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我妻薄情 > 第335章 心魔多

第335章 心魔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十月的贵州短暂地迎来了晴天, 可赤硕却因为梦见了母亲,心情一落千丈,每天都阴着脸。

他娘在他岁数很小的时候就死了, 什么缘故,赤硕到今天也没弄清楚。他只隐约记得,她被人拖走的时候, 好像一只撕碎的蝴蝶, 身下蜿蜒出一道又长又黏的红痕。

她可能不是苗人,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外祖父。

她总是在哭,不会耕作, 不会做饭,也不参加祭祀。

照顾他的婆婆总是说,她是个不祥的人, 因为她来寨子的那年,遇到了罕见的干旱, 千里赤地,又化为泽国。

赤硕和母亲并不亲近, 她很不喜欢他,每次看见他都会尖叫, 然后躲回屋里,永远不会像别人的母亲一样, 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他曾经很嫉妒赤韶,她从生下来就被娘抱着, 到三岁多还不会走路。

然后呢?

忽然就记不起来了。

“赤硕。”黑劳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他骑马赶上来,打量着赤硕, “你在想什么?担心官兵?”

“官兵有什么好担心的, 他们走得进来?”赤硕藏起了自己的异常, 表现得满不在乎,“我在想要怎么处理那群没用的家伙。”

黑劳笑了:“总要让其他人引以为戒才好。”

赤硕点点头。

当夜,扎营在林。

赤硕今天没吃野菜汤,他有过乱吃果子上吐下泻的经历,谨慎地只吃了烤肉和干粮。他长在山里,自然知道干净水源的重要性,所以也没有喝生水,而是喝起了珍藏的酒。

大家都知道,在山里赶路,酒比水安全。

赤硕拧开酒囊,刚准备抿两口,黑劳就瞧见了,递过一个竹筒:“来点儿。什么酒啊?”

“果酒。”赤硕不动声色地给他倒了小半杯。

黑劳浅尝了口,似乎觉得不错:“你们赤江酿酒的本事不赖啊,干杯。”

赤硕不想得罪这个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家伙,或者说,他其实有点畏惧对方,顿了顿,举起酒囊和他碰了碰,也抿了两口。

黑劳道:“汉人不会在山里待太久,肯定会带走青壮,这会儿寨子里多半是老弱妇孺,我们不用花费太大的精力,最要紧的还是处置为首之人,杀鸡儆猴。”

“杀了说不定会惹众怒。”赤硕很犹豫,“换人就行了吧。”

“当寨主的,哪个在寨子里没点威信?”黑劳嗤之以鼻,“人不死,就算被你赶下台,等你走了还不知道什么样呢。”

他不动声色道,“你说是赤江的首领,可下头的寨主都不是你的人,兄弟,不是我挑拨,头领不是你这么当的,我们不是汉人,不搞什么教化怀柔那套。谁的拳头大,大家才服气啊。”

赤硕一时犹疑。

黑劳说的不无道理,苗人是不讲什么教化仁义的,谁最厉害,谁就是首领,以前部族的首领都不是子承父业,时常换人。但汉人讲究传承,还给他们编了家谱,土司继承都要看血缘关系,他们认可才能上任。

久而久之,就习惯了这样。

下头的人也不是都服他,只不过他们家除了赤韶就没人了,才决定奉他为首领。

近日发生了太多事,底下人积累了许多不满,或许,他是该做点什么,提升自己的威望了。

是夜。

赤硕躺在简陋的营帐中,又有了熟悉的僵硬感。

身体无法动弹,地上的小人扭动爬行,像一条被砍断的蚯蚓,也像预备破茧的蝴蝶。红色的液体晕染开来,刺激着他的神经。

头痛,恶心,想吐,一片眩晕中,他看见金色的碎光。

一颤一颤,亮晶晶的,好似阳光的碎片。

他推开门,看见一个模糊的女人。

她张嘴说话,赤硕却一个字都听不懂。

血泪从她脸上淌下来,她伸出手,扑过来抓他。

赤硕想跑,身体却无法动弹,眼睁睁地看着她靠近,再靠近——

--

程丹若回到了安顺。

鲁郎中还没回来,新上任的夫子金仕达向她回禀了一个好消息:她不在的时候,四个宁寨的人又下山进行了一次交易,看病的人也变多了。

而宁谷和宁溪的寨主,想再见她一次。

程丹若道:“可以,过个三五日吧。”她这两天得先做青霉素。

金仕达点点头,但没打住话题。作为军师,他得表现一下自己的能耐:“眼下秋收已经结束,此时专程来寻夫人,怕是打上了药材的主意。”

程丹若笑了。

她搞义诊、收药材,不仅是为了恢复经济,安抚人心,更是请君入瓮——汉人提的生意,他们谨慎起见,未必会应,可自己想到的就不一样了,会更积极得去促成。

金仕达见她笑,心里有数了,由衷敬佩道:“夫人高明,黔地深山多水,草木丰盛,很适合栽培药材。”

“适合是一回事,”程丹若却叹口气,中肯道,“能不能做好是另一回事了。”

以贵州的条件,最适合的是旅游业,但古代等于做梦,其次是租地放服务器,也做梦,下一个是发掘矿产,继续做梦。

唯一可实现的依旧是农业。

粮食不成,蔬菜倒是气候合宜,可老百姓谁家没有三亩菜地,她在京城吃菜都有庄子专门供应,哪里需要到外头买?

