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103章 第 103 章

第103章 第 103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时隔一年多, 小宋运动员终于又过上了久违的夫妻生活。

项小羽披散着头发趴在他胸前,手里还在摆弄一只没开封的计生用品。

“背面的说明书上说,这东西可以清洗以后重复使用。”项小羽小声嘟哝。

“嗯, 洗完以后, 你打算晾在哪里?”

“……”项小羽迟疑一瞬, 仰头说, “就晾在屋里?”

“不通风不晒太阳, 容易滋生细菌,”宋恂用眼神指指桌上的牛皮纸袋, “咱有一袋子呢, 够你用的了。”

“谁用啦?”项小羽将下巴抵在他胸口, 杵了好几下,哼哼道, “其实咱们不用这玩意也行。”

“还是先用几年吧。”宋恂伸手接住她的下巴,“我妈和大姨都嘱咐了, 你刚生了两个, 不能马上再要孩子, 多养几年再说吧。”

“也是, 生孩子太耽误事了。我在生孩子之前,把我负责的两档栏目都提前录制了好多期内容, 不过这次产假休了三个月,提前准备的内容根本就不够用, 原来的时间段被换成了其他节目。”项小羽叹口气说, “我现在再想重新做之前的节目吧, 又觉得没什么激情, 总想找个能长期播下去的栏目。”

“你那档介绍行业先锋的节目, 其实很有意义。许多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的人, 能通过你的节目被大家认识和学习到,也算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但是每年的先进个人都是有数的,渔业领域就更少了,而且其中一部分人的优点和亮点很相似,容易造成节目内容重复。先进个人确实一直都在涌现,但是我的节目是日播的,不可能每天都有先进人物供我播报,否则先进个人就成了菜摊上的黄菜叶,不值钱了。”

宋恂摩挲着她的头发,沉默片刻说:“当下的先进人物不好找,你就找找历史上的,南湾的历史还是很悠久的,历史上留下了那么多英雄人物,够你讲一阵子了。”

“这个主意还不错。”项小羽在他胸前抠了抠说,“不过,苏越也开了一档节目,介绍沿海一带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嘛。”宋恂捉住她不老实的手,嘴上继续道,“你们可以商量一下,选择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

项小羽安静地琢磨了一会儿,又反悔说:“做节目的初衷是传播信息,内容要能吸引听众。如果我是听众,可能不会每天按时守着收音机收听历史上有什么先进人物,那都是老皇历了,谁爱听啊!除非编成评书!”

她自己都不爱听,做起来也没什么动力的节目,怎么能让听众喜欢?

他们这个地区可以收听到的广播台还挺多的,除了市渔业电台,还有省渔业电台,市人广,省人广。如果她的节目不吸引人,听众完全可以选择收听其他频道的节目。

“在播音工作方面你成长得很快,专业领域的内容我只能提供自己的想法,至于能否被采纳,那得由你决定。”宋恂在她背上拍了拍说,“我现在能给你的帮助已经很有限了,你还是自己努力吧!”

项小羽夸张地叹口气,仰躺到床上说:“我现在好辛苦!既要肩负工作和生活的重担,还要给运动员加油!”

“那你加油加得有点敷衍,都没怎么出力。”宋恂轻笑。

项小羽:“……”

好气。

不去跟他探讨谁出力多谁出力少的问题,项小羽泰然自若地转移话题,“来县城生活挺好的,但有一点还是不如咱们那边。”

“什么?”

“洗澡不方便!”

这边吃水用水都得去共用水房打,没有入户自来水,也没有水井,即便在家修个浴室也只是个摆设。

“水缸里的水是我晚上刚灌满的,”宋恂起身就要下床,“你要是想洗,我给你烧点水,在屋里洗吧。”

项小羽拉住他说:“大半夜的你出去烧水,怎么跟我娘说啊?”

她娘晚上睡不着觉,耳朵可尖了。

“咱娘有分寸,不会问的。”

“……”项小羽不松手,“那也不行,怪尴尬的。你去给我拧个毛巾,我擦擦吧。”

宋恂依言出去给她拧毛巾,心里琢磨着怎么解决一下洗澡的问题。

他是男同志倒没什么,接两盆水,站在自家院子里冲一冲就行了。

主要是他媳妇和丈母娘怎么办?

“要不我请刘二喜他大伯帮咱做个浴桶吧?”

项小羽摇头:“倒水的时候多麻烦啊!洗完澡的一大桶水怎么处理?我还是出去洗吧,公共浴池离着也不远。”

说到这里她突然想起什么,围着被单从床上坐起来问:“听说距离家属院不远,有个机关游泳馆?”

“是有一个,好像才投入使用两三个月,体委刚组建的县游泳队也在那里训练。”

“去游泳的时候,就可以顺便洗澡了呀!”项小羽兴奋地说,“我长这么大只在前年跟咱妈和小悦去军区的游泳馆游过一次,再就没进过游泳馆了!”

