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第 54 章
前期工作自然是最困难, 也最难累积的。
好不容易出了一点成果, 三个孩子变得跟林妈亲近,大人的话也能听得进去了,陈爱恩在这个时候实在是丢不开手,便在陈家人的要求之下,暂时答应不回娘家。
这事儿, 一直搁在陈爱恩的心上,没放下来呢。
这不听到陈家来信了, 陈爱恩特别激动, 拆开来一看,乐了:“我哥相亲了!”
要是顺利点的话, 今年她就该有嫂子。
说不准,明年她就当姑姑,侄子、侄女该出世了。
“真的?这可真是好消息啊。”林妈也为陈爱恩高兴。“那你要回去看看不?”
林妈觉得,陈爱恩人挺年轻的,但看人的眼光不错。
最重要的是, 陈宝国相亲见的女孩子将来可是陈爱恩的嫂子, 陈爱恩回去看一看, 掌掌眼, 也是应该的。
陈爱恩心动不已:“妈, 合适不?”
她这一走开,林大宝三个孩子没问题吧?
陈爱恩要回娘家, 肯定得把肥团子阳阳带上啊, 但再把林大宝三个孩子带上, 就带不过来了。
林妈拍拍陈爱恩的手:“有什么不合适的,你没嫁过来之前,妈的日子不照样也这么过吗?爱恩啊,想去就去啊。这个家,还有妈看着呢。”
才出嫁没多久的姑娘,哪有不想娘家的道理。
一般的姑娘嫁人三天就回一趟娘家了,陈爱恩这是三个月了、四分之一年才能回去一趟。
这都不允许的话,林妈觉得自己太不近人情,分明是一个坏婆婆了。
陈爱恩笑了:“行,妈,我回一趟娘家啊。”
“去吧去吧,今天收拾个几件衣服,住两天再回来。”
说着,林妈转身回了自己的屋,拿了五十块钱出来:“你还要带着阳阳,身边又没建国陪着,别拿太多的东西。有什么需要,等你到了娘家,直接拿钱买。多买点,也该孝顺孝顺你爸妈了。”
这也算是一种财大气粗的口吻了。
赵美花回个娘家,大包小包地拎了一堆,也只敢拿二十块钱过去。
陈爱恩不用拎什么,可林妈直接给了陈爱恩五十块钱去买准备回娘家的礼物,这些钱都够赵美花回两趟娘家的了。
当然,自从林建强管钱之后,这五十块钱该够赵美花回五趟娘家的。
“妈,不用……”陈爱恩想把钱还回去,她还没有跟林建国结婚呢,林建国就把他每个月的工资补贴什么的,通通给了陈爱恩。
嫁过来之后,专心带着四个孩子,自己还要学习,陈爱恩兜里装着钱,却连花钱的机会都没有。
陈爱恩就是有些不好意思告诉林妈,林建国放她那儿的工资都已经有两、三百了。
林妈把钱往陈爱恩的手里一塞:“要的。这个家是建国撑起来的,一直以来,委屈建国了。我知道你手里有钱,但阳阳还小,你和建国以后还要生孩子。所以,你们手里的钱,别乱花,继续攒着。不过你放心,妈也会帮你们攒钱的。”
林妈心疼大儿子,也心疼小儿子啊。
林建国因为林爸的死还闹起了别扭,小心思特别多,林建国呢?
亲爸在世的时候,得不到亲爸的重视,亲爸死了之后,还要替亲大哥扛起一个家的责任。
两个儿子比较起来,林妈心存愧疚更多的人,不是林建强,是林建国才对。
“爱恩啊,只要你跟建国好好的,让妈干什么都行。”
“妈……”好端端的,她婆婆怎么说这么煽情又让人误会的话,“妈,你没事儿吧?要有什么事儿的话,你说出来大家一起商量。我要解决不了,我们还可以找建国。建国现在是营长了,认识的人多,咱们的这些小问题,建国还是有办法的。”
别不是她婆婆的身体又不好了?
林妈感动地笑了,她有事,爱恩不是推脱,而是重视和紧张。
这说明爱恩这个小儿媳妇是真的不嫌弃自己是个拖累,心里敬着她这个当婆婆的呢。
当初林建强跟赵美花结婚,为什么第二天,林建强就对林妈提出分家的提议来?
还不是怕负担太重了吗?
林建国结婚要准备一大笔钱吧,林小妹嫁人得给一笔嫁妆吧?
