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 >姜萱 > 第23章 第23章

第23章 第23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卫桓入营报到。

登记入册, 领了军籍文书,他正式成为并州军一员, 隶属于上郡丁洪麾下, 驻定阳。

他入锐建营, 领营中一千七百员精兵。

位置定下,符石一直关注的心也放回下来了。

正如办差的分肥瘦, 军中自然也有良莠的,这都是校尉, 有的领千儿八百普通兵丁, 有的领二千精锐,里面区别可大了去了。

符石当然想运作给外甥寻个好去处,但是吧, 事关一营又得上面瞩目,他插不上手。

好在, 上头对这批选出的英才期望颇高, 尤其一鸣惊人的卫桓,给选了一个非常好的去处, 锐建营。

皆大欢喜。

锐建营都是精锐军士, 遇战事常作前锋, 要么就是两翼。这样一支队伍,通常都是桀骜的, 本来, 一般空降军得花点心思才能驯服。

只不过, 卫桓这边有点例外。

“二郎你不知道, 咱们营中好些弟兄都去看选拔,议论了半宿,兴奋得不行,今儿知归到你手底下去,个个高兴得恨不得掀了屋顶!”

卫氏在卫桓之前,曾有过一个,可惜夭折了,卫桓自称卫二,亲近的也唤他二郎。

这会儿说话的正是符非符白,这兄弟俩也在锐建营,任小都统。经过昨儿,对他们表兄弟的推崇更是攀登至顶峰,自告奋勇来给卫桓分说军中情况,一左一右唾沫横飞,就差手舞足蹈。

军营里头,讲究就是实力,你强,底下人就服气,否则就算是丁洪的亲儿子来,没能耐底下照样嘀咕。

卫桓凭借他的惊艳亮相,人未到,手底下就人心服帖,个个热情高涨。

到得营中,环视一圈,甲胄整齐精神抖擞,无人因新校尉大人年轻和他过分俊俏的相貌而感到怀疑和轻蔑。

在军营,实力就是一切。

卫桓初次站在高台上,却分毫不见疏怯,淡淡环视一圈,令:“报数。”

符非符白等营中大小军官先上前,行了一个军礼,利索见过上峰,而后下面兵卒从右往左,立即一个接着一个往下报数。

“一!二!三!四!……”

一排报尽,第二排重新起头接着又报,三十一排,一共五十七排。

完事以后,卫桓令,后军转前军,前往大校场。

军中营兵,校场操练是日常,场地就是大校场,可以单独操演,也可以和人对战,各营随意。

这些步骤和细节,今早符石细细和他说过,卫桓心里有数。出到校场寻了一块位置,才令先日常操演热身,不远处就有一人打马过来。

“卫兄弟!”

原来这人正是徐乾。

徐乾也擢升了,擢升为军侯,比卫桓低一阶。如今暂领他所在的青锋营,若是立功,就再擢为校尉,把“暂”字去掉名正言顺。

徐乾虽年轻,但从军足有六七年,一贯很得上头看好的,所以结果也不差。

也就是横空杀出一个卫桓罢了,不然这回耀目被人称道的肯定有他。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没有芥蒂,反而很推崇卫桓,主动过来结交,旁观了一阵,他说:“对!就是这般,先按旧章程操演,等熟悉以后,卫兄弟再按心意调整不迟。”

这是经验之谈,话罢徐乾爽朗大笑,又拍卫桓肩膀,笑道:“我恨不得马上再和卫兄弟一战,不过不急,待你理顺营中事务未迟!”

又说了一些掌军窍门,调度细节,最后他拍了拍卫桓肩膀,“待过些时日,我们两营演武如何?你我兄弟再大战三百回合!”

卫桓其实很不喜欢和人勾肩拍背,但此一时彼一时,既入了军中,便只得按捺下来。

拱拱手:“恭敬不如从命。”

言简意赅,神色清冷,对比徐乾的热情那是天差地别,不过徐乾也不在意,昨儿照个面,过后还打听了一些,也知卫桓性情。

他大笑:“那就说定了!”