宋恂还在寻思明天去单位问问游泳馆的门票怎么买,内部有没有优惠之类的,却听他媳妇继续道:“程大嫂给了我三张游泳票呢!不知道被我扔到哪里了,明天我得找找。”

“程大嫂是哪个?”宋恂回忆了一下,没什么印象。

“就是东边第三户的,听说她男人是计划办的,姓吴。”

宋恂记起来了,“他家有个耳背还糊涂的老太太吧?”

“就是他们家。”项小羽一拍手说,“程大嫂就是在机关游泳馆工作的,负责在门口检票。我上次去她家串门,她送了我几张游泳票。”

宋恂:“……”

他媳妇在家属院的交际范围比他大多了。

“看来我不用去单位问门票的事了,你完全可以自力更生。”他放心地躺了回去。

*

宋恂也确实没时间帮项小羽打听门票。

次日刚到外办上班,他就接到了来自地区外事统战组的电话,下个月将有一个五十多人的欧洲歌舞团来海浦市访问演出,进行文化交流。

南湾县外事办公室的所有人手都被临时借调去市里帮忙。

“主任,咱们都去市里帮忙了,那南湾这边的准备工作怎么办啊?”宋恂刚宣布了市里的决定,齐麟就举手发问。

“这个歌舞团只在市里演出,不会去县里的对外开放单位参观。”

“也就是说,其实这件事跟咱们南湾没什么关系?”齐麟咕哝。

“可以这么说,但是地方的外事工作本就是为了配合中央的外交政策,无论外宾来不来南湾,只要市里有需要,咱们就得积极配合。”

地区外事统战组让南湾外事办的同志去市里帮忙也实属无奈之举。

他们的所有人员加起来只有六个人,而且组长副组长都是兼职的,手头还有其他工作要忙。

让六个人接待五十多人的歌舞团,已经超出了原本的接待能力。

全市只有两个县被定为了对外开放地区,而这两个县里,又只有南湾县组建了专门的外事管理单位,所以市里有事就只能征召南湾外事办的同志。

跟县委领导说明情况以后,宋恂带着手下的四员大将去了市里,过上了县里市里两边跑的日子。

来到市里的第一天,所有人就挤在地区外事统战组的办公室里,开了工作会。

五十人的歌舞团来访,不但要安排他们的演出场地,衣食住行也要一一操心到。

冷组长为了这个歌舞团的事,头发都快愁白了。

“别的先不说,这么多人来了以后,住在哪里?”冷组长敲着桌子问。

南湾的几个干部是新来的,对市里的情况不了解,没有贸然开口。

地区的同志也面面相觑。

“这次连演出带参观,前后一共三天两晚,住宿就是其中最大的问题。”陈副组长翻着资料说,“随着这个五十多人的歌舞团一起来的,还有□□门和省里的领导,在加上翻译和随行工作人员,总共会来至少八十人。这是对咱们外事接待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

市里没有高档酒店,有的最多的就是各单位的招待所。

上次的新闻代表团只来了十几个人,入住的是东方饭店,但这个饭店的条件虽是全市最好的,规模却并不大,只有二十个房间。

内部设施勉强达到了接待外宾的规格。

冷组长在办公室里环视一圈,冷不丁地说:“我听说,某些省市的接待能力有限,外宾来了以后是在宾馆的大厅里过夜的……”

众人:“……”

这就有点尴尬了。

“我首先强调一点!”冷组长看着大家,面容严肃道,“咱们市里决不允许出现让外宾睡在大厅的情况!”

宋恂:“……”

你不允许有啥用,现在又不能临时盖一间宾馆出来。

而且外事接待饭店对饭店的硬件设施和服务人员的要求都是很高的,并不是随意哪个饭店都可以接待外宾。

办公室里没人接茬,冷组长直接点了宋恂的名,“小宋,你们南湾在接待外宾方面也是有经验的,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南湾外事办的四人齐齐给宋主任捏了把汗。

没有房间,总不能凭空变出房间来。

宋恂确实也没什么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含含糊糊地说:“虽然总人数有八十人以上,但咱们接待的主要是外宾,其他人不论是多大的领导,都请他们理解一下地方的难处吧。让随行人员去招待所将就将就,家丑不可外扬,不过对着自己人也就没那么多讲究了。”

吕薇险些笑场。

小宋主任这段废话说得好啊,哈哈。

冷组长:“……”

本来就是问你外宾怎么安置,随行人员早就默认去住招待所了。

说了一堆废话的宋恂,也有点尴尬,挠挠下巴又建议道:“要不咱们就在市里找个条件最好的招待所,将其装扮成外事接待饭店。总比让外宾睡客厅好看吧?”

