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北进
第557章 北进
驻守西北的元军主帅皇子那木罕代表忽必烈和西方四大汗国的大汗达成盟誓后。方晨乾和杨琏真迦便立即启程。返回大都。五万名元军精锐骑军则在那木罕和昔里吉的率领下。于三日后东进。
如此一來。元朝在西北部的危机暂时得以解除。只不过。这也仅仅是杯水车薪。十万精锐的中路大军尚且不是宋军火器之敌。何况战斗力及人数都要略逊一等的西北元军呢。
听方晨乾讲完。忽必烈掐指算了算道:“大军行动缓慢。至少还需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抵达大都。虽然南朝军队攻克了洺州。但消耗很大。我军当有足够的时间在大都一带布防。”
方晨乾在回來的途中就听说了洺州失守的消息。此时听得忽必烈证实。心里不免暗自惊慌。洺州已失。大都还能保得住吗。尽管不懂军事。但方晨乾清楚火器的威力。顿时有种不祥的预感。
印天涯道:“方先生。杨琏真迦。你们一路劳累。就先下去歇息吧。”
“是。神尊大人。”方晨乾收回心思。和杨琏真迦一起向忽必烈行礼后。离开了皇宫。
九月中旬。修整完毕的大宋中路北伐军在吕文焕的指挥下。陆续收复了河北中南部的主要城市。九月二十一日。第十九厢吕师夔部、御林军第一师文璋部在火炮营的支援下。攻克了大都南部的重镇保州(今保定)。至此。在大都南部只剩下霸县(今霸州市)一座城池了。
由于无法破解火器。伯颜、阿术等一众元军中路军将领只好率领仅存的一万多名将士撤回大都。几乎就在同一天。那木罕带着其麾下的五万将士也抵达了大都。加上大都原有的驻军。总兵力一下达到了十四、五万。相当于围攻襄樊的元军总和。
从表面上看。元朝在大都的军队数量超过了宋朝的中路北伐军。忽必烈的底气似乎也足了很多。但大都乃是新城。其城墙的坚固度还不如洺州。所以。对于火器威力相当清楚的伯颜、阿术等人依旧是忐忑不安。
九月二十八日。我在洺州城的临时行宫中召开了继续北上的军事会议。
公孙小宸首先介绍了东、西路北伐军以及水师的情况。
“各位将军。目前。东、西两路北伐军在李庭芝、高达两位将军的率领下。和两地的元军依旧处于交织状态。但随着我军投掷弹数量的陆续增大。渐渐增加了攻击力度。使得元军只能龟缩于城市中。以防守为主。其中。山东境内的大部分城市已被我军收复。只等时机成熟。李庭芝将军、夏贵将军便会发动济南战役。西部地区由于地势复杂。我军北上的步伐较为缓慢。但也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
公孙小宸指着地图上的沿海海域接着说道:“水师在辽东半岛登陆失败后。李北洋将军认识到。不管是何特殊原因。我军水师的陆战能力还是远远不如元朝陆军。所以。之后再也沒有选择登陆作战。只是不停地向缩在渤海湾内的元军水师发动进攻。元军水师统帅刘整在伤势略微好转后。立即坐镇军中。但也只能全力防守。对于元军的战船來说。只要一遇到我军的巨舰。便毫无还手之力。即便不算我军巨舰上的火炮威力。单凭超大的吨位。就不是元朝战船可以抗衡的。可以说。我军的水师已经完全占据了上风。并将元军水师逼入死地。使其失去了还手之力。各位将军。以上就是我朝水陆各军的近况。至于中路军的情况。大家都十分清楚。在此就不重复了。下面请皇上指示。”
东、西两路大军虽然沒有中路军所取得的成果辉煌。但也实现了从防御到进攻的战略转变。并紧紧地拖住了元朝的两路大军。为中路军收复河南、河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各位将军。到了今天。战争的胜负将不会再有悬念。沒有人会认为。元军的铁骑能够阻挡我军的火器了吧。”我笑笑道。“在朕看來。就连忽必烈心里也一定会这般认为。尽管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还会嘴硬。”
吕文焕道:“陛下。就算蒙古人的先祖成吉思汗复生。也不是我军火器之敌。”