哈哈大笑,告别打马回去。

卫桓收回视线,看向前方正在操演的锐建营兵卒。

这些,是他的首掌的兵丁势力。

他很明白自己要什么,要做什么,不用旁人提醒,他自会全力以赴。

不过几日,卫桓就熟悉了军中运作和锐建营的情况,很快就上手了。

他很快在军事上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武学、军事,两者他都有着超同寻常的敏锐直觉,举一反三,见微知著,一入军营,即如雄鹰返长空,游鱼终归大海。

熟悉健锐营后,他开始融入营中,一起操演,率军进出,进退自如。半月后,与徐乾所率的青锋营进行对战操演,这又在大校场上掀起一次小高.潮。

强强对决,酣战激烈,最后徐乾凭借他丰富的经验,这才堪堪获胜。

半月后,徐乾已不能保证获胜。

一月后,两营连续七次以平手告终。

再过一月,卫桓开始告捷,方阵硬攻,圆阵防守,步步稳健,屡出奇兵。

除了青锋营,他也频频与其他营对战,最终三日七战,锐建营以七战七次大获全胜的战绩宣告结束。

兵法逐渐融汇贯通,应对神速如臂使指,胸有丘壑,指挥若定。

至于个人切磋,徐乾和他对战三月,从未有一次得胜,不管马战还是平地战,卫桓俱干脆利落解决对手。

仿佛天生为军戎而生的一个人。

从前被抑制着,困压着,如同覆盖在沙砾下的明珠,如今一朝拂去尘土,谁也无法掩盖住乍放的光芒。

麾下兵士心服口服,同级武官不敢轻窥,上峰屡屡称赞,这一切的一切,都让符石惊喜交加。

三个月时间过去,卫桓已稳稳立足于定阳军。

……

这是非常让人高兴的一件事。

姜萱欣喜,还亲自弄了一桌小小的席面,以作庆贺和鼓励。

当然,只得欣喜的也不仅仅只有这一件事。

姜萱这边进展也可以。

她已经寻到合适的店面了。

就在军户区北边第五个门的不远处,走几步出了街口就能遥望披甲执矛的甲兵,所以这一片治安很好。

治安好,也繁华,军户区大门本就利于商业的,恰逢这块是两条主干道交汇,又直通北城门,店铺越聚越多,渐渐成了一个圈子。

这里的店门可不好找,明面上根本没有转让的,姜萱先问了符舅舅,又发动符非符白他们的小伙伴,寻了两个月,才终于找

到合适的。

一遇上合适的,就非常合她心意,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家粮行。

物什伙计货源仓库统统都有,就是东家独子出外走商出了意外,东家心灰意冷,索性不做了,把铺子盘了出去后打算投奔嫁到太原的女儿。

姜萱手头有钱,当初在那条私牙船上得了不少,二回不说就盘了,洒扫一番,即可开业。

她每天早上出门,至晚上打烊访归,甚用心经营。

一开始是有些生疏的,但她耐心细心不缺,逐渐就上手了,如今已算娴熟。

“小四,等会商行送货来,你喊我一声。”

午膳过后,人有些困乏,姜萱有时间都午睡一下。

她喊的这个小四,是店里的伙计之一,十七八岁,做事勤快人机灵,现在算是店面的小组长。

原来的伙计包括厨娘,她考察过后,都决定留下了。这些都是原来做老的,奸猾的早被原来东家剔掉了,这些人有些小缺点,但无伤大雅,可以继续用。

姜萱现在出门做事,早弃了那些拖拽的裙装,换了一身利索的胡服,日常不施粉黛,只均一层薄薄的香脂保护皮肤就罢。

饶是如此,若非忙不过来她也不出店面的,就在后头指挥调度,她这张皮囊,哪怕简朴至此,也是极招人眼,她不爱张扬。

好在也没遇上什么麻烦,伙计和来往客商都甚安分,因为她一上来,就把军中背景亮出来了。

在定阳,没什么人愿意和定阳军过不去。

“好嘞!”

正给货物调正位置的陈小四闻声,忙回头应了一声。

姜萱便起身,去了后头的休息室加办公室,把门窗锁了,然后和衣小憩。

她等会就起来,因为下午甘氏商号会送货来。

甘氏是并州一家大商号,粮食是主营之一,原来东家大半的货都是在甘氏的定阳分号进的。姜萱接手后,萧规曹随。

这是甘氏这个月的第三次送货来了,前两次互相熟悉,这次她觉得差不多了,可以打探一些消息。

姜萱入行,目的自然不单纯为了经营粮食铺子的,深入了解粮食脉络也是她的重要目的。

小寐一阵,便听门外陈小四高声喊:“东家,东家,甘氏的货到了!”

姜萱立即起身,绕到后面仓房一看,甘氏的粮车停在外头,七八个粗壮汉子卸货正热火朝天,旁边立着一个三十上下的管事正在监督,并与姜萱这边的伙计在验货对数。

见姜萱来了,管事直起腰,笑着点头:“姜掌柜,主事让我给您带好!”

