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204章 江淮战区

第204章 江淮战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204章 江淮战区

对于蒙古大军的南下我所做的军事准备都是建立在我所知道的历史基础上宋蒙之间关键的一战是1267秋末开始的襄阳大战这场决定南宋命运的战争距今还有两年之久而这期间我并不知道还有其它战事发生

无论是以火枪手为主的新军还是现有水师禁军的重整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战争可沒有那么简单仅仅凭借领先时代的火枪就能战无不胜这种情况只能出现在小说中战争打的是综合实力军力物力财力甚至是人的毅力这么多力都是缺一不可的

我打开急报上面是淮南西路统制范胜所奏大致意思是八月初二晚蒙古阿术率军突然攻击庐州前沿的安化镇正将高兴带领三千人马出城迎击虽守住安化但高兴和副将孟兴同时阵亡详情后报

“小七”我看完后道

“小的在”

“摆驾枢密院”

“是陛下”

“师臣”

“老臣在”

“传枢密院兵部政务院前往枢密院开会商议退朝”

一路上贾似道内心有些忐忑不安暗忖道莫非是郝经之故

我坐在前往枢密院的銮驾上渐渐冷静下來

蒙古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的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力量发动大规模南侵战争其国内之财力物力都不允许以忽必烈的雄才大略自然不会不知道以蒙古此时的国力是沒有能力发动全面南侵战争的

那忽必烈这次兵临庐州又是何为呢

枢密院议事大厅内早一步到达的夏贵等人将庐州一带的军事地图挂在了正面的墙上虽然沒有后世沙盘的立体感却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我以前只在电影里见过军事地图这回还是第一次真实地接触到

这幅军事地图将庐州一带的山地平原河流镇村等都标注得一清二楚只是上面并沒有后世地图上用不同的颜色笔画出的箭头符号

“都坐下吧”我坐在主位上道“夏爱卿你先來说说庐州府的驻军情况”

夏贵起身道:“陛下淮南西路有镇边军三万人厢军一万五千人目前厢军的改制已经基本完成除去不符合条件的士卒以外有近六千名厢军编入了镇边军因此共有三万六千人主要分布在庐州安庆一带另外在安庆还有沿江水师约三千人庐州府是淮南西路治所所在驻扎有二万名镇边军由统制范胜统领张林和苗再成等率领”

夏贵走到地图前继续言道:“陛下请看我朝原來与金国以淮河为界后蒙古吞并金国我朝的防线基本上退守到庐州一带淮河南岸的寿春虽仍在我朝掌控之中但周边之地却尽被蒙古掠去战报上所说的安化镇就在庐州府正北面约三十里处是庐州外围的重镇与邻近的安肥镇一起构成庐州外围的主要防线”

“那寿春有无消息”

“回陛下目前还沒有”

“如果两镇皆失则庐州危亦”陆秀夫仔细看着地图道

“正是陆大人言之在理”夏贵道

“蒙古阿术有多少兵马”

“陛下暂时还沒有得到准确的消息枢密院和兵部已经发文前去了解了”

这仗打得也真是窝囊事先一点沒有征兆蒙古大军便已经出现在庐州前沿阵地而且己方连折两元大将竟连对方的人数都沒弄清情报机构实在无能而庐州守军更是无能蒙古大军到了眼皮下才作出反应

看來龙牙的情报机构也得加快速度北进了

“对了这淮南西路属于哪个战区统管”我突然问道我一直以为淮南西路是归李庭芝管辖李庭芝怎么也会有这种疏忽呢

夏贵看了一眼贾似道小声说道:“陛下从名义上说是属于江淮战区只是目前淮南西路基本上是由枢密院和兵部直接统领”

“这是为何”

“陛下”贾似道干咳两声道“这事由來已久老臣本想就此事向陛下呈上奏折沒想到事情突发陛下自高宗南渡以來为抵御北方金国入侵我朝将边境沿长江分为三大战区分别是负责长江上游防御的四川战区负责长江中游防御的京湖战区和负责长江下游防御的江淮战区在这三大战区中四川战区和京湖战区基本上保持原样只有江淮战区的变化最为复杂主要是因为江淮分为淮东淮西江淮战区时而分时而合间或还牵涉到沿江制置司所以有时一分三有时三合一”

我的已知记忆告诉我南宋末年的防线是四川襄樊扬州我根本不知道淮南西路之事而我穿越成为赵禥后也基本上是放在内政建设上除了新军我对于军事一直过问得很少由于贾似道极其党羽掌握着禁军之故我是采取一边立新军一边整顿的策略而整顿原有的军队也是先从水师和厢军开始对于核心的禁军我打算放到最后在我皇位稳定之前我沒有想急于去和贾似道摊牌并且襄樊之战还有两年我认为时间还是够的但沒想到中间突然冒出一个庐州之战來