林妈的身体向来不怎么好,年纪越大,身上的毛病越多,这些都要钱。
小俩口过日子的钱都不好赚,反过来还得管这么一大家子,赵美花想想都觉得太可怕,太累了。
林建强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才急着分家,想着分家之后,这个家就不归他管了。
哪怕家里真的有点什么事,需要他拿钱,总不可能让他掏全部吧?
没听说过分了家的大哥,还要管这么多的,拿出一点钱来意思一下,亲戚不都是这么当的吗?
明知道大儿子的小心思,林妈心里再悲凉,那也不能拦着林建强不让林建强分家啊。
但林建强这么做,林妈一颗不偏的心忍不住也要偏向林建国的。因此,林妈明知道林建国一个月的工资和津贴有多少,林妈却从来没有对林建强提过。
她更没有告诉林建强,靠着林建国的津贴,林建国结婚,不用林建强这个大哥补贴。
以后林小妹要结婚了,林建国也能把林小妹嫁人的嫁妆管过来。她生病身体不舒服,林建国都有能力负担得起。
事实上,林建强跟赵美花结婚的那天晚上,林妈打算的是,林建强不及林建国出息,实在没办法,她也只能让林建国补贴一下林建强,拉林建强一把。
后来林建强一提分家,林妈表示,她白操这个心,白替林建强打算了。
分家就分家吧,分家之后,谁获得的好处更多,她肚子里都有一本账呢。
林建强这个当大哥的,不愿意为弟弟妹妹付出丁点,她又凭什么让林建国拿出自己的津贴,养活大哥一家人?这世上走到哪儿,都没有这样的道理。
林妈除了对三个孩子还算不错,对林建强和赵美花真的已经一般了,吃的不给,钱更是想都不用想。
哪像现在,陈爱恩一说要回娘家,林妈立马大方地拿了五十块钱出来,让陈爱恩回娘家的时候,把东西买全了,别让人抓到话柄。
“妈没事儿,妈身体好着呢,你别担心。”林妈很强硬地让陈爱恩把钱收好,“这五十块钱吧,说起来也不算特别多。建国的津贴都在你手里,要是还有别的需要,你自己看着办。”
“妈,会不会多了……”
陈爱恩是真的为难啊,七十年代末,光靠种田,一户人家的收成再好,顶多也就两百左右的收入。
五十块钱一拿出来,等于是四分之一年的活白干了。
林建国的津贴全在陈爱恩的手里,这些钱她想怎么花都没问题,但从林妈手里拿这么多的钱,陈爱恩心有点虚:“小妹不是要找对象了吗?”
多留点钱,以后给林小妹置办嫁妆呗。
不论陈爱恩怎么劝,这五十块钱到了陈爱恩的手里,林妈就不愿意再收回去了。
难得婆婆有这份心,不嫌弃她回趟娘家肯定要花不少钱,最后,陈爱恩也只能领了婆婆的这份情,揣上包袱,第二天上车就往红旗生产队赶。
“爱恩回来了?”
“爱恩啊,你这是回娘家了?”
“是啊,我回娘家。”
回到红旗社,陈爱恩对这里的一切还挺怀念的。
“哟,爱恩这是带着阳阳回娘家了?”“爱恩啊,你福气真的好,要早几个月的话……哈哈哈,不说了不说了。爱恩,托了阳阳的福,你今天才有这么好的日子过。你可得对阳阳好一点,要不然你就太没有良心了。”
“可不是,爱恩你要对阳阳好啊。”
一开始的时候,陈爱恩遇到的乡亲跟她打招呼,语气有点奇怪,但还在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之后遇到的几个人,特别是女的,那语气怎么听怎么别扭,而且还带有那么一丝丝的恶意和嘲弄,听得陈爱恩的好心情顿时消失不见,莫明火大。
“婶子,我是阳阳的妈,我当然会对阳阳好。婶子,我急着回家,就不跟你们聊了,回见。”
好不容易回一趟娘家,陈爱恩也不想跟这些人吵,没什么意思,万一再把阳阳给吓着了就不好了。
但陈爱恩肚子里的肠子转了一圈后,她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之前娘家的人一直不让她回来,让她过一段时间再说,还说要让林建国陪着她,她再回娘家。这事儿会不会跟刚刚那些人的态度有关系?
“爱恩,你怎么带着阳阳回来了?”