基本每见一个东家,他都是这句话,不过面对窈窕美人,总会格外热情一些。

姜萱笑着回了一声好,弯腰看了看抽样的栗米稻面,点头:“不错。”

说到这个,管事立即道:“我们甘氏童叟无欺,进的全都是上等粮食,姜掌柜的且放心。”

姜萱点点头,顺着夸赞几句,验过货,接着两人闲聊几句,她便问:“你们这粮挺好的,是从哪里进的?咱并州是没多少稻吧?”

并州主产麦黍,豆也算多,但稻就很少了,基本不怎么种。

“嘿,并州哪有什么稻?这边种不好,得从徐州兖州运过来。豆黍的话,还行,本地产也可以。不过麦的话,成色好一些的,也是从冀州运过来的。”

姜萱“哦”一声,记下后,又作惊讶:“那岂不是要过太行?这路不好走吧?”

“太行山自然不好走。”

管事十分嫌弃摆摆手:“除非较近,否则当然走水路,即便是逆流而上,那也比八陉好多了。咱们上郡的粮船,一般在绥阳靠岸,绥阳码头水深。”

说起这些,管事话匣子立即打开,接着又指了指后面几车:“不过像这种中价的麦,却是我们并州的,色泽虽差点,但麦香浓郁,入口一点不差。太原、上党、西河,就能收到很多货,不但本地销,还会运出去,运去司州荆益等地。”

至于为什么不往徐州豫州运,那肯定是冀州兖州麦子物美价廉,竞争力更强。

姜萱秒懂,也不打断,只听着管事侃侃而谈,偶尔问上一两句。

这些信息,她都暗中记下。

等货卸完,姜萱大致能粗略了解并州的粮食格局了。

差不多了,深入些的下次再来,甘氏这边粮车都收拾好了。

姜萱算了账,给管事结了银子,最后她问一句,“管事的,你们甘氏有盐么?我这还有点地方,想卖点盐试试。”

除了粮,盐也是她的目标。

不成想管事摆摆手:“没有,咱们没有盐。”

见姜萱有些惊讶,毕竟贯通南北的这么大的一家商号,他接过银子,笑道:“盐这玩意,关系不够硬,贡上去不够多,难啊!”

盐在如今,可是个金贵玩意,老百姓吃不起盐的不少,吃得起的,一年到头的收入基本都给出去了,而且还得淡食。

制盐技术不过关,产量上不去,再加上地域限制,只要沿海的州郡才能产盐。

这完全是卖方市场,商人想贩售盐,得过硬的关系,还得用大量的银子开道。

甘氏其实是并州本土商号,后续逐渐发展出去的,钱有,但沿海商号比人脉是劣势,索性不沾。

据管事说,这其实是常态,内地商号做盐的都少,涉及基本都是二道贩子。

姜萱闻言,很有些失望,不过她也没太耿耿于怀,盐接触不到就先放在一边,她把粮理顺先。

和管事告别,她就往前头去了。

算了帐,再把这个月的月钱发了,并告知下个月开始有奖金,工作优秀的三人会获得。

众人欢呼,又干劲十足,连收拾打烊都比平时快了几分。

夕阳西下,红彤彤的晚霞映在店门口的石夯地面上,忙忙碌碌已到酉正,该打烊了。

伙计们十分利落,仓库锁好,大门门板安上,而后和姜萱告别离去。

陈小四最后一个走,“卫将军还未来啊?要不小的再留一会?”

这卫将军,说的就是卫桓,其实他未到将级,不过陈小四不懂,一律称将军了。

这地儿是虽治安不错,但到底是军户区外,若卫桓不值夜,便来接她,若是值了,她就让店里的黄婶子陪她走一段,到入了军户区大门。

陈小四是个很机灵上进的,知道粮行易主正是力争上游的时候,很是积极。

姜萱也爱用这样的人,会办事,不生叛心即可。

闻言,她往外望了望,夏日天黑得晚,这会还算亮堂,她就是说:“不用了,我等会

先把门在里头拴上就是。”

卫桓大约被什么耽搁了,迟一点无妨。

他不会不来,即使偶尔临时状况得留营,他也会打发人回符家,让婆子过来。

保准不会忘了她。

姜萱一点不担心,让陈小四回去就是,不用担心。

等人出去,她就把门拴了,等卫桓来了再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