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大清洗
皇帝的报复来得比想象中更快、更猛烈。
景阳宫闭宫, 淑妃暂代宫务,洪尚宫虽然还是尚宫,却受到了皇帝训斥, 宫正司弃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东厂的严刑拷问。
而何娘子入了刑部,待遇也好不到哪里去,负责审讯她的是刑部老吏,手段高超却不致死。
不出一日,人不像人, 口供也拿到了。
原来, 她认为娴嫔被恭妃害死, 是因为两个小宫人“正好”在墙根下嚼舌头,被她听见, 而送饭的宫人不知为何, 没有锁上门,让她悄悄溜了出去。
这是景阳宫的失职, 除却贵妃身边最得脸面的大宫女,只是去东厂受了刑,其他全都没回来。
按照她们的说法, 原本景阳宫密不透风, 怎么可能被人利用, 贵妃十几年的经营不是虚设。
然而,皇帝此前清查妖言, 景阳宫的宫人太监也被牵扯,或是死, 或是出宫, 留下不少缺口, 只能重新筛选替补。
这就出了大漏子。
贵妃难辞其咎,只好托词病了,不再沾染宫务。
有什么好沾的呢?十余年的夫妾,到头来比不过儿子掉的一个毫毛。
能给她的景阳宫留两个心腹,已是皇恩浩荡。
皇恩……浩荡。
景阳宫外,其他宫殿也未能幸免。谁给何娘子指的路,永安宫里有没有内应,承华宫又是什么情况,全都排查一遍。
很快,几个人浮出了水面。
永安宫的敏姑姑事前给皇长子的奶娘送了两朵桂花,金灿灿的花勾起了皇长子的注意,他闹着要去花园玩耍。
之后一段时间,她行踪空白,并不在永安宫。
然而,当东厂准备提审她的时候,敏姑姑已经死了。她全身发红,起满了密密麻麻的疹子,尸体已经冷透。
这可把李太监吓得够呛,唯恐是什么新的疫病,没办法,这和黑眚太像了。
他悄悄去寻了程丹若,请她看了一眼。
“是过敏。”程丹若判断,“她应该有什么不能吃的东西,一口气吃了许多,休克而死。”
李太监连忙调查,果不其然,敏姑姑从前不吃鱼虾,可那天却使了银子,买了一篓河虾回去。
小宫人也确认,自己帮敏姑姑倒掉了满满一碟的虾壳。
她是自杀的。
消息传到田恭妃耳中,她不由回想起敏姑姑在自己跟前说过的话。
“承华宫不得不防。”
“娴嫔娘娘能受宠,岂是个简单的人?”
“娘娘,皇长子与程夫人也太亲近了些。”
“陛下于娘娘着实太苛刻。”
立时毛骨悚然。
承华宫也不曾例外,大量宫人被带走,搜查各人的房间后,发现萍儿的衣箱里有一封信,上面是幅水墨画。
她解释这是宫外的家人写的,虽然不合规矩,但无字,算不得忌讳。
可东厂并不相信,严刑拷打,还命人去抓宫外的家人对峙。
结果自然是有问题,萍儿的家人都是农户,字都不认识一个,别说画画了,毛笔都不知道怎么拿。
东厂知道钓到了大鱼,严防死守,唯恐她自尽。
惨无人道的折磨下,萍儿终于松口,这是一个侍卫给她的。他们是相好,曾经密会过几次,许下山盟海誓。
相好说他为人设计,欠了几百两银子,除非替对方做事才能保全性命,不然就要杀了他喂狗。
萍儿为了心上人,便答应了幕后主使的要求,对外传递承华宫的消息。
娴嫔早产,也是因为她说何娘子被贵妃娘娘囚禁,生死难料。
谋害妃嫔与皇嗣,她和侍卫相好自然没好果子吃。
侍卫被带走,他骨头比萍儿软,没怎么动刑就招认自己被仙人跳了,不小心玷污了一位公公的妾室,结果被要挟做事。
那位公公姓马,是针工局的管事太监之一。这是二十四监中专门为内侍宫人做衣服的部门,时常进出宫闱,与外面联系频繁。
他自然收了很多贿赂,光小妾就有三房,都是人家送的,查起来可不容易。
但石太监发话,不必查,往死里审,审到他松口为止。
马公公吃不住刑罚,松口招了,说自己没有收钱,但一直觊觎夏犹清的美色。
夏犹清伺候了他一夜,他才同意为她后面的人办事。
事情查到这里,已经基本水落石出。
夏犹清声名在外,背后是谁不言而喻,但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东厂前脚刚查出了马公公,锦衣卫就得到了夏犹清的供词。
她给出了一份名单,上面是丰郡王利用她牵线搭桥,笼络的官员名册。
段春熙翻过厚厚的纸页,不由叹息:“清娘,何至于此?”
“贱妾沦落风尘,又有什么选择?”夏犹清涩然道,“事已至此,只求痛快。”
段春熙默然。
他是皇帝齐王时的心腹,与同为齐王护卫的夏百岁自然早早认识。两人陪伴齐王一路登基,关系并不算差。
夏百岁不战而逃,被帝王处死,家眷受到牵连,没入教坊司。
夏犹清十岁不到就沦落风尘,全靠他暗中庇护多年,才没有早早接客。不然,以当时人对夏百岁的痛恨,怎会善待他的妻女?
