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大秦相国夫人 > 第114章 一一二

第114章 一一二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112

转天上午。

子芈公主——现在该称呼为芈夫人,忐忑不安地走下马车,步入咸阳一隅的学堂。

她刚进门,女官子嬴就匆忙迎出来。

“芈夫人,你怎来了?”子嬴惊讶地开口。

“我……”

她住在咸阳宫,每天都要去太后面前请安,自然也是日日与子嬴相见。赵太后很满意这位年轻貌美性格单纯的儿媳妇,因而子芈见到子嬴,虽有犹豫,但到底是把对方当自己人。

于是子芈嗫嚅道:“我,我可能是招惹王上厌烦了。”

子嬴一顿:“芈夫人为何如此作想?”

“近日我在读秦律法,书上好多内容我完全不懂,就去询问王上。”子芈沮丧地解释:“问得多了,王上就同我说,可到咸阳学堂来找人学习。”

子嬴:“……”

女官当即了然。

乍一听来,确实像是国君敷衍自己新娶的老婆,连个女官或者宦官都不屑帮她找,直接打发到蒙学来。

“王上没有厌烦你。”子嬴认真回应:“反而恰恰因为王上是重视你,才叫你来的。”

子芈眼前一亮:“真的吗?”

子嬴忍俊不禁:“夫人若不信,就去找夏阳君。跟我来。”

她对着子芈招了招手,直奔学堂内部。

绕过宽敞明亮的院落,走进夏阳君的书房。

之前在咸阳宫厨房与夏阳君有过一面之缘,子芈心中的孟隗夫人坦荡、清贵,完全是一副得体贵族的模样,而现在——

她随女官跨过门槛,就看到书房的长案之后,堂堂夏阳君以相当夸张的姿势趴在案上,愁得恨不得用脸滚书卷。

子芈:“……”

对此,女官子嬴早就见怪不怪。

女官清了清嗓子:“君上,芈夫人来了。”

长案后的赵维桢一个鲤鱼打挺撑起身体:“芈夫人来……哦,是国君夫人。”

吓她一跳!

子嬴负责把人带到,而后就转身离去忙自己的工作。

赵维桢赶忙请子芈落座:“芈夫……算了,若你不介意,我称呼你闺名可好?”

从楚国嫁来的贵族女子,都可称之为“芈夫人”。华阳太后是芈夫人,成蟜公子的亲妈也是芈夫人,这个时代的女子姓名还是太少了。

不然子嬴一说芈夫人,赵维桢反应这么大呢。

子芈眨了眨眼。

太后与秦王提及夏阳君时,都称呼她为“维桢夫人”,足以可见其关系亲近。连王上都不介意,她又有什么可介意的?

“君上可喊我英华。”

“好。”赵维桢点头:“英华。你怎么来了?”

子芈又将刚刚告诉子嬴的话重复了一遍。

赵维桢闻言失笑出声:“咸阳学堂是我办的,我还是王上的老师。王上请你随他的老师学习,怎会是厌烦呢?”

听到赵维桢这么说,子芈才彻底放下心来。

年轻姑娘没什么心计,忐忑、憧憬,还有彻底放心的开怀尽数写在明艳的面孔中。这叫赵维桢的脸上也不免带着几分笑意——谁不喜欢傻白甜美女呢?

而且,她诚心诚意担心自己在嬴政心中的形象,足以可见子芈对嬴政很是上心。

至于嬴政……

要不是断定子芈可信任,他也不会直言要她来自己这儿。

一个小小的反应,就让赵维桢大抵明白,这一对儿新人相处的还算不错。

“我来之前,君上似是有所忧愁。”

子芈察觉出赵维桢对其亲近,胆子也大了一些,好奇问道:“君上可是有烦恼?”

“刚好。”

赵维桢不假思索,把手肘下压着的厚厚一沓纸递了过去。

“近日学堂在筛选能帮忙撰写蒙学教案、抄写文章与其他文书工作的人选。”赵维桢说:“来帮我看看哪些人合适,左边的是可以见一见的,右边的是直接淘汰的。”

子芈:?

