一两个月了吧。”借阅处的同志说,“你要是见到了他,就替我们提醒一声,他的水壶茶缸什么的还在办公室呢,要是真的退休了,别忘了回来收拾东西。”

宋恂与对方道了谢,便往公共汽车站走。

心里也不由犯嘀咕,上个月两人还在附近的小饭馆喝过一顿酒呢,这老爷子还关心了他们南湾申请开放进出口贸易权的进展。

难不成真的生病了?

不然哪会请这么久的假……

宋恂跳上公共汽车,前往锅炉厂家属院。

可惜,不但没找到老袁,还吃了一个闭门羹。

连袁梅和孙阿姨也不在家。

他敲门的声音引来了隔壁住户的关注,从隔壁门内走出一个戴着老花镜的大娘,打量着宋恂问:“你找谁?”

“我找四号门的老袁。”

“不用敲了,屋里没人。他们家已经搬走了!”大娘将门帘子一甩,就想关门回屋。

宋恂忙将人喊住问:“大娘,请问他们家搬去哪里了?”

从老花镜的边框外将他仔细审视了一番,大娘才勉为其难地开口问:“你跟他们家是什么关系?”

“我是老袁的朋友。”

“到底是老袁的朋友还是小袁的朋友?”大娘的目光中带着显而易见的不信,“老袁都多大岁数了……”

宋恂只好说:“我跟老袁的闺女袁梅也认识。”

“人家搬走了,哪会告诉我们搬去了哪里,你既然是小袁朋友,就找她本人问去!”

说完便将门帘子重新放下,“嘭”地一声合上了房门。

宋恂:“……”

看来只能抽空去正阳厂问问袁梅了。

*

宋恂跑了一趟省城出差,却并没带回什么好消息,对于这个结果大家似乎并不意外。

裴文奎听说了以后,也只是在他肩上拍了拍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呀!不过,我这两天得到消息,地区那边换了新书记以后,好像也想开展对外贸易,申请进出口贸易权了。地区的牌子响亮,要是那边能申请下来,咱们也能跟着受益。”

“这是好事啊!要是地区真能在前面打头阵,就能给咱们剩下不少麻烦了!那咱们就做两手准备,如果地区那边也没消息,我会在年前再去省城跑一趟。”

裴文奎笑了笑说:“这么长时间都等过来了,也不差这一两个月。反正买渔轮的事一时半刻也没什么眉目,咱们继续等消息吧。”

除了被动等待,也没什么其他办法,即便省里通过了,还有更上一级的那一环呢。

开放进出口贸易权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宋恂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他返回自己的办公室,开始批阅这两天积压的文件。

国内接连发生了这么多事,那些外宾也不是没眼色非得在特殊时期来参观访问的。

所以,这几个月外事办没什么接待任务,基本是放养状态。

反而是群众工作办公室和档案室忙了起来。

从上个月起,各种举报信如雪片般纷至沓来,每天都能装出一箱子信件。群工办只有两个工作人员,这些信根本无法及时处理。宋恂便只能将外事办的人手补充进去帮忙。

有几个女同志比较感性,看举报信像看话本小说似的,废寝忘食,偶尔还能看湿了眼眶。

而档案室最近也人满为患。

县里刚出台了针对退职民办教师的补助政策,一石激起千层浪,数百名民办教师聚集到县委大院查档。

宋恂坐在办公室里,还能听到外面闹哄哄的声音。

而吴科学就是在这时被齐麟带进来的。

“来找你一趟真是不容易啊,门卫那大爷比我们街道的大妈盘问得还仔细!”吴科学坐到宋恂对面,抄起桌上的茶缸子就猛灌了两口。

“最近在给民办教师查档,都在门卫那里登记,估计是把你当成民办教师了。”宋恂又给他续了点水问,“什么事不能去我家里说,还非得找到单位来?”

吴科学还是头一回来他的办公室,打量了一圈觉得没什么稀奇,便说:“有个好事,先跟你说说,暂时别让你媳妇知道!”

