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大佬爹今天也在垒坟头 > 第36章 第036章

第36章 第036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036章

在安堂叔的解释下, 安父才将事情的经过了解了个七七八八。

原来,客栈的东家甚至不是最近没出事的,具体过世的时间, 连安堂叔也不知道。毕竟, 客栈只是那位过世老东家名下的其中一份产业而已。就不说这家客栈了, 哪怕把整个昌平镇所有的产业加一起,只怕都不算什么。

也因此, 老东家过世之时, 压根就没通知底下那些人。横竖家产都由少东家继承了, 在昌平镇的房舍店铺, 包括附近乡下地头的几百亩田产, 仍是按着旧例来。租客知不知道主家的事儿,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谁知, 少东家会临时改了主意, 决定兜售昌平镇上的全部产业。

“……说是年前才起的念头, 本来腊月里就要通知我们的, 可不知道中间出了什么缘故, 还是负责的管事想让我们过个好年,一直没给消息。年前, 本来也是交租的日子,迟迟没人过来收租, 我还纳闷来着。只是一直以来都是东家派管事来收租的, 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上哪儿交租子, 就这样拖到了现在。”

安堂叔说起这事儿也是满心的懊恼。

其实这也怪不着他,本来嘛, 收租就是应该房东上门收的, 尤其他是从前任老板手里接过的客栈, 从头到尾就没见过真正的东家。

当然,这放在安卉他们上辈子,确实有些不太合理。无论是房产还是店铺,一旦换了租客,那是必须跟房东重新签订租赁合同的。二房主则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但搁在这个年代里,哪怕本朝的律法已经相当健全了,但租赁终究只是个小事儿。像安父在购置房舍时,那是要跟原房主一起去县衙门里,在文吏的见证下,签订买卖契约,并由官衙门盖上红戳子后,这桩买卖才算是正式完成了。

可租赁真没那么麻烦啊!

安堂叔在接手客栈时,是从上任老板处拿到了一份租赁契约,这也算是合理合法的。

等到那年的年底,大概是腊月上旬,东家就派了管事过来收下一年的租金。安堂叔也是在对方上门收租时,跟他说明了情况。对方表示知道了,收了房租后就离开了。

一连七八年时间过去了,每次都是类似的情况。当然,来收租子的管事并不一定是同一年,但每次都会带上主家的信物,表明身份。

况且,整个昌平镇像安堂叔这样的租客还有不少,当周围处境相当的人都做出同样举动的时候,身处在这个环境里的人,是不可能察觉到异样的。

大家都默认了这个法子,还暗地里感谢东家厚道,多年以来从未涨过租金。

谁知,年前情况突然有了变化,到了腊月里,该上门收租的管事竟然没来。

安堂叔也询问了其他人,大家都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别看这些人好像都是生意人,但生意人跟生意人之间的差距那也是很大的。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都跟安堂叔的情况相似,属于租赁了铺面做点儿小生意,可能不是很赚钱,但养家糊口却是没什么问题。

“我跟他们也商量过,想着可能是东家那边年前太忙活了,没能顾得上昌平镇这边。最后,我们决定把租金备好,就放在身边,哪天管事上门收租子了,立马能够给人家。”

不然咋办呢?安堂叔连对方姓啥叫啥住在哪里都不知道啊!

说到这里,他也是满脸的懊恼:“你说我当初咋就不多打听打听呢?这好端端的……”

安父打断道:“别后悔了,先说眼前的事儿。他们说要卖掉客栈,卖多少?买家找好了吗?如今都二月里了,房租怎么算?”

“房租不收了,限我们这个月搬离。”安堂叔抹了一把脸,“其它的事儿我就不知道了。”

“不知道就去打听。别的不说,咱们镇上根本就没人能一口气吃下那么多的铺面,更别说还有乡下的田产了。”

“好,我再去打听打听。”

眼见安堂叔要走,安父赶紧叫住他:“打听清楚了,卖多少钱,如果是急着出手,价格不可能很贵的,可能会远低于市场价。如果比市场价低了两成,你可以考虑买下来。钱不凑手,我这儿有。”

“哥……行,我仔细打听清楚了!”

安堂叔来时满脸的慌乱,走时倒是有了些底气。想起家中的老娘,还有怀孕即将临盆的妻子,他必须撑起这个家。

刚才,安堂叔过来时,安卉也是在前头的,只是看老爹和堂叔在谈论正事儿,她才一直没吭声。眼见堂叔走了,她才狐疑的看向她爹:“像这种随意撕毁契约,合法吗?”

