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朝堂之上(中)
“臧川。”皇帝平淡地叫出了这个名字,平日里威风凛凛地京兆尹大人惶恐地站了出来,跪在了大厅中央。
“微、微臣在。”
“和朕说说昨晚在秋水巷发生的事情。”从皇帝的话里听不出一丝的怒气,但臧川还是不停地抹着额头上的汗水。
臧川心里暗自叫苦,他昨晚接到丞相府的手令,让他调走秋水巷附近的金吾卫,他原因为这是丞相的指令,所以毫不犹豫地执行了,没想到丑时就被巨大的拍门声叫醒了,他这才知道那道手令是皇后假传的,从那时到现在只过去了短短两个时辰的时间,他根本就来不及搞清楚发生了什么。
臧川颤颤巍巍地说道:“经臣连夜查实,是地痞流氓之间的械斗,死的人都是平日里横行长安城的痞子无赖,没有无辜百姓。”
“地痞流氓间的械斗?昨晚的秋水巷,有四个不惑上境,两个知命上境,一个耳顺上境,三十二个羽林卫的士兵,一台“天启”床弩,这么热闹,恐怕没有你说得那么简单吧?”皇帝的声音里多了一丝戏谑。
文武百官清清楚楚地听到了皇帝说的每一个字,他们没想到皇帝竟然对昨晚的事情知道得那么详细,既然这件事情皇帝都能知道那么清楚,那平日里自己的那些破事还不是全被皇帝掌握得清清楚楚,想到这里,所有人都把头深深地埋了下去。
“这、这……”臧川支支吾吾地说了半天,都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京畿重地擅自调兵,聚众作乱,贺节,你说说这都是写什么罪?”缓缓而出的字句如同一道道惊雷滚过某些人的心。
贺节是当今廷尉,掌管汉国律令刑法,是现如今朝廷里没有参与霍李之争的几个大臣之一,这个铁面廷尉站了出来说道:“形同谋反,按律应诛九族。”
“听见了吗,按律诛九族。”皇帝仍然平淡无奇,但是所有霍党的如芒刺在背,霍明已经把脑袋贴到了地板上。而李光则一脸幸灾乐祸地看着,皇帝倒不至于因为这件事把大皇子打入冷宫,但是至少能够让二皇子在夺嫡之争中占到一点先机。
“罢了罢了,还有半个月就是贤儿的大婚之日了,我就不追究这件事情了,臧川。”
臧川瑟瑟发抖地说道:“臣、臣在。”
“河内郡又遭灾了,你就自罚半年的俸禄,权当赈济灾民了,”皇帝顿了一下说道:“贺节,查出那些羽林卫的来头,所有与之相关的军士,全都给我送到定南军去!”
臧川听完又惊又喜,脑袋“砰砰砰”地在地板上磕了三下,断断续续地说道:“臣领、领旨。”
“霍明。”
“臣在。”毕竟是位居人臣之首,虽然官服已经湿透了,但是仍然不失枢臣风度。
“你觉得朕这样做行吗?”虽然皇帝一副商量的语气,但是在霍明听来这简直是诛人先诛心,皇帝既然知道昨晚的一切,他现在的这句话就是在敲打自己。皇帝既然知道了那些细节,他就肯定知道了这一切都是皇后的意思,皇子夺嫡这种事可大可小,放在后宫说那是家丑,放在朝唐上说就是谋反,陛下刚才说了不追究这件事情,就意味着这件事属于家事,但是出了事情总得有人出来担着,陛下问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让霍明来担罪,但是到底得承担多少呢?
霍明眼珠子一转说道:“微臣不才,幸得皇上信任,忝列九卿,昨晚发生的事情全是因为微臣主政不力,臣愿意自罚一年俸禄,降爵一级。”
说完之后霍明忐忑不安地跪在地上,皇帝沉默了好一会之后才随意地说道:“好,贤儿马上就要大婚了,你既是他的舅舅,也是当朝丞相,这段时间就和鸿胪寺卿主力操办这件事情吧,朝中的事情暂时就不要管了吧。”
霍明心里一惊,陛下虽然没有对他做出过多的惩罚,但是刚才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实际相当于暂时停了他的丞相一职,这是一种警告,警告他看管好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妹妹,不要轻举妄动,霍明赶紧磕头领旨道:“诺,臣领旨。”
霍明倒是松了一口气,但是李光却有点失望,他知道陛下肯定不会因为这件事大发雷霆,但是他也没有想到竟然会处理得那么轻描淡写。
皇帝很快就把话题转到了其他问题上:“北边的战事怎么样了?”
太尉李光赶紧说道:“兽人已经南下了,本月十八镇北军已经和兽人交锋了,斩敌首三百。”
“不错,言冰云做得很好,李光,镇北军要人就给人,要钱就给钱,不能让前线的将士挨饿受冻。”
“是,臣领旨。”李光心中有点沉闷,按理来说陛下表彰镇北军,作为汉**方最高官员,李光应该也是面上有光,但是言冰云却是霍党的人,虽然言冰云资历尚浅,但是在军中的地位却在飞速增长,再过几年说不定就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了。
“其他各国出兵了吗?”
“秦国和魏国已经出兵了,其余各国的物资也正运往朔方郡,矮人七部铸造的兵器也送到了前线,唯独泰山道还没有动静。”李光如实说道。
“不用理会他们,抵抗兽人有没有他们都一样。”汉国龙兴二百余年,是当今世上最强大的国家,但是在此之前天下共主则是秦国,后来因为秦国皇帝暴虐无度,当时的汉国皇帝高祖借机起兵反秦,经过几十年的征伐,终于对秦国取而代之,而秦国现在只能龟缩在崤关以西,在成为中原霸主之后,汉国又北击兽人,南征蛮人,才有了今天大汉盛世。除了汉国之外,世间还有魏国、吴国、秦国、晋城、墨城这三国两城,但是就算全部这些国家的国力加起来,也抵不过汉国的五成,也正因为汉国实力强大,每年兽人南下抄略时,担任盟主的都是汉国。
在这三国两城中,吴国整个国家都被包裹在汉国领土之中,因此深受汉国影响,很多吴国人都在汉国经商、从政,因此两个的关系最好。而魏国则位于汉国东北部,是仅此于汉国的大国,两国虽然从没有撕破过脸面大打出手,但是因国土产生的小摩擦却偶有发生。秦国虽然是被汉国击败的,但是由于地处西陲,倒也于汉国相安无事,反倒是每年都会向汉国派遣学生到国子监学习。晋阳城因为是剑阁所在地,因此高手如云,是一个超然的存在,但是由于与魏国毗邻,所以比较倾向魏国,而剩下的墨城,则因常年向汉国提供军器而与汉国关系良好。除此之外,在世间还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那就是泰山道,他们自诩为天地的代言人,他们对世俗任何国家都不亲不进,只是默默地传教,发展教徒,据传天下如今有一半人都是泰山道的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