“恩。不错。火器非人力可敌也。各位将军。时至今日。我军在洺州之战中受伤的将士已基本康复。加上汴梁军区日益壮大。完全接替了我中路北伐军的守卫任务。因此。我中路军现在是兵强马壮。再加上火药监运來的军需物资充足。当是时候进攻元朝的心脏所在了。当前。我中路北伐大军拥有十万兵力。其中有火枪手两万名。骑军扩编至近万名。投掷弹三万两千颗。火炮六十二门。大都的元军人数虽然多过我军。但其综合战力却逊于我军。加上近几个月來。元朝朝廷为了筹备军费。不停地搜刮百姓的财富。导致民怨四起。从各地的龙牙反馈來的消息可以看出。元朝民心已失。因此。即将而來的大都之战只是时间问題。一旦大都之战结束。我军再挥兵南下。击溃元朝东路军。收复山东。之后再西进山西、陕西等地。消灭元朝之西路军。一举光复我朝失地。”
说到这里。我喝了口茶水。缓和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继续道:“下面。朕宣布进攻大都的人员安排。吴松含将军、孟天翔将军、段东楼将军听令。”
“末将在。”
“三位将军。朕令你们三人担任前部先锋。吴松含将军率领第二厢将士居中。孟天翔将军率领忠顺军居左。段东楼将军率领兴复军居右。于十月一日出发。赶往保州。与驻守保州的文璋将军、吕师夔将军汇合后。兵分两路。一路攻取范阳县(今涿州)。一路攻取新城县(今高碑店市)。”
“是。末将遵令。”
“印应雷将军、赵淮将军。”
“末将在。”
“你们率领御林军第三师以及第十七、十八厢将士保护火炮营于十月三日出发。目的地保定。”
“是。末将遵令。”
“中路军的其余众将随朕于十月四日出发。洺州城城防交给汴梁军区。”
众人齐声道:“是。末将遵令。”
十月九日。当我率领大军抵达保定时。范阳、新城两县已被我军攻克。这两座县城的守军基本上沒做抵抗。便在炮火中撤离。
保州城始建于战国时期。其历史悠久。是远古时期尧帝的故乡。到了北宋时期。保州成为宋辽两国的分界线。两国多次在这里进行过大战。金朝末年。保州城在战乱中成为废墟。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大将张柔受命重建保州城池。规划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筑寺庙。造园林。修筑土城墙。疏浚护城河。自此奠定了保州城的基础。
忽必烈定都大都后。保州城便成为元朝京师的南部门户。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以保州为顺天路治所。按照历史的进程。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保定”之名自此始。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只不过。这一切都因我的到來而改变。
在这座新城中。有一处建于唐朝上元年间的古莲花池。后经张柔扩建。名曰雪香园。并成为他的私家花园。最先攻入保州的吕师夔、文璋等人一致认定。这处花园具有江南特色。和临安宫中的格局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可以作为我在保州期间的临时行宫。
一走入雪香园。只见里面小桥流水。亭榭楼阁。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虽然莲花盛开的季节已过。但池中之绿叶与周边之造化交相辉映。令人赏心悦目。除了风景优美外。雪香园的十來副石刻也是大名鼎鼎。其中有气势磅礴的唐代草圣怀素的“自叙帖”;有浑厚雄劲的颜真卿的“多宝塔”;也有鱼跃龙门、虎卧凤阙的王羲之的墨迹。
“不错。朕就住在这里了。”
方灵高兴道:“沒想到在这保州城内还能见到江南风光啊。”
陪同的文璋道:“皇上。灵妃娘娘。据雪香园的老人讲。扩建此地的工匠都是被蒙古人掳來的江南人士。”
我点点头道:“难怪和临安宫中的风景有几分相似。南北交流本來是件好事。但却应该在自愿的基础上。像蒙古人强行掠夺我朝之工匠。分明就是仗势欺人也。”
在保州住了两日后。我便率领大军來到了距离大都仅有百里之遥的范阳县。和保州相比。范阳县小了许多。大军只能在县城外安营扎寨。
说起范阳之名。后世之人知道的不多。但一提起范阳的原名。就有很多人知道了。涿县。汉末三国时期蜀国缔造者刘备的故乡。一千多年前。刘备在涿县卖草鞋时结识了关羽、张飞。并在桃园结义。演绎了一段佳话。
不过。在宋朝时。范阳县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