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御驾亲征?
第206章 御驾亲征
夜晚时分全玖问道:“官家是要打仗了吗”
我见全玖有些紧张便安慰道:“玖儿放心吧朕会处理的”
“嗯玖儿相信官家对了今日下午太后來过宁乾宫”
“啊怎么沒叫朕”
“太后见你在和陆大人文大人商议事情就沒有打扰你太后让玖儿转告官家兵來将挡水來土掩战争嘛也沒有什么好惊的”
大半年來我一直当着太平天子谢道清担心我从未经历过战争怕我恐慌之下处事不当这才专门过來为我打气其实谢道清说得对战争沒什么好怕的我执着于原有的历史反而忘记了自身的实力才是战胜对手的根本只需土厚将广应对起來自然就会得心应手
如果有一个强大的宋朝随便历史怎么改变都可立于不败之地
我点点头笑道:“母后说得对兵來将挡沒有什么好怕的”
“嗯”全玖见我自信的笑着也放松下來道“官家这份是大宋皇家报的稿件是官家您让黄镛、刘黻两位大人送來审阅的官家先看看”
我接过稿件问道:“玖儿你看过了吗”
“嗯玖儿看过了黄镛大人刘黻大人不愧是出自太学文笔流畅重点突出有理有据条理分明果真是当代大文豪只是玖儿有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我哑然笑道:“玖儿怎么突然客套了你与朕之间有何不能讲的”
全玖害羞的一笑:“官家这报纸之名乃是官家钦定的玖儿以为稍稍有些不妥”
“为何”
“玖儿曾听官家说过这份报纸是从中立的角度來表述我朝之事如果以大宋皇家为名就让人觉得这只是代表皇室的意见会不会让人觉得有些有些偏颇”
“恩玖儿你的顾虑朕也考量过所以朕的打算是办两份报纸一份就是这大宋皇家报它代表的就是朕的意思主要是以朝政时事为主比如朕要天下人都知道朕要中兴我朝要反对腐败要让天下百姓都能丰衣足食其目的就是要让各地官员和百姓随时知道朕的思想同时通过皇家报朕也要传递给百姓信心和希望而另外一份报纸则是以民间人士的身份來对朝政进行评论此报所述才是真正的中立言论比如本期皇家报所刊登的贾马官司放到这份报上就会好很多朕以为如此双管齐下效果会更大吧”
全玖道:“官家眼光长远玖儿佩服官家先看稿吧”
稿件的内容是按照我当日的吩咐所写首页全是关于朝廷反腐之政策措施以及决心包括建立监察公署南衙等监督机构也包括即将发布的《官员行事准则》之简介等其他几个版面分别是关于大宋皇家银庄今年新成立的商业部农业部及临安大学的介绍也有正在筹备的教育部之介绍最后则是关于近期临安百姓热议的话題贾马两家官司的起因和进程
我看完后做了两点改动一是在介绍临安大学的最后加上了一小段广告临安大学招聘各类人才只要有一技之长者均可前往大学报名入选者待遇从优二是在贾马官司的结尾加了一句临安百姓翘首期盼官府的裁决
后世之人都知道媒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维舆论的作用在任何时候都是相当大的大宋皇家报类似后世的政府官报另一份则相当于各地之晚报
“玖儿你先去睡吧朕再想会庐州之事”
我摊开从枢密院拿來的庐州军事地图仔细看了起來庐州东面有巢湖相阻不利于骑兵奔袭西面至安庆一带虽有不少山岭却是官道所在如果不是十万大军之规模数千骑兵是很方便通行的
在基于忽必烈不会大规模南侵的前提下我基本上接受了陆秀夫的看法蒙古人兵临庐州可能只是随意之作庐州府有二万多边军加上城中百姓守住城池应该沒有问題而安庆府加上水师也有近万名士卒守城同样也该无碍
如果是这样那还有无必要出动禁军呢
次日早朝时贾似道率先奏道:“陛下昨夜枢密院和兵部已经制定出庐州之战的方案”
“师臣请讲”
“首先按照陛下指示令各地驻军协助官府与百姓坚壁清野并组织青壮年上城协助防御第二令庐州统制范胜严守庐州城安化镇及安肥镇不可随意出兵第三令京中禁军做好随时出征准备第四令扬州李庭芝部出兵西行随时接应第五令安庆府进入紧急戒备状态”
“好师臣各位爱卿辛苦了有庐州府传來的最新消息吗”
“回陛下暂时还未”
“恩庐州战事稍后再议李北洋”
“臣在”
“水师整编之事进行得如何”
“回陛下目前正在核实各地战舰及水师人员数量沿海制置司统辖之地已经核对完毕沿江制置司所辖正在核查中”
“李爱卿从现在的情形看沿江比沿海更为紧要朕意欲委派一人巡视江防顺便督促沿江各地加快核查爱卿觉得何人适合”
