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87章 第 87 章

第87章 第 87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对于项远洋想要去农机门市部当售货员的想法, 宋恂是乐见其成的。

门市部的售货员八成需要从本地招聘,但是对售货员业务水平的超高要求,也注定了符合条件的报名者不会太多。

确如宋恂对项家人所说, 市农机商店的售货员和采购员全都有一套真本事, 人家对各种零部件的情况十分了解, 单位内部还经常组织理货技术评比,每个人的业务能力都相当出类拔萃。

若想在团结公社找到这样的售货员着实不容易。

所以, 如果项远洋真能将几千种零部件的详情一一记诵下来, 也算是这方面的稀缺人才了。

综合公司调研组离开后,宋恂将一份挺厚的产品清单给了项远洋,很快就有其他事情转移了他的注意力。

因着项小羽想要一台照相机的愿望, 宋恂让吴科学帮忙去市里的几家百货商店确认过了, 市里确实没有货。

照相机一直都是紧俏商品, 一般人根本买不到, 售货员的统一答复都是登记姓名地址, 来货以后去信通知。

既然如此, 宋恂干脆连省城也不考虑了, 直接给上海的那位摄影爱好者同学拍了一个电报, 请对方帮忙在上海购买一台照相机。

这位同学办事极利落,三天后就给宋恂回了话。

对方不但能买到照相机,还给了他两个选择。

上海本地产的海鸥203折叠式120照相机, 以及海鸥4C照相机都有货, 对方问他想要哪一种。

宋恂对于摄影器材没什么研究,自然不知道这两种机型有什么区别。

于是, 对方就在电话里为他详细科普了一番, 比如203只能用120胶卷, 而4C既可以用120又可以用135胶卷, 一个是折叠相机,一个是双反相机……

宋恂耐心听他念了半天的参数后,头疼地打断:“说点正常人能听懂的,你比较推荐哪一种?”

“业余人士用203就够了,专业人士可以选4C。而且203物美价廉,86块7,带红点的二等品更便宜,79块5。海鸥4C好是好,但价格太贵了,要132块,再加二十七块钱就能买两台203了。”

宋恂举着话筒迟疑少晌,最终还是选择了海鸥4C。

他不是专业人士,但他媳妇很有可能成为专业人士。

这两年,广播电台里有不少年纪大的播音员和编辑转行当了新闻记者,万一项小羽以后也有这方面的打算,给她配备一个专业相机还是很有必要的。

何况一分钱一分货,贵有贵的道理,照相机是大件,与收音机缝纫机一样,买一台可以用几十年,所以还是买个好的吧。

宋恂选好了型号,又将购买照相机的费用汇了过去,等他拿到照相机的实物时,已经是十二月了。

这会儿所有单位都在忙年终总结,每天有开不完的会议,做不完的报告。

全县各单位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也已经评选出来了。

去年团结公社的工业总产值不到70万,今年虽然还有半个月才结束,但产值已经达到了402万了。如果按照去年各公社的产值情况计算,团结公社可以挤进前三名,不过,今年好几个公社的工业发展势头都很好,保守估计团结公社可以排在中上游。

因着这份让工业产值翻五倍的成绩,团结公社工业办获得了今年的县级先进集体奖。

社队企业中的八名基层工人,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宋恂拿到照相机以后研究了两天,刚弄明白使用方法,就给这八位先进工作者每人拍了一张相片。

相片冲好后将被挂在公社大院的宣传栏里,配合着精简的先进事迹,供同志们学习。

有了这台照相机,项小羽像得到了新玩具,连续两晚都捧着照相机爱不释手。

“你把照相机拿去单位拍照,没人问你相机的来路啊?”项小羽靠在床头摆弄照相机。

“没有,估计大家都以为是跟照相馆借的。”全公社也没几台照相机,一般人不会往个人照相机的方向联想。

“那你给人家拍完了相片以后,怎么冲洗呀?你会洗相片不?”

