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七零年代青云路 > 第67章 第 67 章

第67章 第 67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李英英早就想换工作了。

与陈猛长时间共事以后, 她终于参透了一个道理——宁可给乖人背包袱,不可给笨人出主意。

两辈子加起来,除了在家庭小作坊的初创阶段, 她从没这么心累过!

过年前, 加工厂收到了港岛林老先生发来的电报,从广交会上采购的那批鱼罐头卖得不错, 瑶水村牌已经在港岛渐渐打开销路了。

林老先生想要再与他们签一个七百箱的订货合同。

这是多让人振奋的消息啊,原本瑶水这边直接与省出口公司报备一声, 就可以准备生产事宜了。

可惜,陈猛不同意。

他为人谨慎惯了, 将这个突如其来的港岛出口订单, 从公社汇报到县里, 又从县里报到总公司,层层上报后,再由总公司联系到省食品出口公司, 最后将任务下达到瑶水支公司。

汇报的中途又恰好赶上过年,所以他们隔了半个月才正式给港岛回了电报。

人家差点以为他们不想做这个生意了!

有了这份七百箱鱼罐头的订单,李英英觉得是时候增加一条生产线了。

然而陈猛又以外贸订单风险大,订货不稳定为由,提出了反对意见。

两人最近因为购置生产线的问题,沟通多次却毫无结果, 连给他们当和事佬的贾红梅都嫌烦了。

所以, 昨天突然听闻了糕点厂在全公社聘任厂长的消息后, 她当机立断地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跳槽。

她没有时下那种捧上一个铁饭碗就要捧一辈子的觉悟, 没必要与一份不称心的工作绑定终身。

宋恂没问她怎么突然想要从海味品加工厂跳出来, 只听项小羽偶尔透露的只言片语, 也能猜到她与陈猛不合拍。

平心而论, 李英英的工作能力是十分突出的,当初加工厂刚刚成立时,对方的加入给他节省了不少精力。

糕点厂去市里建分厂的设想说起来简单,但是真正实施的过程却需要步步为营。尤其是这里面还涉及到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问题。

既然要制作酥皮糕点,就势必要将厂里的糕点师傅带去城市一部分,可是工人中又有很多人是生产队的社员。如何拿到市里各单位的批文,协调这其中的关系,还是很考验厂长的手腕的。

从公社里挑一个政治过硬,会说普通话,熟悉建厂流程,不打怵与市级单位打交道,又有领导经验的人并不容易。否则完全可以从糕点厂内部提拔一个副厂长。

李英英确实有些能力,不过,她的情况又比较复杂。

知青上山下乡时提出的口号就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支持农村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

海味品加工厂被建在瑶水村的地界上,所以她去加工厂当厂长还勉强算得上建设新农村。

但是糕点厂招聘的这个副厂长是要去市里工作的,若是录用了她,那和让她直接回城有什么区别?

这些事宋恂只在心里想想,并没与她多谈,“糕点厂副厂长的人选问题,由人事组的王永禄组长负责。你去人事组问问关于知青的政策吧。”

他扭头对一旁的朱巧珍说:“小朱,这是渔业公司海味品加工厂的李厂长,你帮忙把她送到王组长那里去。”

随后李英英就被带去了人事组。

人家王永禄就比宋恂直接多了,听了她的来意,干脆地摇头拒绝。

“李厂长,你是知青,户口已经落到生产队了,在生产队里干啥我们管不着。但是这次公社要聘任的这名副厂长是要到市里筹备建厂事宜的,你要是长期在市里工作,这不就是回城了嘛?”

招聘通知上没写去市里建厂的内容,只说糕点厂要招聘副厂长,李英英还是刚知道可以去市里工作的事。

那她肯定得争取呀!

宋恂铁了心地给人当上门女婿,她现在死守在瑶水村毫无意义。

“王组长,我是首都人,要想回城也是回首都。去海浦市工作算什么回城?”李英英的话里带着点骄傲。

“甭管回哪里,只要进了城市,就算知青回城了。”王永禄摆手拒绝。

李英英据理力争:“我的户口还在生产队,只是去城市工作,领的还是咱们公社的工资和口粮,怎么能算回城呢?这顶多是长期出差吧?”