宋恂无语脸:“听起来就不是什么正经事。”

“真是好事!”吴科学眯缝着眼睛说,“就我们在先锋路上的那套小二楼,被政府收回了,上个礼拜就通知,让我们另找办公地点。”

“都无家可归了,这也能算是好事?”

吴科学两口子是住在那栋带露台的小二楼里面的。

“哎,你听我继续说嘛。”吴科学的小眼睛里透着精光,“毫无预兆地就让我们搬家走人,连声招呼都不提前打,那我们肯定不乐意呀,所以我就跑去街道,问了具体情况。你猜怎么着?”

宋恂对他设置的悬念不感兴趣,作出一副“你爱说不说”的表情。

吴科学自问自答:“先锋路上目前只有两个单位被通知撤离空出房子,一处是我们这栋,另一处就是在我们隔壁的邮电所。听说是这两栋房子原来的房主在月初被解放了,原本被收走的房产自然也得还给人家。”

“那你们找到新住处没有?”

“找到了,哎呀,这个不是重点!”吴科学直起身凑近他说,“办公用品搬走以后,我回先锋路去做收尾工作的时候,见到那个房主了!四十多岁就一脸褶子,他们家只剩他一个了!”

宋恂叹口气:“自己一个人守着那么大的房子也是难受。”

“谁说不是呢,”吴科学低声道,“所以那个房主想把房子卖了,离开海浦搬去其他地方!”

“他家不是只剩他一个了吗?其他城市还有亲戚?”

“我怀疑他可能是想出国,能在那条街上有房子的,多少得有点海外关系吧?以前先锋路可是叫万国路的。”

宋恂听他绕着圈子说了一大通,又提前说了不想让项小羽知道这件事,便直截了当地问:“你想跟我借钱买那栋先锋路上的房子?”

“不是不是!我是来问问你想不想买那种房子!”

记起当初项小羽对那个露台的向往,宋恂试着问:“多少钱?”

吴科学竖起一根手指。

“这么便宜?一千块?”当初瑶水村的那个大瓦房还作价八百呢。

农村瓦房跟人家城里的小洋楼完全没有可比性。

吴科学的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了,“你想什么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呢!一万块!”

“……”宋恂也很想翻白眼,“你觉得我像是有一万块的?”

“两栋房子一万块!我们隔壁邮电所的那栋也是他的!”吴科学低低道,“要是单独买的话我们那栋六千,另一栋五千,那个房主挺着急的,要是两栋一起的话,他一万块就卖!”

宋恂心说,这小子结婚前连几百块的彩礼钱都凑不出来,这才两年时间,居然能买得起五六千块的房子了?

倒腾人参也不至于这么赚钱吧?

“如果是由单位出面租下那套房子,你住在里面没什么问题,但要是自己掏钱买的话,我劝你再仔细想想。那边的房子是什么价位大家心里都有数,你又是糕点厂的厂长,瓜田李下的,再买那样一栋房子,容易让人产生不必要的联想。何况这么一大笔资金的来源你怎么解释?”

万一被有心人盯上了,他私下倒腾人参的事也会被人顺藤摸瓜找出来。

“没事,咱好歹也上了那么多年班呢!我要是不说,谁知道我把那些工资都花在吃喝上了?我们两口子手头有一点钱,打算再跟双方父母借一点。尤其是我父母那边,他们再有几年就能退休了,到时候我就把他俩接到海浦来住。一家人住一起多好!”

吴科学父母只有他这一个儿子,他是得给父母养老的。

宋恂了解他们家的情况,父母都是普通工人,能给他出个一两千就顶天了,估计大部分还得靠他岳家帮忙。

他没有这种借钱也要买房子的气魄,但是尊重对方的选择。

*

晚上在单位加了一会儿班,宋恂到家的时候,两个儿子已经被项小羽从托儿所接回来了。

这两个孩子骑着一辆儿童三轮车,正在院子里到处乱窜。

是的,两个人骑一辆童车。

这辆红花牌童车是项小羽年初去上海出差的时候带回来的,为了省钱只买了一辆。

当然,项小羽并不承认她是为了省钱,美其名曰让两个孩子学会谦让和分享。

谦让和分享学没学会,宋恂尚未可知,但是这两个小子的胆子倒是被练得越来越大了。

就比如现在,吉安坐在车座上负责蹬脚踏板,而延安就踩在后面两个车轱辘间的支架上,搂着哥哥的脖子,嚷嚷着让他骑快点!