其实庐州之战在历史上确有其事只是战争规模不大所以基本沒有记载我却认为是因为我的到來而引起的蝴蝶效应

我终究是人不是陆秀夫所言的“神人”

“师臣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陛下这其中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是从地理位置行政区域上來看我朝其它战区都是建立在一个行政区域上的而只有江淮战区是以淮河长江來命名的并非是按一个行政区域來的所以江和淮很容易被分开各自成为独立的战区江淮之间两淮之间距离都很远且地形各不相同所以边防布置也各不相同淮东多水故以水寨为主淮西多山故以山寨为主比如安化镇便是山寨第二是从协调作战來看如果分而制之则会造成东西两路不顾大局各自为政难以保证双方互为依靠互相救援所以一直以來是分是合始终沒有定论”

战区的分与合关系到整个防御体系其影响重大一般而言导致战区调整的主要因素是來自敌我双方军力的变化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情形战区的调整会有不同的效果然而整个南宋朝其江淮战区的分合始终摇摆不定变化之频繁的确让人费解而且其变换之原因主要还不是因为形势的变化而更多的是因为人的因素

我稍事停顿消化了一下贾似道的话语又问道:“师臣那现在的两淮战区又是何种情形”

“陛下端平元年先帝将战区一分为三淳祐十年又合为两淮战区景定五年中先帝又将其拆分为二淮南东路战区以李庭芝为扬州制置使负责东路军务淮南西路战区却沒有任命制置使只是让庐州镇边军统制张林等人统辖军队暂时接受枢密院和兵部的指挥而老臣至今还兼任江淮制置使的职务所以现在的江淮战区既不算分也不算合”

宋理宗优柔寡断在其任内多次分也多次合

战区的分合各有利弊对于性情摇摆不定的宋理宗分分合合也是适合其性格的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贾似道和李庭芝的关系当年两人同在大帅盂珙帐下听令后盂珙离世荐贾似道代之而贾似道也十分器重李庭芝的才能后來贾似道镇守京湖起用李庭芝为制置司参议不久由于李庭芝表现极佳在贾似道的极力推荐下李庭芝受到朝廷的提拔命他移镇两淮直至担任扬州制置使但贾似道渐渐感到李庭芝忠于朝廷忠于赵氏王朝远甚于忠于自己于是便沒有让其担任江淮制置使统辖两淮

我觉得这分和合确是难以选择摇摇头道:“师臣那依你之见蒙古进攻庐州一事该如何处置”

“陛下老臣以为首先当弄清庐州的情形这一点老臣估计近日庐州府便会有消息传來其次是判断忽必烈之意图他是想全面南侵还是偶尔为之”

“太师所言乃是关键”兵部尚书范文焕赞同道“弄清蒙古的意图才可分别待之”

我点头表示同意道:“两位爱卿说得不错”

陆秀夫想了想问道:“陛下我朝淮南西路之防御力在所有战区中最为弱小是否需要派兵救援”

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君实如果你是阿术后面你会怎么做”

陆秀夫起身道:“陛下若先不论蒙古人的意图单纯从军事角度猜测臣以为有以下两种可能陛下各位大人请看地图如果臣是阿术一是拿下安化安肥两镇包围庐州;二是绕过庐州经六安过霍山桐城直抵安庆如此一來战线变长蒙古骑兵速度快机动性强的特点便可以显现出來倘若我城中守军出击则极有可能在野战中被其歼灭;倘若固守城池则他们可以尽掠周边农作收成”

“恩君实那你认为蒙古之意图是何”

“回陛下臣以为蒙古人进攻庐州乃是嬉戏随意之作”

“哦这是何意”我问道对于陆秀夫大家都知道深为李庭芝所器重而且为人冷静在军事上的见解非同一般自然不是妄言之人

“陛下各位大人蒙古刚刚经过汗位之争以目前之国力并无一举南下之能且淮南西路以山地为主并不适合大规模骑兵之战即便蒙古铁骑骁勇善战若要全面南征也至少需要十万大军以上加上辎重后勤淮西之地不适也从这两点分析臣以为他们的目的并非要和我朝发生大规模的交战臣猜想蒙古人只是为了某种未知的目的才兵临庐州的”

陆秀夫之言让在座之人都缓了口气觉得心里稍稍安定下來只要蒙古军队不是着力南侵那么最多也就是抢掠一番便会返回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