“哪有什么契约。”安父毕竟接触的人更多一些,自是知道里头的弯弯绕绕,“就拿咱们之前租的半拉小院子来说,不过就是找个中人做为见证,立个字据而已。可字据里写的只是每个月的租金要多少,没有详细的写清楚违约赔偿。说白了,要是哪天房东老太太把咱俩赶走,也照样没地儿说理去。”

“这么夸张?”

“那可不?再说了,不是还饶了两个月的房租吗?这年头,房东只要没坑租客的钱,就算今天晚上突然告诉你,明个儿天一亮立马走人,那你也没办法。”

安父说的当然有些夸张了,而且这只是适用于普通的房舍或者做小买卖的铺面。假如是县城里那些开大酒楼的,人家还是很精明的,会提前做些防范,譬如多花钱去官衙门盖红戳子。

预防的措施是肯定有的,就看你有没有提前做了。

但很显然,安堂叔什么都没有做。像他这样的情况,就算告到县衙门,也是没有任何胜算的。

如今,只能看对方出价多少了。

像这种急售的房产,按理说肯定是低于市价的。之前房东老太太为了给她儿子凑路费,也是想用低价卖掉半拉小院的。只是,房东老太太人好,提前大半年跟安父打了招呼,并且愿意优先卖给安父。当然,最后买卖是没成,不过结局还是好的。

等于说,像这类情况,结果怎样得看房东的良心了。

……

没过几天,安卉就知道那位少东家没心了。

也不是对方故意为难或者别的什么问题,而是对方打包出售了昌平镇以及附近乡下地头的全部产业。

给的价格还是相当公正的,一共一千二百两银子,其中八百两是用于购买田产的。

昌平镇附近有不少肥沃的农田,而在这个年代里,田产的价值是要高过于房产的。也就是说,宅基地不值钱,能产粮食的田产才是真的值钱。

上等肥沃农田,二十两银子一亩还是有价无市,偶尔出现在市场上,也会被人立刻购入。对方一口气出售了四百二十亩的田产,当然不可能所有都是上等的,但总得来说,都还是相当不错的。

八百两银子购买四百二十亩的好田,怎么看都是良心价。

至于镇上的这些房产铺子,包括安堂叔的客栈在内,一共有十余个。有大有小,有地段好的也有地段差的。

但不管怎么说,四百两银子买这些是绝对划算的。

要知道,当初房东老太太想卖她的半拉院子,也需要二十两银子呢。

可问题是,单看都是合算的,合在一起,一共一千二百两银子,谁出得起?反正安父是没钱的。

有钱他也不会一口气买下那么多产业的,他是个风水先生,不是来古代玩大富翁游戏的!

在情况愈发明了之后,安堂叔面无死灰。

其实这几年他也是攒下了一些钱的,但因为去年娶了媳妇儿的缘故,又是修缮了客栈,又是置办了聘礼,之后他媳妇儿还怀了身孕,眼瞅着孩子就要出生了,提前准备一些东西实在是太正常了。

也因此,积蓄还是有的,但数目真的不多。

本想着这家客栈市价可能值一百两银子,东家急售肯定得折价,自己有几十两银子的积蓄,再跟安父借一些钱,还是可能买下来的。

结果却是一千两百两银子……

“有没有想过找人凑?”安父确信东家那边是真的急需用钱,要不然不会做这种亏本买卖。甚至他推测,昌平镇只是东家的其中一部分产业,可能早在年前,东家就已经兜售了其他地方的产业,这绝对是出大事了。

他只可惜联络不上那些人,不然这单绝对血赚。

“来不及了,东家已经找到买主了。”安堂叔绝望极了,“大夫说,我媳妇儿下个月就要生了,这档口我也不可能去找东家,怎么办啊……”

安父面露诧异。

早先他还觉得,昌平镇上不可能有人吃得下这么大的单子,结果对方已经成交了?再一想,他大概明白了。

那位东家的身份地位,可能是远超他们想象的。这根本就不是准备出售家业通知租客,而是一切办妥之后,才打发他们离开的。至于中间损失的租金,也没打算要了。

说白了,对方就没把安堂叔这些小租客看在眼里。

……怎么办?更心动了。

“先把你媳妇儿安置下来。”安父定了定神,把满脑子的挥着小翅膀的金锭银锭先抛到脑后,让安卉看着铺面,自个儿则拽着安堂叔回去,“我和小卉原先住的那个小院子,应该没那么快重新租出去。我陪你回去,跟老太太商量一下,正好那里的东西也都是齐的,把行李搬过去就能住人了。”

