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我妻薄情 > 第333章 人之性

第333章 人之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谢玄英扎扎实实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在晨光中自然苏醒。

连日的疲倦并未随着短暂的深眠而远去,他仍然觉得累, 身体沉甸甸的,没什么力气。没有睁眼, 下意识地摸向怀中, 却没碰到熟悉的荷包,取而代之的是柔软温热的肌肤。

噢,对, 若若来了。

他收拢手臂,与她贴得更紧密一些。

模模糊糊又回笼了片刻,这次,谢玄英正在清醒了。他眨眨眼,润泽眼球, 低头看向怀抱, 程丹若侧卧在他身上, 大腿在腰间,有点分量。

他挪开她的手脚,准备起身, 可上身撑起一半,头皮却倏地扯痛。

低头看去,两人昨儿洗过就睡下, 头发没梳理好, 这会儿你缠我、我缠你,全都绕在了一起。

谢玄英抓起发结研究了会儿, 拿过枕畔的刀, 割断两簇缠绕的头发, 装进贴身的荷包。

转头对上双初醒的眼睛。

程丹若捋着鬓边断了一茬的头发,拧眉:“你做的什么好事?”

“结发夫妻,解开不吉利。”谢玄英振振有词。

程丹若无言以对,这人迷信的时候真迷信。

懒得理他。

她系好衣带,穿袜子套鞋,预备起床。

出门在外,依旧是男装打扮,今儿穿的是青莲色直身,绿得好比手术服。而谢玄英穿的是青色蟒服,绿得很低调,金纹很闪烁,好在外头还要穿甲胄,多少遮掩掉一些光泽。

程丹若提起一件齐腰明甲,哪怕是半身的背心,分量也相当可怕:“你每天就穿这个?”

“这算轻的。”谢玄英接过,让柏木和松木服侍着穿上,两幅战裙系在腰间,可以保护大腿,又不妨碍日常活动。

程丹若只见他穿过一次全甲,审美非常古代,威风赫赫,无比醒目,仿佛人群中的靶子。但所有将领都这么穿,以显威仪,稳定军心。

她瞅了两眼,承认道:“挺好看的。”

他微不可见地弯弯唇角。

今天的早饭是面条,加了鸡蛋,说不上好吃说不上难吃,不过对付一顿。

吃过饭,便各自分开干活。

新兵到岗,谢玄英得分配下去,让他们抓紧时间融入集体。而程丹若则毫无悬念地去了伤兵营。

人很多。

她自己提着医疗箱,找熟悉的大夫询问:“有没有谁因为伤口化脓,高热不退,病情严重的?”

大夫们见到她来,大喜过望:“有有,这次伤得人不少,也缺药。”

“昨天我带了一批药材来,你们去问问。”程丹若说,“来个人,带我去看看那几个重病的。”

“我带您去。”红斑妇人瘦了一圈,“有八个快不行了。”

程丹若蹙眉:“这么多?有没有疑似疟疾的?”

“有。”妇人谨慎回答,“听说之前在山里,有人高热畏寒,间日发作,是疟疾之兆,谢将军便让他们留在原地,每日服青蒿汁,大约三五日后,他们自己回来了。我们又给他们用了截疟七宝饮。”

程丹若微微颔首。

疟疾的症状十分有特点,都是间日发作,先乏力,再畏寒,然后发热,到一定时间热度消退,过两天又重新反复,具有周期性。

因大多是正疟,她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提前叫人采买了大量青蒿——这在中药里被称为黄花蒿,每半两一包,捣碎绞出汁,发作前一个时辰服用,连服三日即可。

众所周知,青蒿素治疗疟疾,但青蒿单方的效用有限,容易复发。

优点是单方简便,用不同颜色的纸包分好,不识字的老百姓也可以自己煎服。

而截疟七宝饮是时下治疗疟疾的方子之一,药材是:常山、草果、厚朴、槟榔、青皮、陈皮、炙甘草。

其中常山是治疗疟疾的主药,就长在云贵川一带,倒也收足了。只是怕士卒们自己搞不清,乱煎乱服,故而只在伤兵营里用。

要是有奎宁就好了……程丹若心下叹息,从金鸡纳树的树皮里提取奎宁虽然不容易,但勉强还能试试,青蒿素就没这条件了。

算了,至少还有青蒿。

她没再纠结,走进了重危病房。

里面躺了十来个人,病床是东拼西凑的床板、门板、柜门,再铺张草席。

老婆婆脸上蒙着口罩,正轻轻拍着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他浑身发烫,脸很红,含含糊糊地喊:“娘,俺不孝,不孝……”

听口音,居然是北方来的。

老婆婆拍着他的身体,嘴里哼着山歌,也听不懂词儿,可就是这样的拍抚,让这个少年慢慢平静了下来,昏昏沉沉地入睡。

其他病人一声不吭地躺着。

之前,他们对营里的女人十分不满,又老又丑,不“得用”,不说慰劳军士,连洗衣缝补都是自己做。因而有不少人动过坏心思,夜里摸过去想沾点便宜,没成不说,还被逮住一顿好打。

那时他们多少同情对方,男人想女人,天经地义,用得着这么严格吗?要怪也只能怪上头的人,干啥弄几个娘们过来招人馋。

可此时此刻,一种陌生而酸涩的情绪涌上心头。

童年的往事浮现:母亲抱着自己,顶着烈日背到田里;大姐给自己喂饭,嚼碎了吐到嘴边;阿奶老态龙钟,牵着他走在田埂上,给父亲母亲送饭……

她们的手掌粗糙而温暖,她们的话语遥远如梦中。

为什么伤兵营里会有女人?