陈宝国见到陈爱恩和阳阳的时候,被吓了一大跳。他几步上前,把阳阳从陈爱恩的怀里抱了过来:“行了,有什么话,咱回家再说啊。阳阳,胖了那么多啊,舅舅都快抱不动你了。还记得舅舅吗?”
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还对陈宝国有印象,肥团子阳阳难得没有排斥陈宝国抱他,还睁着一双眼睛,一直盯着陈宝国看。
到家后,陈爱恩放下东西,有话直接说:“哥,爸妈呢?”
“还在地里,估计快回来了。爱恩,我不是已经写信让你暂时别回来吗,等建国有空了,你们一家三口一起回来,你怎么不听话呢?等一下爸妈回来了,看他们怎么说你。”
这事儿,他们原本是不准备让爱恩知道的。可爱恩回来了,陈宝国知道,那件事情应该是瞒不住了。
陈爱恩可不上陈宝国的当,被陈宝国吓一吓就什么都忘记了:“哥,爸妈等一下怎么收拾我,那是我的事儿。但我有一件事情要问你,你不能瞒我。你们一直不让我回娘家,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而且在回来的路上,我遇到几个生产队的人,特别是那些婶子、嫂子的,对我说话可阴阳怪气了。我怎么了,她们就对我这样?”
她又没有跟书里写的似的,害死了阳阳,迫害了烈士的遗孤。
好事,她没怎么做,但坏事,她也没有做过,生产队那些人对她的态度,不对吧?
“你别理她们,这些人是什么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整天东家长西家短的,就爱说人闲话。你嫁给建国之后,成了营长夫人,咱生产队的人听说后,可不就有不少人眼睛都红了吗?整个生产队的人那么多,跟你年纪差不多的姑娘也不少。你嫁得好,她们家的姑娘、妹子嫁得比你差过了,这些人说话可不就难听了。”
“是吗?”
“当然是。”至少他说的这个情况,全部都是实情,没有半点虚假,就是说得不全面而已。
陈宝国眼珠子一转,陈爱恩就知道陈宝国在动脑子:“哥,我离开这个家才几个月,你是不把我当一家人了?你肯定有事瞒着我,是不是还有什么话没跟我说呢?哥,你不告诉我的话,信不信我现在马上出门,我上生产队别人家里去打听。我陈爱恩到底是犯了什么错了,让他们瞧我这么不顺眼?”
“别!”陈宝国连忙拉住了陈爱恩,“你脾气怎么跟嫁人之间一样犟,都不听人劝的呢?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我的亲妹子哟,你能不能领你哥的一片情?”
“可我有知情权,我想弄清楚情况啊?不弄清楚,我心里憋得难受。”
“宝国啊,是不是爱恩回来了?”
这个时候,听说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了的陈爸陈妈赶了回来。
女儿才嫁了几个月,陈爸陈妈总有一种十几年没见到女儿的感觉,早想得快发疯了。
如果不是生产队里的风言风语太多,陈爸陈妈担心女儿受伤害,陈爸陈妈怎么可能会不让女儿回娘家来看看自己呢。
“爸,妈,我回来了。”
不光陈爸陈妈想,一听到爸妈的声音,陈爱恩的眼眶一红,跟个小孩子似的,直接哭了:“爸妈,我好想你们呀。你们为什么老不让我回娘家呢,你们是不是不要我了呀?”说到这里,陈爱恩都委屈上了。
“妈妈、妈妈!”一见陈爱恩哭,肥团子阳阳急上了,非要去抱陈爱恩。陈宝国不动,阳阳看到自己跟妈妈的距离没有丝毫的改变,“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妈妈,妈妈,我要妈妈……”
“咝,这一身肉可真是没有白长啊,踢人可真够疼的。”挨了阳阳几脚的陈宝国笑了,“行了,把你还给你妈还不成吗?”