“不会,等这一卷胶卷拍满以后,送去县里的照相馆冲洗就行。冲洗费和买胶片的费用,一块儿报销。”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就听到项小羽手中的照相机突然传来突兀的一声“咔嚓”,紧接着就是胶卷缓缓过片的声音。

宋恂:“……”

项小羽死死盯住正对着自己的镜头,懵懵地问:“我刚才好像不小心碰到快门了?”

“是的。”

“我不会被拍进去了吧?”项小羽举着照相机问。

宋恂点头。

“那怎么办啊?”项小羽低头去瞄自己的衣裳。

他们已经准备睡觉了,所以她上身真空,只穿着一件碎花小背心缩在被窝里。

宋恂也不确定照相机的取景范围,只好无奈道:“等我抽空去学学怎么冲洗胶片吧。”

她这副打扮,怎么送给外人冲洗?

项小羽乖乖将照相机双手奉上,讨好道:“你最近忙,要不我去学吧?反正市里的播音培训课已经结束了。周末的时候,我没什么事就去照相馆跟人家学一学。”

“算了,还不确定显影液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对孕妇有没有害也不清楚,你还是别接触了。”

宋恂瞟一眼剩余的胶片数,随意道:“还能再拍三张,回头可以去你们播音室,给你拍一张工作照。”

听说可以给自己拍,项小羽噌一下从床上爬起来,“在播音室拍一张,还剩两张呢。要不你现在就给我拍了吧!”

“赶紧睡觉,折腾什么!”宋恂收起相机。

“真的,你给我拍了吧!”项小羽将背心撩起来一些,露出已经明显突起的肚皮,在上面抚了抚说,“就拍这个也行!嘿嘿,大家去照相馆拍照都得穿得板板正正的,肯定没人拍过怀孕的照片!”

“你不怕被人看到啊?”宋恂好奇她整天都在想些什么。

“反正是你自己冲洗,别人又看不到!拍一张可以留作纪念!”项小羽在腰上掐了一把说,“趁着现在肚子还不是特别挺,赶紧拍一张。我这肚子长得可快了,过几个月大起来以后怪丑的,我才不拍呢。”

宋恂放下捣煤炉子的火钳,仔细打量她的肚子,这会儿也不得不承认,他家孩子好像确实比别人的个头大一点。

她跟项大嫂的预产期相差一个月,可是她这不到四个月的肚子看起来,跟人家五个月的差不多。

宋恂不由在心里犯嘀咕,最近可能真得控制她的饮食了。

大姨听说外甥媳妇怀孕后,特意叮嘱过,胎儿不能养得太大了,否则生产的时候产妇遭罪。

宋恂面上不动声色,但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得管住她吃零嘴的手。

“晚上光线不好,明天周末,咱们白天好好拍两张。”

项小羽被劝着钻回了被窝,想着明天早上得早点起来打扮打扮。

不过,她怀孕以后嗜睡,次日醒来时,已经日上三竿了,正屋的门关着,隐约能听到宋恂在堂屋里跟什么人说话的声音。

宋恂正在招待的这位,是最近在公社里大名鼎鼎的花多多同志,也就是田大妮的亲娘田婶。

自打大瓦房收归生产队以后,她的两个儿子,就从领工资的船员,重新变回了渔民。

为了给儿子们讨回公道,花多多同志几乎每个月都要往公社跑两趟,风雨无阻。她要是哪次缺席了,公社大院的工作人员还得相互问问,花多多同志家是不是出啥事了,最近咋没来呢?

“宋主任,当初可是你亲自来跟我买蟹酱配方的,这事你还记得吧?”田婶瞪着眼睛问。

宋恂点头。

“也是你答应我的,得了我的配方,就给我家大妮和二壮一个临时工的名额,给大壮一个正式工的名额。对吧?”