有市场且条件跟得上的,只有中药材的栽培种植。

药材和其他瓜果蔬菜不同,苹果好不好吃,都只是水果,药材好不好却关乎到药性好坏,很考验气候和土地。

且中药需要炮制,炮制后的半成品或成品适合长途运输,储存运输难度就大大降低了。

但这不意味着好做。

怎么利用土地,既能栽培药材,还不妨碍粮食?怎么照顾药材,免于虫害?怎么采摘不同的药材,最大程度保留药性?

“要付之行动,困难重重。”程丹若问,“你可有良策?”

金仕达早就想过,不紧不慢道:“在下认为,可与贵州各商铺联合,就如夫人在大同时所做的,成立一家新的商号,专管收购药材。”

“还有呢?”

“夷民不知教化,可令人教习文字,传授道理。”金仕达道,“本地儒生多贫苦之辈,若夫人愿予束脩,想来他们不介意留下讲学。”

程丹若问:“你觉得清平书院的学子如何?”

“清平书院为心学子弟,再合适不过。”金仕达赞不绝口。

昔年阳明先生在龙场驿讲学,不少听课的学生就是夷民,有这桩前因在,有的是人愿意效仿先贤,也不会有人对此有任何意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她话锋一转,切入正题:“那教化和药铺又有何关系?”

金仕达早有对策,回答道:“不妨以药铺的名义创办义学,资助学子赶考。”

本地商号资助举人进京赶考是司空见惯的事儿,毕竟离进士只有一步之遥,一旦压中,今后自有照拂的地方——宝源号之所以能和崔阁老搭上,就是当年鲍老爷子风险投资成功,结下了缘分。

“这是个好主意。”程丹若不吝肯定,但道,“药材生意没那么容易做,你也瞧见了,从苗人手里收购的药材,质量参差不齐,数量也不多。

“生意人看的是钱,赚不到钱就让他们出钱,一次两次兴许肯给面子,次数多了谁肯当冤大头?且这事得细水长流地做,得人人得好处,不可竭泽而渔。”

金仕达问:“夫人的意思是?”

“我先做,他们看见好处,自然就愿意来了。”她平静地说。

金仕达愣了愣,思考了会儿,委婉道:“夫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药材都是年份越长,效果越好,一年半载的怕是难见成效。”

言下之意便是,前几年就是赔钱,等能赚钱了,你人也未必还在这儿,四舍五入等于打水漂。

“先试试,亏不动了再想别的法子。”和朝廷哭穷,骗大户投资,或者干脆杀两个贪官抄抄家,都是办法。

程丹若心态平稳:“在此之前,至少修两条路,令其开辟驿道,不然就没什么好谈的,让他们继续刀耕火种去吧。”

顺德夫人为什么能得朝廷获封?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开辟两条驿道,联通川、黔、湘,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也大大增加了大夏对三地的控制力。

再直白点,有了驿道,就能行军,就能运粮,平叛就能走大道,不需要翻山越岭了。

金仕达知晓个中利害,不由道:“夫人若能促成此事,功在千秋万代。”

“行了,歌功颂德的话,后人说才好听,现在说不过是自吹自擂。”程丹若决定直接点,省得隔三差五就听马屁,“你先和他们谈谈,试试他们的口风,最好两家分开谈,告诉他们我只打算选一家。”

金仕达咽回了吹捧,改换画风:“在下明白了。”

“那就好。”程丹若道,“你我主宾,各取所需。”

金仕达拱拱手,下去办事了。

程丹若暗暗松了口气。

有个能说会道的下属真的很重要,至少她不用像在大同那会儿,面试个商号都要亲自出马。

可惜只有一个能用的。

从哪儿再抓几个劳动力呢。

程丹若沉思许久,决定随便逮两个试试。

“林桂。”她叫人,“去把清平书院的学生叫来,就说我有事相询。”

“是。”

半个时辰后。

程丹若在正厅接见了书院的学子。

他们一共五人,为首者是个二十多岁的秀才,衣着俭朴,但眉间不见自卑,进屋时飞快睃了眼环境,见没有其他男性,稍微走近便立住了。

第二个则是穿绸衣的年轻人,神采飞扬,腰间佩剑,活脱脱的富家子弟,进来后颇为大胆地瞅了她两眼。

中间两个规规矩矩,眼神不乱瞟,眼底有些微的疑惑。

最后一个身材高大壮实,与其说是儒生,更像武夫,腰间配的也是刀而非剑,虎口有茧。

但无论是谁,表情都有点紧张。上回人多,且有鲁郎中等人作陪,倒还能维持从容,今天只有他们,难免忐忑不安。

——谁也没有和这样的女眷打过交道。

该像对母亲或岳母一样恭敬吗?她年纪看着也不大,更像嫂嫂阿姐,可又不能如姊妹一般随意。

这可怎么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