阳阳跟爱恩的感情这么好,看生产队里的那些人以后还怎么胡说八道。
一落到陈爱恩的怀抱当中,阳阳的小胳膊死死地箍住陈爱恩的脖子,一双眼睛警惕地盯着陈爸陈妈看,因为他觉得,陈爸陈妈是欺负他妈妈哭的坏人。
“阳阳还是这么粘爱恩呀?”陈妈新奇地说了一句,不过想想也是,阳阳跟着爱恩的时候还在吃奶,都不认人。
之后,阳阳是爱恩一手养大的,对于阳阳来说,爱恩就是他的亲妈,哪有不粘妈的孩子。
“爱恩,你可是当妈的人了,以后别老哭,阳阳都有样学样,跟你一块儿哭了。”天知道闺女一哭,陈爸的心都快裂成两瓣儿了,他也想闺女,他不讨厌上了跟自己抢闺女的女婿呢。
但这些所有的感情都敌不过身为父母想保护子女的一颗慈心。
陈爱恩吸了吸鼻子,教阳阳说话:“阳阳,记得妈妈教你的吗?这是外公,这是外婆。外公是妈妈的爸爸,外婆是妈妈的妈妈,阳阳乖,叫人?”
阳阳打量了陈爸陈妈几眼,在陈爱恩温柔地催促之下,这才奶声奶气地喊了一声“外公、外婆”。
“哎,才三个月不见,阳阳都会喊人了。阳阳,外婆抱一抱?”
“……”才受了刺激的阳阳开口喊人已经挺不容易的了,陈妈想抱阳阳,阳阳哪里肯,倔强地把小脸往陈爱恩的脖子里一埋,就把自己的肥屁股对准陈妈,不理人了。
陈爱恩拍着阳阳的后背:“爸妈,你们别急啊。阳阳还跟以前一样,有点认生。等明天,你们跟他熟悉了,他就跟让你们抱了。”
“不急。”女儿和外孙都回来了,陈妈还有什么可急的,“不过爱恩,你怎么回来了?”
“我哥相亲要给我娶嫂子了,我当然要回来看一看自己未来的嫂子了。”
陈爸陈妈哭笑不得,原来闺女突然回来,是因为这个原因:“你哥只是要相姑娘,又不是结婚。真想回来,等你哥结婚了你再回呗。”
女儿好不容易回来,陈爸陈妈高兴得不行,但想到生产队里现在传得乱七八糟的流言蜚语,陈爸陈妈又恨不得立马把女儿、外孙送上离开生产队的车子,以后再聚。
可……舍不得啊!
“爸妈,到底怎么了,哥怎么也不肯告诉我,你们跟我说吧。我感觉我这次回来,生产队里的人对我的态度都挺奇怪的,我没做错什么事儿吧?”
最好的证明就是还赖在她怀里闹脾气的肥阳阳啊。
陈爸叹气不说话,陈妈则先瞪了陈宝国一眼:“还能是怎么回事儿?所有的事,还不都是那个徐知青给惹出来的。真亏得以前你把她当成好朋友,让她占了那么多的便宜。可有些人啊,良心都被狗吃了,什么话都敢乱说。不过你们兄妹俩也真是的,干嘛把咱家的情况跟人说得这么清楚?这下子好了吧,让人泼了脏水,咱家的人都不知道怎么才能洗干净自己。”
陈妈之所以这个时候瞪陈宝国是因为陈宝国喜欢过徐丽英,动过娶徐丽英的心思。
陈妈毫不怀疑,陈爱恩以前跟徐丽英的关系之所以这么好,陈宝国一定是出了大力的。陈宝国要没在陈爱恩的耳边说了一堆徐丽英的好话,让陈爱恩跟徐丽英好好相处,陈妈都敢把自己的脑袋给拧下来。
自知理亏的陈宝国也不敢辩解什么,只能讨好地对陈妈笑笑。
因为这个时候,陈宝国自己都觉得,在这件事情上,他要负很大的责任。不是他的话,他妹妹爱恩跟徐丽英的关系不会那么好,那么徐丽英也就不可能知道他们家那么多的情况,最后在生产队里一阵乱说,败坏他们家的名声,害得爱恩被人说闲话。
“徐丽英?”原女主?徐丽英又干什么了?“她不是已经去念民兵大学,怎么还会回我们生产队啊?”
徐丽英不该在离开了之后,一辈子都不想再回到这个地方了吗?
“谁知道她脑子里是怎么想的,坏透了!”提到徐丽英,陈妈是一肚子的气,“大概在两个月前,她回来了一趟。等她离开之后,生产队里就开始传建国是你的姐夫,你嫁给建国是包办婚姻。最可耻的是,既然建国是你的姐夫,小姨子嫁给了姐夫,给亲外甥当后妈。这是封建糟粕思想,这是乱人仑。”
一开始陈妈也没有把这事儿直接往徐丽英的身上想,她就琢磨着林建国就是当初来生产队接走陈爱泽的人。
这件事儿,除了他们家的人,没别人知道啊。
生产队的人一直当林建国和当初来接陈爱泽的人是两个人,且他们家也没有往外说的那么清楚,任由生产队的人误会。
所以啊,这些难听的话是从谁那儿传起来的?