宋恂再次点头。

“那怎么突然就反悔了呢?我们家的三个孩子,在渔业公司干了还不到半年,又被弄回了生产队,这叫什么事?那我的蟹酱配方,你们就白拿了?”田婶每次提起这件事,心里都憋屈得要命。

他们家三个孩子上了半年班,赚的钱肯定要比当初一百块钱买断配方的费用多。

但他们想捧的是铁饭碗,谁能想到铁饭碗居然也能被砸了呢?

宋恂好声好气道:“田婶,渔业公司有可能被撤销的事,我当初其实是提醒过你的。”

“你啥时候提醒我了?”

“就是在买你配方的时候。我跟你提过的,看中蟹酱的是省食品出口公司,渔业公司这边其实比较犹豫,因为当时瑶水支公司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完成生产任务了,随时有可能被撤销。”

经他一提,田婶隐约有了些印象。

不过,当时大瓦房风头正劲,谁会想到上面真会把瑶水支公司撤了啊!

“现在大壮二壮在生产队的船队打渔,虽然不能拿工资了,但工分是照样拿的,咱们队这两年的工分值钱,他们在队里打渔也是一样的。”宋恂继续劝。

这些话,田婶早就在公社里听了八百回了。

公社那些领导也是这样搪塞她的。

但船员和渔民能一样吗?

他家大壮当正式船员的时候,每个月不但有工资,还有好几种票证。而且哪怕他们生产队的工分再值钱,一个人一年下来,也不可能有三百多块的收入。

项小羽怕宋恂一个人应付不了田婶,赶紧穿好衣服从房间里出来。

“田婶,我家宋主任也是这件事的受害者,他离开大瓦房的时候,大瓦房还没被收归到队里呢!你就算是找人告状,也得找生产队和公社的领导啊。宋主任现在负责工业方面的工作,对渔业插不上手。”

“公社领导要是能解决,我还用得着来求宋主任吗?”田婶抱怨道,“我都去了公社十几次了,一直没有个说法。”

项小羽心说,你让人家给你啥说法呀,大家都被收到队里了,总不能只有你能搞特殊。

那个蟹酱配方被海味品加工厂使用着,想要赔偿应该去加工厂要才是。

“那你就去加工厂找红梅厂长和李副厂长,让她们给大壮二壮在工厂里安排个职务嘛。”项小羽提议。

“他俩都是打渔卖力气的,笨手笨脚的,哪干得了那个精细活,去车间拆了两天蟹就被车间主任赶回来了。”

项小羽:“……”

“我也不想来麻烦小宋主任的,”田婶瞄一眼沉默的宋恂,“但现在实在是没办法了,听说公社里那个管事的苗书记,马上就要升职去县里当领导。他走了以后,就更没人能管这件事了。”

项小羽惊讶地望向宋恂,她三舅真要升官啦?

宋恂小幅度地点了头。

今年团结公社的工农渔业产值都能排在南湾县的前列,前两个月就有风声说苗书记要被提拔去县里了,不过一直没动静。

直到上个礼拜苗书记去县委进行组织谈话,这件事才算基本确定下来。

换了新领导以后,田婶家的事就更不好解决了。在公社大院里的好多人看来,她这就属于胡搅蛮缠,狮子大开口。

宋恂这会儿也在琢磨如何妥善安置田婶家的两个儿子。

虽然队里人常说田婶是地瓜油,黏上就甩不掉,不过宋恂心里是很感激田婶的。

撇开蟹酱配方的事不谈,当初他被人从大瓦房开除归入社队,田婶还曾放过话,要是生产队里有人敢欺负宋恂,她就替宋恂出头。

她家这件事从程序上看,公社是没有任何错误的,毕竟谁也不能保证铁饭碗就真的能捧一辈子。

然而,从感情上,宋恂又很能理解她,农村社员有个能让家人都捧上铁饭碗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

“田婶,你这样几次三番地往公社跑,想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处理结果呢?”宋恂问。

“就还让我家大壮和二壮去打渔,赚工资呗。”

项小羽接话问:“咱们公社没成立渔业公司,你要是还想让他们打渔赚工资,在咱们公社肯定是不成的。如果去别的公社或别的城市工作,你能不能接受?”