这么、这么直接的吗?子芈有些愕然:“我,我可以吗?”

赵维桢理直气壮地点头:“你也是名贵族,又是国君夫人,有什么不行的?”

开什么玩笑,现成的劳动力送过来,哪里有不用的道理!

子芈一脸懵懂地接过厚厚一沓简历。

君上说的那些话,她有些听都听不懂。什么教案,什么淘汰的,这些词汇子芈之前从未听说过。但她囵吞着大概明白了学堂最近需要人手来从事写字与撰文方面的行当。

往这方面找就是了。

子芈认认真真地一张一张看过去,看到一半,突然“嗯”了一声。

“君上。”秉承着不懂就问的原则,子芈把手中的简历又送还给赵维桢:“此人符合要求,为何君上把他放在了右边?”

赵维桢定睛一看,子芈送过来的简历,刚巧属于赵高。

她的表情一下子变得非常微妙。

“这小篆写得不错。”赵维桢淡淡道:“许是我看得太多,一时糊涂放错了。”

才不是糊涂呢,她当然是故意的。

赵维桢承认,昨日看到赵高的名字时,有那么一刻她确实动了杀心。

教你如何设置阅读页面,快来看看吧!

——作为一名中华儿女,见到亡国奸佞不免想到冲上去锤死他,也算是人之常情吧!

这可是恨不得要与秦桧提名的大奸臣啊,说他是搅屎棍都辱屎了!

历史上的赵高,可是把人类能够想象到佞臣能做的事情全都做了:修改遗诏、废长立幼,诛杀忠臣与王室之后,陷害丞相谄媚昏君。

赵维桢穿越之前时常见到网络上有人调侃赵偃和郭开是大秦“忠臣”。可就祸祸自己人来讲,赵偃和郭开加起来也比不上赵高一只手。

虽则英雄史观要不得,在赵维桢看来,历史上的秦朝灭亡有各方面的原因:律法严苛、阶级矛盾以及天灾**等等。就算没有赵高,也不见得这辆破破烂烂的战车能继续前行。

但若不是赵高和秦二世,也不至于亡得那么快!

只是——

现在的赵高才十七岁,与秦王政一般年纪。

诚然赵维桢想起他就膈应,也不得不认识到一点:他还是个少年人,什么罪过也没犯。

不能因为他未来可能会做坏事就送他去死吧!这不符合一名现代人的法制观念。

子芈进门之前,赵维桢就正因为难呢。

事到如今,现实情况已与历史发生了诸多变化。

赵姬不再恋爱脑,吕不韦也尚未与秦王政产生矛盾,连廉颇将军都被她接去夏阳城养老。谁说赵高就不能从一个佞臣变成一个好人?要知道他本人确实博学多才,肚子里有点东西的。

历史上没有夏阳君,便无咸阳学堂,因而赵高也没有向学堂“投简历”。

赵维桢若是不要他,他会按照历史轨迹,入宫成为一名内务官员;若是要他,他十有八()九会在学堂混得很好,搞不好还能混个教育部长当当。

可他铁定主意要搞事,从基础教育开搞不是更方便?

越想越纠结。

她长舒口气:想不通,索性就不想了。

反正她是摆脱不了用有色眼镜看待此人,那不如引入第三人视角。

“不如喊他进来见见。”赵维桢提议:“英华来替我面见,我去帷幕后面旁听。”

“我来?”

子芈瞪大眼:“可是,可是我不懂啊!”

赵维桢无可无不可:“你为国君的夫人,既懂小篆,也懂礼仪,有什么不懂的?”

也,也是哦。

子芈也上过蒙学,见过楚国的蒙学先生。面试个文书工作者,与宫中内务官员差不多。

她想了想,迟疑点头:“既然君上信任我。”

这还差不多!