冷组长这回倒是没摆脸色,思忖片刻问:“怎么装扮?”

“我之前看过一些关于接待外宾饭店的要求,无非就是要开通国际长途电话,有中英文菜单和中英文警示牌之类的。”宋恂顿了顿又说,“还得服务人员会说外语。除了开通国际长途麻烦一些,其他的都不难办到。”

齐麟的脑瓜活,反应很快地应和:“反正他们只在市里住两晚,大不了咱们去大学里找几个外语系的学生装扮成服务员,做好政治培训以后,让他们上岗两天就行了。”

见冷组长半天拿不定主意,宋恂便提议道:“要不咱们将市里的情况上报省外办吧?接待外宾不只是咱们的事,省外办对咱们也有指导责任。”

反正主意已经出了,用不用是领导的事,就看省外办怎么选了。

冷组长却皱眉说:“我已经跟省里汇报过咱们这边的情况了,省里的意思是,实在装不下那么多人,就将一部分外宾用车送去临市住宿。”

众人:“……”

这么大的城市,愣是没有这几十个外宾的容身之处。

此时大家心里的想法都很一致,作为全省位数不多的几个对外开放地区之一,海浦市应该赶紧兴建一间高档宾馆承接外事接待任务了。

南湾县的干部只是过来做辅助工作的,安排住宿饭店算是个大事,冷组长在会上提了一嘴就算了,并没有将食宿任务交给南湾的干部去解决。

南湾几人被分配的任务是,制定外宾在市里的参观路线,协助接待随行人员,以及制作欢迎小彩旗。

按照省外办的要求,外宾从火车站出站以后,就要由学生代表和群众代表夹道欢迎,街道两旁还要悬挂小彩旗。

宋恂带着外办的同志去街面上踩点,从火车站到东方宾馆,即便是悬挂间距比较大,也需要制作上万面小彩旗。

“花这种钱有必要吗?”宋恂找到地区外事组的钱伟问,“要不咱们悬挂点红旗之类的意思意思得了。”

条件有限,宋恂觉得实在没必要在这方面花钱。

“上面要求的。”钱伟叹气。

“这个钱是省里出,还是咱们地区出?”陆胜利问。

“现在的财政是‘分灶吃饭’各算各的,肯定是地区出钱。”宋恂答完又继续问,“上次接待新闻代表团的时候,就没准备小彩旗?”

“准备了。但是那几天风大,小彩旗又是绸布做的,好多都被风刮跑了。”钱伟后悔道,“也怨我们不细心,其实外宾离开当天就应该将剩下的彩旗收起来。结果等我们想起来的时候,那些彩旗早就被市民你三个我两个的瓜分了。最后只拿回来了不到五分之一。”

既然如此,那就准备吧。

工厂都是现成的,只要财政给拨了款,人家就将接待外宾的订单放在第一个。

宋恂让齐麟关注小彩旗的问题,自己则带着其他人回县里了。

剩下的都是笔杆子功夫,景点介绍词和参观路线规划,还得反复斟酌讨论很多个回合才能最终敲定下来。

*

宋恂从市里回来没两天,收到了一封省城的来信。

时隔半年,他与老袁参加的那个由省委和《体育报》组织的“优秀体育运动摄影作品”评奖活动终于有了回信。

老袁将相片拍好后,是以宋恂的名义投稿的,所以《体育报》的回信填的也是宋恂的地址。

“宋主任,还有一个给你的汇款通知单。”收发室门卫顺便将通知单也交给了宋恂。

宋恂这几个月一直关注《体育报》的动静呢,老袁从拍好的照片中选出了八张邮寄给报社,最近两个月陆续在报纸上刊登了三张。

具体得了什么奖他还不清楚,不过,汇款单上的数字倒是挺可观的,七十二块三毛。

有零有整的。

将奖金取出来后,宋恂就打算抽空到市图书馆去一趟,正好能跟老袁聊一聊。

“明天就是礼拜天了,咱们看电影去吧?”项小羽放下还在反复回味的《奥涅金》,撺掇道,“我听方芳说,电影院刚上映了一个新电影还不错,他们厂好多女工都去看过,咱们也去呗!”

来县城住的好处多多,他们家与方芳家同在一个大院,项小羽和方芳这对已婚小姐妹,下了班以后经常互相串门,凑到一起叽叽咕咕。

方芳还从制衣厂弄了好多大块的边角料回来,让项小羽给双胞胎做衣裳穿。

以致小哥俩的衣裳,比宋恂这个当爹的都多。

“我以为你想跟方芳一起去看……”宋恂刚给延安换了尿布,总觉得自己手上臭烘烘的。

“哎呀,咱俩结婚以后,我啥时候跟别人看过电影?”项小羽准备了一肚子的漂亮话,“方芳想找我去看,不过被我断然拒绝了,我还得陪小宋哥一起看呢!”