因为每个人都是娘生的,在最脆弱的时刻,人便会想念母亲的怀抱。

一片寂静中,程丹若开口:“都在这儿了?”

红斑妇人说:“都在这儿了。”

程丹若点点头,不轻不重地说:“我带了新药过来,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用,先试试。”

她打开药箱,里面是即将过期的青霉素。

条件所限,青霉素的保质期很短,她这次专门跑到永宁,有一半的原因是想用掉这批青霉素。

这一批的质量不错,是她为谢玄英准备的,他既安然无恙,药也得物尽其用,不能白放着浪费,谁敢上了救谁。

兴许是因为之前的震撼,病人听出了她是个女人,但没吱声。

程丹若拿出针筒,挨个给他们做皮试。

--

谢玄英召集属下,把新兵遵照战损的比例分配下去,又说了夕照的援兵:“县里住不下了,让他们驻扎在城外,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众人应下。

“我一直说,有功赏,有过罚,这次也不例外。”他不多废话,开始宣布这段时间以来的功劳。

田南从副千户升为千户,张鹤赏银,李伯武和屈毅没动,只是记功,等胜了再统一领职。

主要是下头的人。

原来的小旗、总旗死了的,由队伍中记功最多的升任,没到升职但立功的,先发赏钱,犯错逃跑的,降职或打发到民夫队伍,严重违反军规的,比如在寨子里骚扰苗女,或违反军令虐杀妇孺的,砍头处死。

值得一提的是,黎哥因为斩首十余人,谢玄英遵守诺言,免除他罪囚的身份,升他为小旗。

虽然只能管十个人,可他已经彻底翻身,前途有望。

而升职最快的不出意外是杜功。他从普通的军士升任为总旗,管五十人,没有赏钱,但他没有一点儿不满。

升为总旗,是方便管人,不赏银钱,证明上头准备重用。

众人皆无异议。

“张鹤留下。”谢玄英叫住了预备离去的张鹤。

其余人识趣地加快脚步。

屋舍登时空旷。

“公子有何吩咐?”私下场合,张鹤改用旧日称呼。

谢玄英敲敲桌子,慢慢道:“这次,你立的功劳不小。”

杜功和黎哥是各有斩获不假,可他们都是张鹤之前训出来的,攻寨时,他指挥得当,不贪功冒进,记功劳看的是集体,他的功劳可不止二十两银子。

“属下明白。”张鹤平静道,“能得到赏金,属下已经很满意了。”

谢玄英微不可见地叹口气。

他压住张鹤,没有别的缘故,只因为他的出身。

张鹤是奸生子。他的母亲不是父亲的妻、妾、婢,而是在外避雨时,为人所奸的不幸女子。

原本母亲回家就要上吊,可外家只有女儿,没有儿子,恐断后,便死活求她活下来,为家里留个香火。

于是,他母亲忍辱偷生,生下了他,得知是男孩,夜里便偷偷走出家门,投水而死。

张鹤从小在旁人的非议和歧视中长大。他父亲是大户人家,妻妾成群,不认他这个奸生子,而律法也不保护他——没有当场指认奸夫,便不算数。

而外祖族里因为他母亲没有及时自尽,保全名节,认为侮辱门庭,连带着鄙夷外公一家,他走在街上,都会被人投石子,骂“野种”。

因此,长到十来岁,他就离开家门出去闯荡。

张鹤生得端正,体型修长,俊秀过人。这等外表是不缺人追捧的,曾有一县丞见他貌美,招他做门子,算是个长随。

不幸的是,县丞有不轨之心,多次骚扰,他不敢得罪,也不甘相从,干脆接了县中剿匪的任务,离开了事。

县丞以为他死定了,没想到张鹤居然杀了通缉的强盗,还救了一对母女。

若是才子佳人的小说,此时该“救命之恩,以身相许”,可人家打听到他的出身不光彩,怕他挟恩图报,提出举荐他认识一位贵人。

张鹤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这位贵人就是靖海侯身边的护卫,是母女的亲戚,他考校过后,觉得张鹤仪表出众,机变灵活,是个可塑之才,遂将他举荐到了谢家做护卫。

一晃七年了。

谢玄英身边的亲卫最低也是个副千户,从五品,唯独张鹤是百户,六品而已。

不是不想给他升,是他这个出身饱受歧视,品阶低些还好,谢玄英压得住,给得太高,必定会被人认为影响太坏。

倘若传出去,下头的人也不会服他。

“府里的人对你的身世所知不多。”谢玄英斟酌道,“贵州正在清理军籍,你若放得下,倒也不失为一个机会。”

奸生子也有继承权,就看父家认不认,张鹤已经混出点明堂,想认祖归宗未必不成,只是得等他认回家里,才方便安排。

但要是不想认,借这个机会入籍贵州,回到京城清清白白做人,也是条出路,全看舍不舍得。

然而,张鹤没有分毫犹豫,立时道:“公子,我外祖父和外祖母均已过世,我并无他念。”

谢玄英问:“想好了?”

“想好了。”张鹤斩钉截铁道,“我母忍辱偷生,我宁可姓张。”

谢玄英顿一顿,颔首:“你想明白就好。你今年也有二十三了吧。”

“是,公子好记性。”

“可有字?”

张鹤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请公子赐字。”

“就叫高松吧。”谢玄英缓缓道,“高松如鹤,向来不群。”

张鹤低头,掩住眼底的泪光:“多谢公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