安堂叔本来都已经陷入了绝望之中,主要是他本身也才二十多岁,哪怕这几年在镇上做着买卖,可他那个客栈特别小,档次也很低,接待的都是一些普通小老百姓。

真就是属于糊口的买卖啊!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突发状况,他根本就无力招架。

好在,安父最近没出远门,领着他先去找了房东老太太。老太太已经知道了街面上发生的事儿,一听安父的说辞,立马转身去找钥匙,让他们先搬过来,旁的事儿都好商量。

花了半天工夫,客栈那边的私人物品被搬了回来,人也先安置妥当了。

至于客栈里的其他东西,要搬也是可以的,但除非再做客栈买卖,不然那些东西也没啥用。负责处理这些事儿的管事倒也厚道,明确的表示,按照东家的说法,等新东家过来后,会贴补原先的租客一笔钱,如果没有贴补,可以把东西都拉走。

甚至管事还说,如果新东家没打算自个儿做买卖,仍然可以把店铺租给原先的租客,但这个他没办法给予保证。

不管怎么说,退路还是要找好的。

在安顿到小院子里后,安堂叔的情绪明显好了很多,至少不会发生被人扫地出门的情况了。他本人是无所谓,但他母亲年事已高,妻子更是身怀六甲,尤其如今才二月中旬,天还冷着呢,真要是流落街头了,不定会出什么事儿。

安父安慰他:“往好了想,万一新东家只是置办产业没打算自个儿做买卖呢?再说了,昌平镇还有很多铺面,到时候再租个铺子,重新把买卖操持起来也是可以的。没了他张屠夫,咱们还能吃带毛猪?”

“我知道了,哥。”

眼见儿子被安抚住了,傅老太很快也打起了精神来。

正好,安家原本居住的小院子,她也是熟悉得很。以前她就没少在这里的灶屋折腾安卉呢,加上安家搬走时,像大铁锅这种笨重的东西都没搬走,她又把客栈灶屋里的锅碗瓢盆都搬过来了,立马撸起袖子就开始做饭,

在几天里,虽说时间不长,但大家也都是饱受煎熬。那种不知道前路在哪里的感觉,颇有些像她当年带着年幼的儿子和不多的行李,跑到昌平镇来求生的感觉。

不过,非要说的话,再难还能难过那时候吗?她年岁也不是很大,儿子还不到三十,儿媳妇也快要生了,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这母子俩打起精神后,余氏面上的惊惶也没了,横竖她本来就是个软性子,听丈夫和婆婆的总归不会错的。再说了,她下个月就要临盆了,确实不用想那么多。

安顿好堂弟一家人之后,安父转身离开小巷子。

没曾想,在快走到巷子口时,却看到一群闲得腚疼的大娘婶子在那儿瞎逼逼。说的就是眼前的事儿,毕竟再没有什么比身边发生的狗血事情更有吸引力了。

而打头说闲话的,就是田大娘。

田大娘是面朝巷子口背对着巷子的,因此没看到安父从巷子里走出来。

“我那个侄孙女哟,那就是个没福气的!当初我咋说来着?哎哟,就算是我娘家人,我也要说实话。那会儿我是想把她说给安卉她爹的!你们想想啊,安家就这么一个小闺女,都那么大了,十几岁了!这不是转眼就要出门子吗?她要是嫁过去了,家业不都是她的吗?就是个眼皮子浅的!”

“小姑娘家家的懂个啥?她一个黄花大闺女,肯定不乐意嫁给带孩子的鳏夫。一进门就当后娘啊?那后娘是好当的?”

“难当就难当啊!安卉都多大了,忍两年不成吗?再说了,换你你是愿意跟一个十来岁的小丫头对着干,还是跟那个难缠的傅老太对着干?闺女是可以嫁出去的,婆婆才是要了老命了!”

“对对,小卉那孩子看起来傻乎乎的,哄哄又不难。那老太太才是真麻烦!”