王永禄蹙着眉头没作声。

“何况在去年的全县三干会上,县领导还特别强调过,要给予插队三年以上的女知青政策倾斜,在社队集体企业中为女知青预留工作岗位。我插队已经将近五年了,难道还不能被公社一视同仁?”

王永禄仍是沉吟着没说话。

县里的冯主任确实提过照顾女知青的要求。但前提是,女知青需要插队三年以上,且已经在生产队结婚扎根儿了。

这位李副厂长可是未婚的。

而且这个政策倾斜也是倾斜给那些没有工作的女知青,你都已经当上副厂长了,就别碰瓷政策了吧。

不过,想到人家女同志已经来农村插队五年了,王永禄没忍心驳斥。

他收下了李英英带来的那份精心制作的简历,暂时没给准话,“李副厂长,你的事我们已经了解了,公社领导会认真考虑副厂长人选问题的,你先回去等通知吧。”

*

工业办这边前脚刚送走了一位知青李厂长,后脚又迎来了一位知青冯厂长。

公社从县制衣厂运回了三百多台织袜机以后,刚过完年就将织袜厂操办了起来。

正厂长是一位有创办手工社经验的老同志,副厂长就是这位王庄生产队的知青冯培芸。

她之前想要带着生产队里的几个女知青开旅馆,多次来公社跑批文无果后,借着县里关注女知青权益的这股东风,争取到了织袜厂的副厂长一职。

最近正在公社里招兵买马,忙得风生水起。

“宋组长,忙着呐!”

宋恂一见到她就头疼,心里时常后悔当初推荐她当这个厂长。

这冯厂长实在是太能说了,只要没达到目的,就能一直在办公室里干耗着。

“冯厂长,有事你就直说吧,看你把我们组长吓的。”朱巧珍知道她有长篇大论的习惯,还好心地给她倒了杯水。

郑孝娘已经躲出去了。

“呵呵,工业办就是我们这些厂长的娘家,有问题就找工业办,尤其是找宋组长,肯定是能帮我们解决问题的!”冯培芸笑眯眯地给宋恂戴高帽。

“冯厂长,这次的事不简单吧?”宋恂问。

恭维话含量超标。

“还行还行,就是想给我们厂的知青同志申请几间单身宿舍!”冯培芸语气随意得好像在要两颗大白菜。

“公社哪有单身宿舍给你们?”

“没有单身的,集体宿舍也行。”冯培芸解释道,“我们厂已经正式开工了,女同志们几乎每天都要早出晚归。徐大姐给我们接回了为县百货商店供货的订单,这几天大家的干劲儿特别足,经常加班到很晚。宋组长,你看我们厂都是女工,每天走夜路实在太不安全了!何况整天走路往返于公社和生产队,也实在是耽误时间。”

知青们有自己的顾虑,刚开始上班时兴许是安全的,但是时间长了,就容易让人摸清她们上下班的规律。

每个生产队都有几颗老鼠屎,女知青们必须谨慎考虑自己上下班的安全问题。

宋恂无奈道:“冯厂长,你可能有所不知,连我本人也是整天往返于公社和生产队之间的,每天来回十公里。公社没有现成的宿舍提供给咱们。”

要是有房子,他早就申请房子了。

反正项小羽马上就要来公社上班,以后如果能住在公社,他们上下班也方便。

秦川插话说:“公社里多少年都没盖过新宿舍了,老宿舍里又没人搬出来。你要是想给女工提供住宿,只能厂里自己盖房。”

“我们现在要是有能力建房,谁还往工业办跑啊!”

袜子还没织出几双,连买织袜机的钱还欠着公社呢,哪里有钱盖宿舍。

“你们厂一共有多少需要每天往返生产队的女知青?”宋恂问。

“四十多人吧,剩下的女工都是本地社员。”

“这些女知青来自多少个生产队?”