还是陈宝国自己主动交待,说这事儿除了他们家的人之外,还有一个人知道,那就是徐丽英。更让陈宝国产生怀疑的是,这些风言风语早不传晚不传,偏偏在徐丽英回来了又离开后传起来的。
哪怕陈宝国那个时候对徐丽英依旧有点好感,他也忍不住地怀疑,这事儿是不是跟徐丽英有关系。
听陈妈这么一说,陈爱恩总算是明白了,生产队那些人对自己的针对是来自于哪儿了。
“爱恩啊,建国现在当上营长了,以后像徐丽英那种丧良心的人肯定不少,你可一定得注意,别再上第二次当了。有人告诉我,徐丽英也嫁人了,嫁的也是一个当兵的,跟建国一样,都是营长。我觉得这个女人不好对付,你以后多上点心,别又被她给害了。”
陈爱恩:“她嫁人了,嫁的还是一个营长,这怎么可能?!”
不是陈爱恩看不起徐丽英的意思,营长是那么好当的吗?
在一众中年营长当中,还没到三十的林建国绝对是年轻有为,难得一见的青年才俊了。
部队里能够出一个林建国已经不容易了,还能指望出第二个。
徐丽英真要嫁的还是一个营长的话,那对方的年纪至少要比林建国大十岁。这么一个年纪,头婚是别想了,二婚是至少的。还有,这位营长跟林建国肯定不一样的是,他有的孩子早过了吃奶的年纪,该是懂事的年纪了。
徐丽英连阳阳这个什么都不懂,还在吃奶的娃的后妈都不想当,会愿意给已经懂事的大孩子当后妈吗?
这还是徐丽英吗?
“真的,生产队的人都在传,徐丽英嫁的男人姓曹,跟建国应该是同事。这次徐丽英回来,我感觉她是冲着你来的。”
得了他们家的便宜,日子一好过,扭过头来就对付她闺女,这不是白眼狼是什么?
生产队里传的那些难听的话,陈妈听了都接受不了,被气哭了好几回。所以,她才坚决不让陈爱恩回来,怕陈爱恩跟她一样,受不了这种气,闹心。
陈爱恩呵呵冷笑:“真要是这样的话,那她还真的是冲我来的。”
她还以为那一天,大家把话都说清楚,林建国娶了她,徐丽英也去过自己的小日子了,以后彼此都不关系了。果然,她抢了徐丽英的“意中人”,徐丽英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放过她。
“凭什么?”陈宝国也气不过了,“以后她可没少来我们家吃饭,我家的粮难不成都喂狗了?”
“哥,我早说了,徐丽英喜欢林建国。”
“啥?”陈爸挖了挖自己的耳朵,“徐知青喜欢建国?啥时候的事儿啊,我怎么不知道?建国都已经娶了你了,她自己也都嫁人了,她还这么干,几个意思啊?城里的姑娘,都是这么不安分的,还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了?”
徐丽英都这么干了,陈爱恩也没有必要替徐丽英留面子,把徐丽英在部队里怎么粘上郝政委,逼着郝政委给她和林建国介绍对象的事儿给说了一遍。
“她在我们生产队里当知青的时候,就经常跟我说,特别喜欢阳阳,怕阳阳以后会被后妈欺负。我就是没想到,她都没见过建国,更没跟建国接触过,怎么就那么死心踏地地非建国不可呢?”
要不是穿前梦里的内容,都没提过徐丽英是重生人士,否则的话,她都要怀疑徐丽英跟她是不是有一样的奇遇了。
不然的话,为什么徐丽英逮着林建国就怎么也不肯松口了呢?
陈家的人已经被徐丽英做过的那些事情气得说不出话来了,特别是陈妈:“你这个傻孩子,那会儿,你怎么不告诉我呢?”