可惜,庇护只是一时,夏犹清最终还是成为了教坊司的名人,行走于达官显贵之家。她是罪人之后,不能赎身,跟丰郡王不可谓不是一条好的出路。
但丰郡王没有走到最后。
她的豪赌失败了。
为今之计,能够痛快地死去就算是善终,若发配军营为妓,等待她的将比教坊司可怕千万倍。
“我尽量给你个痛快。”段春熙拿到了她的口供,任务就算完成了大半,连日的压力下,也能稍稍松口气了。
他分给故人之女最后的怜悯,“你好自为之吧。”
夏犹清被带走了。
诏狱的监牢阴森可怖,让她回想起了幼年时的遭遇。那时的她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一夜之间,父亲死了,家人被赶出华美的屋舍,被关押在这样狭小的笼屋里。
无法伸直腿,无法休息,所有人都用厌恶而痛恨的眼神看着她。
奶娘抱着小小的她,和姨娘们挤在一起。
然后……然后有一天,她被带走了。
她进入了教坊司。
“长得不错,是个美人胚子。”司乐是个中年男人,以几近粗暴的动作捏住她的脸孔,“记住,到了咱们这地方,甭管你以前是什么人,想活命,就老老实实地听我的话。”
夏犹清一开始不明白他的意思。
漫长的噩梦之后,她明白了。
之后的数年,她艰难学艺,从夏清娘变成了夏犹清,她游走在达官显贵间,一点点往上爬,期冀着走到顶端的那一日,能够窥见光明。
十六岁,她成为教坊司第一人。
青涩与稚嫩退去,她依旧弹琴下棋,插花焚香,好像仍旧是闺中少女。
可……不是的。
曾经的琴,弹给知音听,弹给自己听,自娱自赏,如今的花,笑给旁人看,待价而沽,砧板鱼肉。
虽然她自忖才艺不输于人,可文人墨客会对她评头论足,却不会拿同样出色的许家姑娘玩笑。
许意娘是尚书孙女,大长公主的曾孙女,将她的名字挂在嘴边,都是对许家的不尊重。
夏犹清就没关系了。
“再来一曲!”她是琴师。
“舞一曲吧。”她是舞姬。
“夏姑娘,笑一笑。”她是妓-女。
夏犹清爬到了自己所能及的最高峰,却发现一寸日光也无。
只有深渊。
她不甘心,攀附住了高大的树木,想缠在他身上生长,分尝雨露。
最开始的时候,她似乎如愿以偿了,缠在她身上的视线与欲念被驱赶,短暂地获得了清净。
尤其是怀有身孕的十个月,丰郡王将她安置在别宅,奴仆环绕,珠翠满头,令她产生错觉,仿佛自己依旧是金贵的夏家小姐。
慢慢的,她开始期待孩子的出生,期待命运就此改变,期待窥见光明。
但种种向往,在许意娘派来的奴婢后,溃散满地。
“夏姑娘,我们王妃是一等一的贤惠人儿,虽然你出身卑贱,腹中却是王爷的血脉。”仆妇的语气高高在上,犹如施舍,“王妃慈和,愿意让孩子入府,养在媵妾名下,你尽管生。”
这话好似当头一棒,突然惊醒了自欺欺人的她。
你算什么东西?
你连妾都不是。
她艰难地生下女儿,然后再也没有见她。
倒不是对孩子产生了多少母爱,只是任何一个母亲不会让女儿留在烟花之地,跟着自己沦落风尘。
许意娘抱走了孩子,赐给她不少药材和衣裳。
这种大度的做派,在夏犹清眼中,比鄙薄更刺眼。假如她的父亲还是总兵,今时今日,夏清娘未必输给许意娘。
但她更恨的还是丰郡王。
这个男人说,宗室不能纳乐户,皇帝却无所顾忌,只要荣登大宝,将来溪姐儿就是公主,你帮本王就是帮溪姐儿。
说得她好像有的选。
夏犹清应下了,如果失去了丰郡王,她也是一样的下场,如今至少、至少还算有个希望吧。
现在,希望破灭了。
她失望痛苦,但与此同时,竟生出松了口气的解脱感。
结束了。
她这地狱般的一生,应该走到尽头了。
幸好,黄泉路上不寂寞。
贤良的王爷,贤惠的王妃,你们也和我一样,尝尝从云端跌落的感觉吧。
夏犹清缓缓坐下,被墙角的阴影淹没。
-
锦衣卫按照夏犹清给出的名单,将与丰王有关的官员尽数捉拿,抄家审问。
人一多,线索就多,大部分官员没有强硬的骨头,对丰王的忠诚也有限,酷刑之下,自然招架不住审讯,吐出了一些事。
丰王的势力浮出水面。
礼部主客司主事、工部都水司员外郎、国子监助教、太常寺协律郎、刑科给事中……都是五六品乃至更低的官吏,职位并不高。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南方人。
有的出自江南豪族,有的小有才名,有的人脉广泛,他们串联出了一张名为江南官僚的巨网。
而这张大网的正中心,便是出自江苏昆山的许延,许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