“主要集中在五个生产队,这五个生产队的女知青都是最早来插队的,有的已经下乡五六年了,人员还算比较集中。不过,还有一个五星大队的知青,厂里只有她是每天独自走路上下班的,我还挺不放心她的。”

朱巧珍蹙着眉说:“独自一人走路往返确实不太安全,应该让她借辆自行车。”

“厂里倒是有几个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但人家也得用车呀!自行车在生产队里是金贵玩意,谁能轻易把车借给她?”

宋恂琢磨片刻说:“我原来在省城上班的时候,厂里都是有通勤车的。给家远的同志规划一条通勤线路,每个月发通勤车票。”

“咱在农村哪有这个条件啊?”冯培芸苦笑。

“队里不是有马车和驴车嘛,要不就由你们厂领导出面,跟生产队租用畜力车,在每天一早一晚的固定时间,接送队里的几个知青上下班。费用由知青出,或者由工会出,你们自己商量吧。”

“五个生产队,得租五辆马车呢,这每个月的开销可是不小。”冯培芸咂舌。

“先以女同志的人身安全为主吧,左家门公社那边刚出了一个柳知青的事,咱们还是得引以为鉴。”宋恂宽慰道,“大家乘车往返以后,至少可以节省一个小时的时间,你让女工们多织几双袜子,就赚出通勤车的费用了。”

袜子的价格那么贵。

冯培芸咬咬牙,拍板道:“就这么干!我今天就安排下去,让女知青们先去跟生产队的干部们谈,谈不拢的再由厂领导出面,要是我们都谈不拢,就得由工业办……”

宋恂打断道:“冯厂长,咱们生产队干部也是很有觉悟的,不只咱们担心女知青的人身安全,他们肯定也不放心。只要知青们主动提了,交通费也价格合理,大队干部不会不同意的。”

三干会刚开完,大队干部都拎得清。

说完女知青的事,宋恂又关心了一下他们的生产进度。

“你上次带来的那几双袜子,质量确实不错,但是在花色上应该还是有进步空间的。你们不是请了县制衣厂的师傅来教学嘛,他们就没教你们制作几个好看的花色?”

冯培芸笑道:“教了,但他们厂已经好几年没生产过袜子了,用的还是几年前的那些花色,如今早就不时兴了。我们厂里有两个知青,一个有绘画功底,一个有编织功底,正在研究新花色呢。”

“只靠自己琢磨还是太慢了。”宋恂的手指在桌面上扣了扣,提议道,“下个礼拜天,市纺织工业局会在工人文化宫举办‘全市纺织工业技术革新展览会’,听说不但有最新的技术革新项目,还会展出各厂的最新产品样式。咱们这个织袜厂多少还是与纺织业沾些边儿的,到时候你组织几个技术能手去市里参观一下,兴许能受到些启发。”

冯培芸来了些兴趣,赶紧问:“想要去参观这个展览会有没有门槛儿啊?需要门票吗?”

宋恂哪知道要不要门票,这还是他之前去县制衣厂签合同的时候,听人随口提的。

“你不是已经跟县制衣厂的人搭上线了嘛,自己问去!”

送走冯大厂长,宋恂在办公室里静坐了几分钟。

眼瞅着快到午饭的时间了,他拎着饭盒起身,溜达去了苗书记的办公室。

苗利民也正要拎着饭盒出门呢,见他过来,便笑问:“找我有事啊?”

“嗯,想跟您一起吃顿午饭,有个事还想听听您的意见。”

“走吧,今天让你吃个小灶。”苗利民挥手说,“我早上特意拎了一条大黄鱼过来,让孙师傅帮忙红烧了,现在吃正好。”

两人打了饭,在食堂的角落找了张空桌坐下。

“说吧,什么事?”苗利民还挺好奇的。

宋恂干工作很能独当一面,工业办的事基本不用他操心。

他都想给对方提个副主任了。

“最近与几个工厂的厂长接触得比较多,我发现大家干工作的热情都挺高的,但普遍存在短板。”宋恂尝了一口红烧黄鱼,味道还不错。

“什么短板?”