赵维桢算是发现了,子芈这姑娘虽然一派天真,但她其实胆子挺大的,能担事。

“就交给你了。”她笑吟吟起身,绕到了书房内间。

片刻过后,学堂的管事引人进门。

影视剧里的赵高形象往往是个阴阳怪气的太监,恨不得直接把“奸臣”两个字写在脸上。而赵维桢悄悄拉开帷幕一角,落入眼帘的形象既不猥琐,也不太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少年人。

赵高生得还算可以,能称之为中上之姿,重点是一身收拾得足够干净利落。

穿得简朴,却很干净,加上不卑不亢的气度,这就很招人喜欢了。

少年人进门,一抬头看见案后端坐的并非夏阳君,他身形一顿,却没惊讶无措。赵高仍然是规规矩矩地向子芈行礼:“见过芈夫人。”

“夏阳君有事抽不开身,又不想叫你们多等。”子芈温声道:“就请我来先见见你们。你不用客气,起身吧。”

“谢夫人。”赵高收起双臂,挺直脊背,却没抬头。

“你姓赵。”

子芈好奇道:“可是宗室后裔?”

“回夫人,并不是。”赵高诚实回应:“虽同姓同氏,却是平民,到大父才入咸阳。”

赵维桢心中了然。

历史上赵高的身世姑且是个谜。一说他为秦宗室远亲,一说他是赵国宗室,入秦是为赵国复仇——后者显然离谱了点,根据赵高的年龄推算,他总不可能人快四十了才来咸阳当宦官。

与子芈面见的赵高,说话有秦国口音,但他说到了爷爷这辈才来咸阳。

是秦人,却不是秦宗室,基本上把两个猜测全部排除了。

“原来是这样。”

子芈若有所思。

她第一次当面试官,多少有些没经验。好在子芈反应很快,短暂地沉默过后,她又过了一遍赵高的简历:“你的小篆很好看,带字帖了吗?”

“带了。”

赵高立刻把备好的字帖呈上。

站在赵维桢的角度看不到字帖,但她能看到子芈的小半张侧脸。就对方的惊艳神情来看,赵高的字确实很不错。

“你还擅长些什么?”子芈耐心问道。

“贱民不才,斗胆说一句擅长撰文。”赵高谦卑道:“抄书时也比同窗要快。”

子芈失笑出声:“倒是用得到。那你懂律法么?”

赵高:“略懂,解释法令、解读《商君书》,均无大碍。”

说完,他飞快地瞥了子芈一眼。

这还是进门之后,少年人第一次抬头看子芈:“亦了解秦国习俗、礼仪,与宫中规则。”

子芈没说话。

她把手中简历翻得哗哗作响,无形之中给了赵高莫大的压力。

赵维桢在帷幕之后暗道好笑:这小姑娘还挺上道,第一次当面试官,竟然也懂得吓唬别人了!

“我见你资历和水准,足以胜任学堂的官职。”子芈缓言道:“那就学堂之事,你可有什么谏言?”

“谏言不敢提,但想过一两个下策。”

教你如何设置阅读页面,快来看看吧!

“但说无妨。”

“夏阳君写《千字文》、廷尉大人写《三字经》,虽为篇章,但都不长。”赵高不假思索道:“在下以为,可由君上牵头,整理出一系列蒙学书籍,涵盖识字、风俗,乃至律法于其中。日后不止是咸阳学堂,举国上下都可作为统一蒙学书籍使用。”

言下之意即使,做一套官方各个学科的教科书。

子芈还不是很懂秦国的基础教育,她一听来,便欣赏道:“倒是个好主意。”

说着子芈无意识地朝着赵维桢的方向侧了侧头。

她似乎是想要赵维桢出面开口,但后者却始终保持沉默。

别说,历史上还真就是李斯和赵高写了秦国的蒙书。

李斯的《仓颉篇》和赵高的《爱历篇》也算是历史留名的识字教科书了。年仅十七岁的赵高就在盘算这件事,赵维桢一点也不意外。

“我会向君上转达。”

见赵维桢不说话,子芈只好代为开口:“你先回去等结果。”

赵高再次行礼:“是。”

从来到去,不过十几分钟的时间,他表现得不急躁、不怯场,言谈举止平静如常。手中备着自己的字帖,回答问题也是浅尝辄止,不急于表现也算是言简意赅地提了点内容。

作为一名十七岁的年轻人,他的表现确实不错。

赵维桢待他离开后才撩开帷幕。

“你觉得如何?”她问。

“君上看这字帖。”