“本来我是想,这件事情只是一个误会,建国也没有对不起我,做出一脚踏两船的事儿,连建国的领导都没有追究。我就想着我也不提了,免得大家以后尴尬。”
但徐丽英结婚之后,特意跑到生产队里曝光她跟林建国的“关系”,要破坏她和陈家的名声,这是她真的没有提前预料到的。
这个情况难免让陈爱恩想起了书里所写,阳阳死了之后,原主跟陈家人的日子。
果然,作为书里的原女主,徐丽英还是想拨乱反正,让所有的情节回到原书的发展轨迹当中去。
“你这个傻孩子,别人都要害你了,你还想帮着人家。”陈妈气得说不出话来,坏的太坏,自家衷得又衷过了头,难怪要被欺负。
陈宝国的情绪变得有些不稳:“她不是已经嫁人了吗,她不是也已经当上营长夫人了吗?她回我们生产队,特意说那些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谁也不是傻子,徐丽英之前一直盯着林建国,知道嫁给林建国没可能了,扭过身转个头又嫁给了另一个营长。很明显,徐丽英这是立志要当营长夫人啊,难怪会看不上他,因为他只是一个泥腿子。
“还能是什么意思,她就是要跟爱恩过不去!”陈妈生气地说道,“以后咱家要再遇到那个人,甭对她客气,这人就是不要脸。见我们家爱恩嫁给了建国,她妒忌。嫁了人还不安分,谁娶了她,也是倒霉。爱恩啊,你可一定要记住,等你以后随军了,一定要跟建国一起防着那个徐丽英一点。”
嫁了人都能回他们部队兴风作浪,这以后大家要在部队里遇上了,徐丽英指不定还会闹出什么样的风浪来呢。
“妈,我一定会的。”
如果没有这次的事情,陈爱恩真的准备把徐丽英给忘了。
既然大家都各自嫁人了,过好自己的日子不行吗?
陈爱恩不愿意跟原书情节以及原女主有太多的牵扯,可架不住身为原女主的徐丽英非要把所有的事往原路上扯啊。
作为陈爱恩,作为陈家的女儿,她怎么也不可能让陈家落一个书里所写的那种下场,陈家的人不该当这个炮灰的。
“妈,先不说徐丽英的事儿了。被徐丽英那么一宣传,我的名声估计不好听,这样会不会影响我哥啊?你们不是告诉我说,我哥要相亲了吗?”
书里的陈宝国可不就是因为原主这个妹妹,愣是连个媳妇儿都娶不上吗?
正因如此,陈爱恩特别担心陈宝国受那些话的影响,别说结婚了,连个肯跟他相亲的姑娘都没有,更别提让陈家好好相一个好一点的姑娘了。
“跟我哥相亲的姑娘,不会后悔不肯了吧?”
“没有呢,约好是明天相来着。我可告诉你,咱家的人没那么容易被欺负,看上你哥的姑娘,不止一个,咱家能挑。”起初陈爸陈妈也怕会有这样的变化,没想到之前上门来提过的几户人家,有后悔撤的,但也有坚持要相的。
不是这个情况的话,陈妈的心情哪能像现在这么好,这么淡定,她早发飙,吵着闹着要跟徐丽英算账去了。
“噢,那就好。”陈爱恩松了一口气,她不希望自己来了之后,依旧害得陈宝国打一辈子的光棍。
陈宝国皱了下眉毛:“好什么好呀,我看一点都不好。那几户还肯跟我相看的,是冲着什么来的,我心里头明白着呢。林建国是林建国,我是我。当上营长的人是林建国又不是我,那些人什么意思?”
如果林建国不是营长的话,他才不相信那些人还会坚持跟自己相亲呢。
陈爱恩知道陈宝国这是矫情难受上了:“哥,这个吧,怎么说。你娶媳妇儿,咱妈要挑吧?那人家嫁女儿,对女婿也总得挑一挑不是吗?这一点都不奇怪。人还没有见上,更没有半点了解,人家不冲条件来的,你指望人家冲什么来,冲你?冲你什么呀?”
自由恋爱的话,首先冲的是人,然后冲的才是对方的条件。
像这种相亲的,首先冲的是条件,然后再冲的人是。
就是这么一个规律,陈宝国再不喜欢,也没办法改变。
目前为止,陈宝国除了有一个当营长的妹婿是特别抢手的优点之外,陈宝国自身的确是没什么可让人看上的啊。
“可不是。”陈妈赞成,“你只管放心,她们挑你,我还挑她们呢,谁也不吃亏。”
“妈,还有几个人肯跟我哥见面啊?”
挑挑挑,得有一个以上的人数,那才能称之为挑啊。
徐丽英玩儿的这一手,陈爱恩不得不说,徐丽英够狠的,真的是怎么也要扯他们一把,见不得他们过好日子。
“好像还有两、三个吧。”
“成,那我哥什么时候跟人见面?”