“大家的信息都太滞后了。只一心闷头忙厂里的生产任务,两耳不闻窗外事。”宋恂摇头道,“大家对好多政策的解读和理解不到位,有用的情报信息也抓不到。除了忙他们厂里的事,偶尔跟公社里的其他工厂联系,几乎与县里或市里的同类企业没有任何交集。”

苗利民叹口气说:“咱们是社办集体企业,大家的眼光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既要抓生产,又要搜集信息,哪能顾得过来。我现在不需要他们有什么灵通的消息渠道,只要能把生产搞上去就行了。”

“但是情报有时候就意味着机遇,比如市粮食局要生产营养糕点的消息,对于荣盛糕点厂来说,就是一次转型的机遇。今天织袜厂的冯培芸也来找过我了,他们厂的工人整天跟县制衣厂的师傅在一起,两厂之间联系得十分频繁,却连市里要开办展览会的消息都没听说。这就是完全没有收集情报信息的意识。”

城市里的大工厂一般都是要成立情报科的,不过,他们公社的社办小厂显然是照顾不到这方面的。

“那你是什么意思?”苗利民挑着鱼刺问。

“既然厂长们没有时间顾及情报信息的搜集,那工业办作为为工业企业服务的单位,就应该主动抓起这方面的工作。咱们工业办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情报组,与外面的相关单位建立联系,收集有用的科技情报和业务情报为企业服务。”

苗利民点点头,对这个想法持肯定态度。

“要是能给企业提供信息,那当然是好事,但这个情报工作也不是谁都能做的。”苗利民想了想说,“这样吧,我下午跟班子成员开个会。先暂时提名你兼任这个情报组的组长,等大家看到情报工作的效果以后,再做后续打算。”

宋恂趁机提条件:“由我兼任可以,但是我们生产组的工作很繁忙,人手根本就不够,不可能再让生产组的人负责情报搜集工作,您得再给我扩充两个组员才行。”

苗利民举着筷子点了点他,摇头笑道:“你们生产组的人手本来就是最多的,要是再给你加两个,就算占了工业办的半壁江山了,我还不如干脆让你当工业办主任呢。”

*

宋恂当然是暂时当不上工业办主任的,但是苗书记最终还是同意让他去人事组的王组长那边挑选人手了。

不过,还没等由宋恂兼任情报组组长的通知发下来。

他的注意力就被另一件事转移了。

生产队已经将他申请的宅基地批了下来!

有了地马上就可以开工!

对于这块新到手的地皮,项小羽忍着想要仔细看看的冲动,只假装成路过的样子,远远眺望过几眼,生怕人家这会儿就将她和宋恂联想到一块儿。

宋恂倒是在礼拜天的上午,去空地上仔细察看了一遍,还有模有样地画了一张示意图给项小羽作参考。

这块地就是过年时被项队长推荐的那块地,西边距离村口不远,东侧与村小学之间隔着两户人家,直线距离不超过两百米。

项小羽心想,小学生上学闹闹哄哄的,以后想要睡懒觉恐怕不太容易了。

不过,只看示意图根本就不解馋,她总想实地考察一下。

其实她从小在瑶水村长大,村里没有她不熟悉的地方,但是对于这块宅基地,她就是想去看看。

于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宋恂和项小羽这俩人,带着手电筒偷偷摸摸出门了。

项小羽挽着宋恂的胳膊,深一脚浅一脚地往村口的方向走,后悔道:“咱俩应该把大黄带出来的,它走夜路可厉害了。我每次跟它一起走都特有安全感。”

“它走夜路确实厉害,但也挺能叫唤的。万一把其他人叫了出来,被人发现咱们大半夜一起出门,你怎么跟人家解释?”宋恂借着从社员们家里透出的那点光亮,带着她往前走。

项小羽用一副豁出去的语气说:“那我就自我牺牲一下吧。你可以告诉人家,是我见色起意,大晚上胁迫你出门的。”

宋恂:“……”

又开始了。

“我这都是为了保住你的工作呀!”项小羽越说越真,还自我感动了一把。

宋恂配合地问:“保住了我的工作,那你怎么办?你在广播电台的工作就不要了?胁迫男同志半夜出门可不是什么好名声,你这是耍流氓。”

“对哦,我也是有工作的。”项小羽立马换了口风,“那就只能牺牲你啦。到时候我就跟人家说,你一直对我纠缠不休,表白不成就想大半夜的耍流氓!”