宋恂还在晾着手自我嫌弃,对看电影也提不起什么兴趣。

“去吧去吧!”项小羽挨过去腻歪,“我生完吉安延安以后,咱俩还没看过电影呢!”

好像确实没看过。

宋恂想了想建议:“要不咱们去市里看?我明天想去图书馆找一趟老袁。”

只要答应了就行,项小羽猛点头,“那我也去图书馆看会儿书,等你们谈完了事,咱俩下午再去看电影。”

如今住得近了,不用赶长途车,在市里耍到多晚都没关系。

两人想得挺美,吉安却不知怎么回事,突然抬腿在他爹身上蹬了一脚。

“……”宋恂抓住他乱蹬的腿,想到一个现实问题,“咱们出去玩了,这俩臭小子怎么办?”

“让我娘带着呗。”

不过,话一出口,项小羽也觉得有点不妥。

他们夫妻俩一周上六天班,平时都是由她娘带着两个孩子的。好不容易赶上了周末,人家苗玉兰女士也应该休息休息了。

宋恂提议:“要不把咱娘和两个孩子都带上吧。她以前虽然去过市里,但就是去医院看病的,应该没怎么正经游览过。明天咱们带着她跟两个孩子去望海楼吃点东西,顺便在市里的几个景点转转。”

他这段时间帮忙筹备接待歌舞团的事宜,对市里的几个著名景点也算熟悉了。

小夫妻俩合计着带苗玉兰女士去市里游览一番,不能总让老太太守在家里看孩子。

“我娘呢?”项小羽起身就要去厨房找她娘,“我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她最爱热闹了,听说能一起去市里玩,一准儿高兴。”

“早就出去串门了,你去旁边几户人家找找吧。”

隔壁的老黄家也是农村出身的,苗玉兰跟云芳嫂子以及她家老太太,特别有话聊。

项小羽抱起吉安,打算带着这小子出门放风,顺便找一找他姥姥。

还没跨出门槛,苗玉兰女士就风风火火地进门了。

项小羽和宋恂的视线,同时聚焦在对方右臂的红袖箍上,异口同声地问:“娘,你这个红袖箍是从哪儿弄的?”

苗玉兰在外面忙了半天,嗓子都要冒烟了,来不及回答两个年轻人的问话,端起茶缸先猛灌了几口。

解了渴,才用左手拍了拍手臂上的红袖箍,对闺女、女婿,以及两个吃奶娃宣布:“我已经加入咱们第三社会主义大院的群众治安小队了!这个红袖箍是居委会发给我的!”

宋恂和项小羽:“::::::”

两人将这个消息默默消化了半晌,才由项小羽这个当闺女的出面问:“娘,你加入治安小队以后要干啥呀?也要像街道上那些大娘似的到处巡逻啊?”

苗玉兰一摆手说:“我还得带两个孩子呢,组织上考虑到我的个人情况,只让我负责大院内的治安巡逻!我平时挑着这小哥俩出去放风的时候,顺便整顿一下治安就行!”

“娘诶,”项小羽捂着嘴乐,“你挑着一副担子,能整顿啥治安啊?没等你挑着担子追过去,人家早就跑了!”

苗玉兰也笑:“现在不是批判资产阶级歪风邪气嘛,我就是专门整治那些游商小贩的,不让他们进咱们第三社会主义大院!我跟居委会的同志说了,这副扁担就是我打入敌人内部的重要道具,他们看到我也是挑担子的,对我就没有戒备心啦!”

项小羽哈哈笑得肚子痛,吉安延安哥俩听到笑声也像两个小傻子似的,跟着一块儿咧嘴乐。

“居委会这么轻易就同意你加入了?”宋恂觉得不可思议,这老太太才从生产队来县城多久啊?竟然连红袖箍都带上了。

“肯定不能这么轻易呀!人家听说咱家是贫农,根正苗红出身好,闺女女婿又都有正经工作,盘问了半天才同意我加入的!”苗玉兰珍惜地拍了拍红袖箍说,“反正也不用发工资,就是发个红袖箍的事。”

虽然没有工资,但苗玉兰挺满意。

在农村社员的眼里,能在城里戴红袖箍的,都是有身份的!

比省长市长还威风哩!

项小羽抚着笑得发酸的肚子问:“娘,你这个巡逻有没有休息日啊?我跟小宋哥还合计着明天带你跟两个孩子去市里玩呢!”

“你俩去吧,”苗玉兰婉拒,“我在家帮你们带孩子!”

“哎呀,我们就是想带你去市里转转的,免得你总闷在家里!”

“明天我还有事,真去不了!”苗玉兰的语气隐隐带着得意,“咱们第三社会主义大院要举办‘迎国庆扑克接台赛’!地点就在隔壁老黄家,我明天得过去捧捧场,还得准备‘接台’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