既然对方是冲着她哥有一个当营的妹夫来的,那作为嫁给营长的妹妹,她必须得留下来给她哥撑撑场子啊。
陈宝国:“你不是说,你想多念一点书吗?我的事儿,爸妈会帮我看着的,你别瞎掺和,带着阳阳回去吧。”
那些谣言对于他们家的人来说,没什么,但妮子听了一定会不舒服的。
陈宝国可不希望生产队里的那些人惹自己唯一的亲妹子不高兴,他要好好保护妮子的。
“对啊。”陈爸点头,“你哥的事儿,有我,有你妈,你有什么可不放心的,回去吧。作为一个嫁了人的姑娘,在娘家待的时间久了,像什么话。万一你婆婆不高兴了,怎么办?”
这次的谣言之所以会被传得这么厉害,还不是因为林建国当了营长,眼红的人太多了。
这个情况使得陈家的人明白,现在的林建国只比去年更抢手,多的是人想把闺女嫁给林建国。
这么一群人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的女婿,陈爸当然要替自己的女儿紧张一下,免得女婿真被人给抢走了。
都什么毛病,明知道他女婿已经结婚,娶了他闺女,一个个的心里都盘算什么呢!
陈爱恩往家里一赖:“不,我不回去。回门的时候,你们不让我来,新年的时候,你们还不让我回来。现在我婆婆都让我回来,说我回到娘家之后,别急着回去,在娘家多住几天。爸妈,我婆婆不会生气的。我都想你们了,不管,我不走,我就赖在娘家了。”
不就是一些谣言吗?她以前又不是没有听过。
这些七大姑八大姨也真的是闲,她还是徐爱恩的时候,因为她不嫁人,所以一群人说她,现在她嫁人了,还有人说她。
所以陈爱恩想明白了,那些人想说的话,不管她嫁不嫁,那些人嘴上的话都不会少一句的。
日子是自己在过,干嘛那么在意别人的话,也不嫌累得慌。
陈妈还想劝,但陈爸突然开口:“妮子想在娘家住几天就住几天呗。那些人是吃饱了饭没事儿干,就爱胡咧咧,咱家管不着。”
他也是真的想女儿了,女儿好不容易回来了,他凭什么因为外人的关系,就把闺女往外赶?
天底下,可没有这样的道理。
“她爸,你确定?”陈妈一脸的犹豫,生产队里可是有几张厉害的嘴啊。
爱恩这是年轻不懂事,所以不知道那些人的嘴的厉害,她爸不该不清楚啊。
“确定。”陈爸把自己的烟杆收了起来,“爱恩嫁了人,也是当妈的人了。指不定什么时候,咱家阳阳就当上大哥了,这点小事儿,她总得学着去应付的。你跟我可以,妮子为什么不可以?”
陈爸表示自己想明白了,就因为林建国当上了营长,生产队一群人不高兴他的女儿嫁给林建国,成了营长夫人。
生产队里都是这个情况,那换作是其他地方,就没有这种情况吗?
先不说生产队的那些人,徐丽英这么大费周章,不也是因为看上林建国,最后却没能嫁成林建国才引起的吗?
谁能说得准,今天有一个徐丽英,以后就没有第二、第三个徐丽英呢?
既然是这样的话,还不如趁早让妮子习惯这种事情。
不过这个时候,自家找了林建国这么一个有出息的女婿,陈爸也说不清楚,这到底是一件好事儿,还是一件坏事儿了。
这个念头没维护两天,就被打破了。
陈爸一允许,陈爱恩就更不肯离开了。再者说,陈妈和陈宝国都想陈爱恩跟阳阳了,知道母子俩可以留下来,娘俩比谁都高兴。
知道现在阳阳胃口大好,只要把饭菜炖烂一点,基本上已经不喝什么麦乳精了,为了照顾好阳阳,陈妈可是费了不少的心思,特意买了肉,给阳阳蒸肉糜吃。
好不容易能回一趟娘家,为了给陈宝国长面子,陈爱恩把阳阳交给陈妈带之后,自己去了一趟省城。
等陈爱恩再从省城里回来时,骑了一辆斩新的凤凰牌二八大杠自行车儿回来。
要知道,整个生产队只有队长家才有一辆,陈爱恩骑回来的这一辆等于是生产队里的第二辆,怎么能不稀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