“……”宋恂搞不懂她的脑回路,无语道,“按照你的意思,咱俩必须得进去一个才算完?”

“哈哈,没关系,逢年过节我会给你送饺子的。”

宋恂停住脚步,作势就要拉着她折返回去,“还是回家睡觉吧,为了看块空地就要进去吃饺子,不值当。”

“那行吧,要是被人发现了,就承认咱俩正在谈恋爱。”项小羽赶紧将人哄住,推着他往村口走。

二人拉拉扯扯地走向自家的那块宅基地,宋恂打开手电筒在杂草丛生的空地上晃了晃。

“就是这里了。回头我去公社的砖瓦厂订一批砖瓦,咱们就可以开工了。”

“让我爹给咱们算个好日子。”项小羽赶忙点头。

宋恂又走到空地上唯一的一棵大树旁站定,“这棵树在这里可能会影响采光,队里有几个老手艺人说,可以把树砍了直接当造房子的木材用。”

接过手电筒在树干上照了照,项小羽忙劝阻道:“这是椿树,你可千万别砍!实在挡光就移栽到旁边去。我们家院子里的那棵树就是椿树,特别好。”

宋恂在这方面没有什么研究,讨教道:“怎么个好法?”

“我小时候,每年过年都要去搂一搂椿树的。搂椿树可以长个子!”项小羽念念有词道,“椿树椿树是树王,你长粗来我长长!小孩子抱着椿树念上两句就可以在来年长高啦!”

宋恂瞄一眼她还不到自己下巴的身量,不置可否。

项小羽抱着那棵椿树的树干,还在径自央求:“就留下这棵树吧!有了它,以后咱们的小宝宝也可以长高个子啦!”

“那就留下吧。不过,咱们的孩子如果是高个子,只可能是继承了我的身高。与这棵树,”宋恂又瞅瞅身前的小矮子,语气带笑地补充,“还有你,应该都没什么关系。”

“怎么跟我没关系呢?”项小羽张开双臂环上他的腰说,“我的功劳可太大啦!我给他们找了一个高个子的爹呐!”

宋恂闷笑出声,在她头上揉了一把。

“你怎么还不亲我?”项小羽仰起脸问,“换做平时你早就该亲我了!”

“我已经隔空亲过了。”

“啊,天太黑了,我都没发现。”

关掉了手电筒,周围瞬间暗了下来,黑暗给了项小羽无穷的底气,攀上她小宋哥的后颈就要啵啵啵。

顺着她的力道低头亲了一会儿,宋恂含含糊糊地问:“你不是来看地的嘛,还看不看了?”

“天太黑了,我都看不清,明天上班前再来看。”

两人正抱在一起黏糊,却听隔壁不知谁家的看家狗突然汪汪叫了起来。

项小羽与他稍稍分开,抱怨道:“还不如带着大黄来呢!就算被发现了,大黄也能帮咱们汪回去!”

“你还是想想一会儿怎么跟人解释吧。我听到人家开门的声音了。”

“就按咱们之前商量好的,我是被你胁迫来的,差点被你耍流氓!”项小羽还有心思开玩笑,“一会儿你看我的!”

宋恂:“……”

隔了十几秒,从距离他们最近的那个院子里,有手电筒的光束照出来。

“谁在那呢?”

“张叔,是我,宋恂。”宋恂赶紧应声。

“小宋啊,你大半夜的不睡觉,跑到这边来干嘛呢?”被称作张叔的男人拎着手电筒走出院子,朝着他们的方向溜达过来。

宋恂强忍着往树杈上偷瞄的冲动,若无其事道:“我来看看新分下来的宅基地,白天太忙了,只能晚上抽空看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