李北洋想了想道:“陛下臣以为兵部水军司员外郎(宋代时尚书相当于今天各部之部长侍郎相当于副部长郎中相当于各部属下之司长员外郎相当于副司长)陈奕适合陈奕出自沿江制置司后來又一直在水军司任职对于我朝水师的状况十分熟悉”
“陈奕范文焕你身为兵部尚书你觉得呢”
“陛下李大人所言完全属实臣以为可行”
“好小七传旨令兵部员外郎陈奕为巡江使沿江按阅军防并监督沿江司核实事宜赐钱二十万给用”
小七道:“是官家”
在我将其它部门之事略作安排后收到了第二份來自庐州的战报
战报依旧是淮南西路统制范胜所写经核实蒙古军队大约四万余人其中一万名蒙古士卒三万名金汉混编士卒阿术围攻安化未果的同时偷袭安肥目前安肥镇已被蒙古大军攻破臣等收缩防线让安化军民回撤至庐州依托庐州城墙必能坚守
“安肥失守”众人有些惊讶私下嘀咕道
我觉得丢失的速度也有些快了这安肥毕竟是庐州城外重要的军事重镇只是我知道现在不是检讨得失之时:“枢密院和兵部怎么看”
范文焕道:“启奏陛下昨日枢密院和兵部在接报后对于局势作出分析如果安肥镇失守则庐州前沿再无险可守然我军可死守庐州城待援蒙古人一是可以围之强攻二则也可围而不攻绕过庐州从西直下安庆蒙古人若要强行攻下庐州也得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因此臣等以为阿术采取第二种方式也就是不会强攻的可能性较大”
我点点头觉得范文焕所言颇有道理:“那范爱卿认为我朝是否该派出禁军北上庐州呢”
范文焕道:“陛下禁军已在准备中是否出兵全凭陛下裁决”
“师臣你认为呢”
“陛下今我庐州守军有二万余人阿术如果强攻只要范胜能够坚持数日则阿术久攻不下自会撤离如果阿术直下安庆则安庆有近万边军与水师也可一战老臣以为出兵与否在两可之间还请陛下定夺”
贾似道虽然沒有言明但其意思显然是说不用出兵也可守住
这时马廷鸾突然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当出兵”
“哦马爱卿说说理由”
“陛下即便我边军能够守住城池但也无力护得周边百姓之安全坚壁清野是需要时间的是以臣以为应当立即派兵出征以使百姓之损失能够降到最低”
公平而言如果阿术不是想攻占淮南西路而只是掠夺一番那么出兵与否的确是在两可之间贾似道与马廷鸾的出发点不同但都是有道理的
在今日起床时我还是决定出兵
原因倒也很简单上一次襄樊急报夏建刚带走一批禁军这一次我也要让人再带走一批京城周边驻扎有十万非我嫡系之禁军我也有些害怕万一蝴蝶效应來了贾似道情急之下让禁军反水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应付
至于马廷鸾所说的理由我还真沒想到这点倒使我觉得有些惭愧
我故作沉思等了一会才道:“朕想起上次襄樊吕文德将军上奏战报时师臣说过蒙古乃我朝最大的隐患宁可信其有好过信其无当派出禁军前往襄樊一带协助当地守备朕现在回想起來觉得师臣之言的确是最好的建议因此朕已经决定兵发庐州”
马廷鸾立即奏道:“陛下圣明如此可救百姓于水火更可立陛下之天威也”
我用贾似道自己说过的话來封住其口他也只能无奈默许了吧
“各位爱卿有谁愿意领兵出征”我接着问道
殿上之人相互看看谁也沒有出声
我有些感叹地扫视了众人一遍以前看书时常常看到帐下将军们争先恐后地要求统兵出征而今却个个鸦雀无声我突然想起南宋高宗皇帝赵构曾经问岳飞:“你觉得天下什么时候可以太平”岳飞回答道:“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就可以天下太平”
难道我的大将们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吗
不可否认蒙古铁骑的确厉害但南宋也并非不能一战在1235年到1264年这三十年中蒙古大汗窝阔台蒙哥忽必烈分别率军攻伐过南宋除了最后一次因忽必烈国内有事而主动回撤外前二次大战历经上百场战役虽然南宋军队一味消极防守但毕竟沒让蒙古人占到多大便宜
三十年來南宋的疆土虽然守住了但是进取之心却被打散了这一点是最致命的以至于到了襄阳之战后虽有宋末三杰等抗蒙英雄也是再无胜算了
我突然哈哈一笑站起身道:“朕明白了各位爱卿都不愿意领兵你们的想法是让朕御驾亲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