吉安小小年纪就承受了不该由他承受的生命之重,被弟弟的手臂勒得脸红脖子粗不说,脚下还得使劲蹬着脚踏板。

小短腿蹬了老半天,三轮车才走出去两三米。

“哥哥,你快蹬呀!妈妈一会儿就该喊嘁饭啦!”延安已经能说出完整的句子了,就是还有点吐字不清大舌头。

吉安空出一只手,将他勒住自己脖子的胖手拍开,“你太沉了,我骑不动。你先下去等着,等我骑起来以后,你再跳上来!”

“为啥让我下去?”延安死死勾住他的脖子不放。

“妈妈就是等爸爸的车骑起来以后,再跳上车座的!”吉安有理有据。

延安歪着脑袋回想了一下,好像确实是这样的,他不怎么情愿地从支架上跳下去,还不忘嘱咐:“那你骑慢点!”

“嗯。”吉安回头确认他从车上跳下去了,脚下猛地一用力,小车车便“嗖”地蹿了出去。

延安立马跟上,“你慢点慢点!”

“你快点!”吉安喊。

延安嗷嗷叫着全力加速,趁着吉安转弯的时候,使劲一跳就扑到了他的背上,紧紧勾住了脖子。

再次被锁喉的吉安:“……”

不等他作出什么反应,小车车的前轱辘突然就毫无征兆地立了起来,小哥俩连人带车一起慢慢后仰,最终叠罗汉似的仰躺到地上。

被压在了最下面的延安,“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宋恂距离他们不远,正要跑过去将两个儿子扶起来,却见吉安四脚着陆,从车底下钻了出来,拍了拍棉袄上的土。

嫌弃地瞟一眼咧着嘴干嚎的弟弟,吉安老气横秋地叹口气,上前连拖带抱地将人从地上拽起来,又不忘给对方也拍干净身上的土。

“不许哭,再哭就不让你骑啦!”

“你就是骗我,呜呜呜……”延安委屈地抹眼泪。

吉安将小车车扶起来,推到他跟前,“这回给你骑,我站在后面!”

……

宋恂没管小哥俩的官司,在处理孩子的问题上他远没有项小羽的功力深厚。

他的惯用伎俩向来是无为而治,放任自流,由他们自己内部解决。

进屋以后,见到正在学习的项小羽,宋恂询问了家庭存款的数目。

“你问这个干什么?”对于钱的话题,项小羽向来是相当敏感的,闻言立马提高警惕。

“老吴之前租住的那栋小洋房,被政府收回去还给原房主了,但是这个房主想将房子转手。”

宋恂简单说了房主的情况。

项小羽瞬间来了精神,“是他们住得那栋带露台的房子?”

“不是,旁边的那栋,据说之前一直由区邮电所占用着。”

项小羽只去过一次,早就对先锋路那一带的小洋楼没什么具体印象了。她琢磨了好半晌,也没记起老吴隔壁的房子长什么样。

“多少钱啊?”

“四千五,应该还可以再谈谈。”宋恂问,“咱们家目前有多少存款?”