田大娘的朋友当然是跟她年岁相仿之人,几乎没一个人年轻时候没受过婆婆的气。很多人都是在婆婆手底下过了几十年苦日子的,还有倒霉的,是既有极品婆婆又有难缠小姑子的。这么一看,安卉这么个小丫头片子确实没啥了。

关键她看起来傻啊!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其中最感概的还是田大娘的娘家侄孙女。

安父去年置办了新房舍一事,街坊邻里那可是太清楚了。房舍还在建造时,就有不少人跑去看过。而在月初的乔迁宴上,安父本着生意人的习惯,也是邀请了街坊邻里去赴宴的。

对比一下安父和安堂叔,几个老婆子吧唧着嘴,哼哼唧唧的表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正巧听了个全场的安父:……

他突然重重的咳嗽一声,惊得那几人几乎原地跳起来,随后他怪叫一声:“田大娘!你家是不是出事了?”

田大娘本来就受到了惊吓,再一听这话,顿时面色大变:“啥?啥事儿?我家没事儿啊?”

“没事儿?可我看你印堂发黑,明显就是不太对啊!我仔细看看……哎哟,这肯定是出大事了,我瞅着比钱大富当初还要可怕。你有麻烦了,你家即将大祸临头!”

几乎话音刚落,原本簇拥着田大娘的另外几个大娘婶子,就跟触了电一样,飞快的跳了开去。

就不说田大娘了,连安父见状都愣了愣。

“这啥意思?不是啊,她印堂发黑,是她出事,或者她家里出事,这玩意儿又不是传染病,还带传染的啊?”

另一位大娘颤颤巍巍的道:“还会传人啊?”

没等安父开口,几人已经作鸟雀散,在飞快逃离的同时,还隐约听到她们在说,要传人啊,别跟着一起倒霉了,得赶紧避开一点。

安父无言以对。

这可真是现实版的塑料闺蜜情啊,真没看出来刚才她们还聊得如此欢腾。

“安大师,你刚才说的是真的?那有没有什么破解之法?……你不会是哄我的吧?”田大娘猛的醒悟过来,这主要是因为她真不觉得自家能出什么事儿。

安父心说你猜对了,可惜没奖励。

但为了避免挨打以及让她多担心两天,安父猛的拉下脸子:“既然田大娘不愿意信我,又何必询问我?倒显得我上赶着骗人,告辞!”

溜了溜了,赶紧溜了。

要不怎么说凑巧呢,前阵子安父还觉得没人给他买卖,这不买卖就来了。而且还是个性急的,在店铺那边没找着人,居然直奔巷子来了。

余耀宗从马车上跳下来,立马给安父作揖:“我是听令爱说,您来这边了。大师,我有要事同你说。”

安父给了他一个来得正好的眼神:“你姑刚还质疑我的能耐呢。你帮我解释一下,我到底是不是骗子。”

姑?

顺着安父的目光,余耀宗看向了田大娘。

他当然认识田大娘,还因为之前安父上眼药一事,跟自己的父兄提过这个人,大意是以后不用往来了,包括族长那边他也打过了招呼。这事儿并不难,毕竟本身就不是一支的,只能说是同一个祖宗。再说了,这年头女子一旦出嫁了,跟娘家逐渐没了来往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儿。

本以为这事儿就结束了,没曾想还有后续。

余耀宗轻飘飘的看了一眼后,正了正神色对安父拱手道歉:“不过是个无知老妪,大师何必在意?权当她不存在便是了。”

“无知老妪?这话我赞同。”安父点了点头,“行吧,去那边茶馆坐一下。”

这是同意了两人私下见面说事。

当下,余耀宗恭恭敬敬的让安父先请,随后快步跟上。

田大娘又气又急,心下还惧怕得很。安父早就不是两年前刚搬来时候的外来户了,他在昌平镇上已经是很有名气了,也被证实确实有些手段。被这样的人指着鼻子说印堂发黑,她没被直接吓死都算心理强大了。

然而,眼下她也没办法直接追上去问,看余耀宗那模样,明显是有要紧事情相商的,她上前非但讨不了好,说不准还能被娘家人记恨。

可不问个清楚明白,她也没法安心啊!

突然,一个念头涌上心头,田大娘急急返身回家问儿媳妇:“你不是说傅老太婆他们搬到了安家原本住的院子里吗?是吗?对对,肯定是,不然安大师也不会从巷子里出来。”

说罢,不等儿媳妇反应过来,她就收拢了一篮子鸡蛋并一些其他食材,跑到了安家原先住的院门口:“老姐姐,我来看你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