“行啊,有工资赚,能捧上铁饭碗就行呗。”

“那你回去等消息吧。”项小羽一挥手说,“公社和我家宋主任肯定是没办法帮你解决这件事的。不过,我跟大妮姐关系好,你家大壮二壮的事,我帮你想想办法。”

“你能有啥办法?”田婶半信半疑。

“那你就别管了,我找找私人关系。”项小羽强调道,“我也只是尽力办啊,办得成办不成都不好说,你看我亲大哥还在队里当渔民呢!”

田婶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让公社领导解决工作是一回事,让项小羽利用私人关系帮他们找工作是另一回事。

不过,既然有便宜占,她也不反对,大不了之后给项小羽送份谢礼就是了。

她一口答应下来,临出门前看着项小羽的肚子关心道:“你这肚子得有五个月了吧?照这么算,明年入夏前就能坐完月子了。那你可享福了,幸好没赶上夏天坐月子,不然可遭罪了!”

项小羽摸着肚子赧然道:“刚四个月,嘿嘿,我娘也说我这肚子有点大。”

“四个月就这样,那这孩子挺大的,你不会是怀了俩吧?”田婶自己就生了五个孩子,眼睛特别尖。

项小羽摆手说:“不能,我就是这段时间吃得太多,有点长胖了。”

她娘给做的那么多牛肉干,被她半个月就吃空了。

田婶见她四肢纤细,只有肚子突出,提醒道;“看你这样可不像吃胖的,你们还是注意点吧,可别是还有一个。”

送走了田婶,宋恂盯着她的肚子打量。

被他看得不自在,项小羽侧了侧身说,“就是吃胖了,哪有那么容易就怀俩。十里八乡这么多年也没有一口气生俩的。你就别想好事了。”

宋恂抚着她的肚子幽幽道:“宋恒和宋悦就是相隔一刻钟出生的。”

“……”项小羽结巴了一瞬,“不、不能吧?”

“咱们找个时间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项小羽最怕上医院了,捧着肚子拒绝:“我不去,兴许不是呢。我最近少吃点就好了。”

见他面色紧张,又嘻嘻笑着安慰道:“你不是嫌我数学成绩不好吗,能得个一百分就不错了,咋可能得双百呢!”

宋恂不听她插科打诨,帮她穿好衣裳就带着人去了一趟卫生院,不过公社卫生院的条件有限,查不了这个。要想确认是不是双胞胎,得去县医院。

项小羽说什么也不去县医院,拉着宋恂就回家了。

她不乐意,宋恂便也不强迫她,不过心里还是偏向相信田婶的。

他回家又将这事跟丈母娘学了一遍,苗玉兰盯着闺女的肚子瞧了半天,心里也有点打鼓。

“她不想去就不去吧,我这段时间控制一下她的饮食,不能让她继续胡吃海塞了。等到五个月的时候,我亲自押着她去县医院查一查。”

*

因为一个猜测,宋恂心里一直惴惴不安。

他妈怀二胎的时候,他已经上小学有记忆了。他印象里,孟团长当时的肚子特别大,整个孕期都很辛苦,临产前半月就被安排进医院病房躺着了。

那会儿老宋正值壮年,整天下基层,孟团长的整个孕期,几乎都是由七岁的宋恂陪伴她度过的。

所以,等孩子出生以后,当时那个手忙脚乱的场景,他至今记忆犹新。

俩孩子太不好带了。

孟团长在孕期长的那点肉,因为这俩破孩子,迅速消失了。

宋恂暗忖,若是真的做题做出个双百分,对他的考验真不是一般的大。

宋恒宋悦那此起彼伏的哭声,他记了十几年都忘不了。

因着有了这个猜测,宋恂不敢让项小羽再为了旁人的事情奔波,问清楚她打算怎么帮田婶以后,就想自己去办这件事。

项小羽解释:“也没什么啦,我不是为了做节目,跟县水产局的尹琼华尹科长联系过好几次嘛,现在我们已经混熟了,所以就想去她那边给大壮二壮找个工作。”

“她在政工科,能给渔民安排什么工作?”