项小羽张口就来:“六千五。”

他俩结婚以后,严格控制两个人的零花钱,每个月固定储存至少五十块,偶尔能存七八十,几年下来也有三千多块了。

项小羽对这个成绩还是十分欣喜和自得的。

“宋主任,你想买那栋房子呀?”她凑到宋恂身边眼巴巴地问。

“我买不买都行,咱们平时只在县城活动,并不怎么去市里。对于买房子的事,主要还得看你的意愿。老吴说,那栋房子虽然没有他们住的那栋大,但是也是带露台和院子的,你不是喜欢人家那个露台么。再说,咱们把这么多现金存在家里也没什么用,买套市里的房子,以后出差什么的,也有个落脚的地方。”

其实四五千的房子在市里已经是很贵的了,这些钱在其他地段甚至可以买到两套大小差不多的小二楼。

项小羽星星眼。

能住在县城,她就已经很知足了。然而,此时突然有人告诉她,可以在城市里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带露台的小洋房!这个冲击对她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来说,简直是颠覆性的。

“那,要不咱们先去看看那栋房子的情况再说?”项小羽内心蠢蠢欲动,又不得不保持理智,克制地问,“咱们如果买了这个人的房子,后续会不会出问题呀?他要是真像老吴说的,有海外关系,咱们买了他的房子以后,被牵连了怎么办?”

“你要是不放心就算了。”宋恂无所谓道,“市里又不是只有这一栋房子,你要是喜欢市里的房子,咱们看看其他人的也行。既然他的房子已经被退还回来了,那其他人的说不定也快了。未来一段时间内,市面上兴许会出现很多等着转手的私产房。”

项小羽肉疼地说:“咱们又不能去市里住,把大半家产放在一栋空房子上,还是有点奢侈的。我再冷静地考虑两天,以免大脑一热就做出错误决定。”

*

地委大院的办公楼内,大多数办公室都已经暗了下来,只有零星的几盏灯仍然亮着。

三楼的一间办公室里,挂钟的时针已经指向九点了,却并不影响几位干部的工作热情。

“六六年的时候,我们海浦的外贸总额可以达到3800万元,但是今年的数据是多少?1100万元!经历了十年时间,不进反退了?”

“书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全国的外贸发展都是差不多的,咱们1100万的成绩在全省范围内已经能排进前三了。前几年,一旦有人提起搞外贸的话题,就会被某些人扣上卖国的帽子,那谁还敢主动提?”戴眼镜的中年人叹口气。

坐在办公桌后面的圆脸老者敲了敲桌面说:“今时不同往日了,一味地否定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只会搞乱人们的思想,让外贸出口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的局面。”

“书记,咱们是不是再等等看?”

“等什么?有什么可等的?发展对外贸易为国家出口创汇,哪里有错?今年二月份陈瑚岛那件事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如果咱们有足够的外汇,购买尾滑道渔轮去外海围捕,还会付出几十条生命的代价吗?”被唤作书记的老者继续道,“再说,我去省委开会,省里已经提出了‘突破中间,武装两头’的方针。这‘突破中间’的中间指的是什么?就是轻工和外贸!省里已经带头发展外贸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犹犹豫豫,不敢迈步子?”

其他几人沉默着没再反驳。

“老黄,之前让办公室负责筹备的外贸局,现在进展怎么样?”

“架子已经搭起来了,省里那边也已经通过审批了。”老黄顿了顿又说,“不过,咱们干部长期形成的,怕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心理定式真的挺难动摇的,很多同志认为与外国人打交道就是崇洋卖国。许多人不想来外贸局工作,觉得干不长久,组织部门从商务局和财政局调了几个同志过来,但大家的工作热情都不高。有些人还在背后说小话,说是来外贸局工作就是靠边站了。”

“外贸局长不是岑冠寿吗?他就没想想办法?”

老黄旁边一人接话说:“想了,但大家都没接触过外贸工作,全局只有他一个是在十年前干过外贸的。那么大一套班子,不可能全指望他一个人干活。”

圆脸老者摸着下巴沉思片刻后,建议道:“既然大家不敢与外国人接触,那组织部门就从外事统战组抽调几个人过去,那些同志是常年与外宾打交道的。另外,我再给组织部推荐一位同志,这位同志名叫宋恂,是南湾县委外事办公室的主任,南湾最近不是一直申请开放进出口贸易嘛,这位小宋同志就是这件事的主要经办人。据我简单了解,他在外事和经济工作方面还是有些经验的,组织部如果没有适合安排去外贸局的人选,可以考察一下这位同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