子芈把赵高的字帖递过来:“仅这一手字,就足以在学堂谋一个抄写的差事。”

赵维桢接过字帖,不得不承认子芈说得对。

这小篆水平,比其创造者李斯也不逊色几分。足以可见赵高在练字方面下了苦功夫。

“那你觉得应该留下他。”赵维桢说。

“合该如此,但——”

一个转折过后,子芈又停下了。

“但又如何?”赵维桢鼓励道:“你有想法尽管说出来,我问你就是想听听你的答案。”

“……是。”

子芈看上去有些受宠若惊。

这可是夏阳君啊!

她是秦国第一名入朝为臣的女子——搞不好在七国之中都是第一名。在子芈心中,赵维桢就是见多识广、胸襟广阔的代表。

这样的人,怎会听一名后宫女子的想法呢?

可她不仅愿意听,还一副很认真的模样。

仅是这句话,就给了子芈莫大的肯定。她深吸一口气,拿出了十万分郑重的架势:“此人举止不矜不伐、言谈有礼有节。一手小篆写得漂亮,我问他治国之策刁难他,他不仅不慌张,还能说出点东西来。这样的资质确实适合入学堂,但我觉得他太会投机。”

“投机?”赵维桢一挑眉。

“来学堂讨官职,自然是未来要当先生的。”子芈说:“但他见书房里坐着的是我,就要多嘴提一句他懂得秦国礼仪、宫中规则。在学堂做活哪里需要这些?他是知道我刚来秦国,身边缺心腹,委婉地向我自荐他可以为我所用。”

说到这里,子芈流露出几分不赞同来。

“这与我在寿春见到的那些长袖善舞、有两幅面孔的老侍人没什么区别。”子芈嘀咕道:“英华不喜欢他。”

别说,子芈的想法竟然和赵维桢不谋而合。

见了赵高本人,尤其是他竟然隐隐向子芈示好之后,赵维桢对他的印象刷新了一些——与其说是奸佞,不如说他是大贪官身边的贴身助理。

懂眼色、会来事,也有相当的工作能力。但他的工作能力用在哪儿,本质还是要看顶头上司怎么想。

一开始他的大老板是始皇帝,那就没问题。

后来变成秦二世,就出了大岔子。

而最让赵维桢稍稍放心的是,连子芈都看出来了。

二十岁出头、刚刚嫁入秦国的年轻女子都能看出赵高的为人,难道嬴政看不出来?满朝文武看不出来?

这么一想,倒也不是不能用。

特别是现在学堂确实缺人——别的不说,要杀要剐,也得等他把《爱历篇》写完再说。

也不能总盯着李斯一只羊薅羊毛对吧!

“先用来抄书撰写还是可以的。”赵维桢仔细思量一下,最终拍板:“把他放到宫中我才是不放心呢。还有你,英华。”

她抬眼看向子芈,后者一凛。

赵维桢莞尔:“既然王上叫你来学堂学习,那也别闲着,平日也来做文书工作。不懂的律法和文章抄着抄着就懂了。若是实在不懂,记下来问我或者问子嬴都可以。”

送上门的小羊,没道理不抓来用的!

而子芈非但不抵触,反而是一双眼睛骤然一亮:“谢君上!”

…………

……

敲定赵高的去留,赵维桢也算是心底落下一块石头。

她为了学堂的事情忙了好几日,今日总算可以在天黑之前回家。

回到府上,赵维桢绕过前院,来到卧房。她一推门,就看到吕不韦好整以暇地转身。

赵维桢当即明白他有正事:“怎么?”

吕不韦温言道:“赵国派来了使者,想请廉颇老将军回邯郸。”

赵维桢一愣。

该来的到底是来了。

当今的赵王偃,这是和历史记载一样,把廉颇赶走后又后悔了,想把他再请回去。

赵维桢就此想了想:“我想借此请廉颇将军率兵攻韩,你觉得如何?”

教你如何设置阅读页面,快来看看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