“嘿嘿,你这消息太滞后啦!”项小羽啃着苹果,得意道,“她上个月升啦!已经是水产局的副主任了!”

宋恂这段时间一直忙工作,确实没注意水产局那边的动静,还真不知道尹琼华工作有变动的事。

既然如此,他去找尹主任打听一下情况也是一样的。

团结公社今年的各项成绩都很漂亮,除了工业办得到了县级的先进集体奖,团结公社还在年终时得到了地区级先进集体的荣誉。这两天苗书记带着两个先进个人,去市里参加“先进集体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了。

于是,就只能由宋恂出面去县里参加工业局举办的安全生产会。

开了一上午的会,好不容易等到散会,宋恂随着大流往外走,正打算顺路去水产局看看尹琼华,肩膀上就被人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

“地区开会你怎么不去?跑来县里开安全生产会有什么意思?”来人是左家门公社的工业办主任魏金贵。

“我们公社得的是先进集体奖,有苗书记这位大将出马就够了。”

左家门公社今年的工业产值仍是全县第一,但农业渔业没能比得过团结公社。所以这次南湾县把团结公社作为先进集体报给了地区,打断了左家门公社连续三年荣获地区级先进集体的记录。

魏金贵呵呵一笑:“你们今年的工业弄得还行,没想到一个织袜厂居然能那么赚钱。之前大家都走眼了!”

走在他身边的东风公社工业办林主任也笑:“可不是,团结公社这个织袜厂算是一匹黑马了,一个厂就能养活整个公社了吧?”

宋恂像是没听出他们话里的机锋,笑眯眯道:“还行,我们今年的总产值是四百三十多万,织袜厂只占了两百万,不过现在还没达到我们预期的最高产值,明年还有进步空间。”

“今年你老兄的运气可真不错。”魏金贵笑得一脸真诚,“去年团结公社的产值才那么一丁点,今年随便干干就能翻几番,这不一下子就突显出你的能力了!像我跟老林就不行了,苦巴巴干一年,哪怕产值增速再高,也干不过你们啊。下个月那个全省工业系统群英会的名额,八成也是你们的了。”

说着还认命似地背着手摇头叹气。

“我的运气确实不错,”宋恂不以为忤,笑道,“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嘛。”

魏金贵又在他肩上拍了拍,叹道:“明年咱们就都是一样的啦,到时候你再想有这个增速,可是不容易,珍惜吧。哈哈哈,走,咱们一起到国营饭店喝点去!”

“这话可千万不能被我们苗书记听见,他还想让我们团结公社保持这个增速,继续向前冲呢。”宋恂随口道。

魏金贵在他那张年轻的脸上瞄了两眼,突然提议:“小宋主任,听说现在城里特别时兴搞工业大比武?你们团结公社敢不敢跟我们比一比?”

“比什么?”宋恂挑眉。

“就比明年第一季度的工业产值增速。”

宋恂没弄明白他今天唱的这是哪一出,平时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气氛围,今天怎么跟吃错药了似的……

不过,既然人家已经上门挑战了,他也不是怯战的性子。

“行啊,比就比吧。”他顿了顿又补充,“但是,只搞比武竞赛没意思,咱们得有点彩头才行!”

“你想要什么彩头?”魏金贵没想到他答应得这么爽快。

“要是我们团结公社赢了,那么在未来三年,左家门公社的所有基础设施和工业厂房的建设项目,必须全部由我们团结公社的建筑营造厂承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