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441章 修书宽心

第441章 修书宽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441章 修书宽心

文天祥不愧是状元出身。腹中自有千万篇文章。看着周围越聚越多的襄阳将士。继续道:“各位将士。最近数年來。你们一定都深有体会。在襄阳军中。甚至在整个大宋军中。克扣军粮。无故欺压士卒的情况。是不是越來越少见了呢。这一系列现象说明了我军的军纪从根本上得到了很好的整肃。从严治军。才能百战百胜。各级将士当凭战功去获得应有的奖赏。奖罚分明。将士才会用力杀敌。遥想当年。我朝的岳家军被金人称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其原由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样的劲旅势必会在咸淳朝重现。在不远的将來。蒙古人也一定会道。‘撼山易。撼大宋军难也。’这就是皇帝陛下对我军的要求。并希望我襄阳军区首先做到这点。你们。。。。。。”

说到这里。文天祥停顿了片刻。突然提高声音问道:“大宋的英雄们。你们能做到吗。”

“能。”开始时只要少数几个凌乱的声音响起。不过。城楼上很快便汇聚出一个巨大的声响:“能。我们一定能。”

“好。下官自当转告皇上。”文天祥最后道。“各位英雄。下官告辞。希望在临安能常常听到大家的英雄事迹。”

当天下午。文天祥在襄阳城唯一一家报行的记者陪同下。走访了整个襄阳城。与城中的士绅百姓们热情交谈。就襄阳城的时势以及朝廷抗蒙的决心一一进行了交流。文天祥鼓励大家团结起來。保卫自己的家园。并就百姓关心的基本生活问題一一作了回答。

与此同时。史岩之和李北洋在帅府的议事厅内就当前襄樊的军事状况和襄阳军区的几位主要将领进行了秘密会谈。在会谈中。史岩之转告了军务院的各项指示。之后。吕文焕问道:“史大人。今蒙古人在襄阳城东轮番轰击。我朝的抛石机无论是数量还是攻击距离都稍稍落后。不知陛下有无指示。何时可以动用神器。”

史岩之笑笑道:“吕大人莫急。陛下言及。神器的使用还需要一段时间。一是要等到襄阳城外的蒙古东路大军至少聚集十万人以上。二是要看我朝炮弹的数量。因此。陛下预计。大约会在明年的三、四月份之间。”

吕文德道:“那就是说。还要等上几个月。”

史岩之答道:“不错。从阿术的战术來看。蒙古人的策略和陛下所言的包围与反包围完全一样。所以。只要我朝的援军逐渐增加。蒙古人也势必会增加其在襄阳的军力。至于东门的情形。我军只有咬紧牙关。坚持住。蒙军一破坏。我军便修缮。再说了。抛石机抛掷的次数也是有限的。蒙古人终会有消停之日吧。只要我军坚守不出。蒙古人一定会按耐不住的。这次南下。忽必烈既然下了决心。就绝不会只围不攻的。他们在等待时机。等着我军的增援部队。呵呵。快了。”

“史大人。蒙古刘整在万丈山一带修建船厂。我军是否需要破之。”吕文焕接着问道。

“不用。蒙古人既然大张旗鼓。丝毫不做掩饰。就是希望我军主动出城。陛下有言。让蒙古人在襄阳城的赌注下得越大越好。”

“是。大人。”

“史大人。”吕文德犹豫了好一会。才问道。“你我相交数年。有件事不知当提不当提。”

“吕大人。何事。请讲。”

“史大人。我朝的行省制改制已经完毕。朝廷通知文焕担任改制后的湖北省首任省长。此事吕某觉得不妥。还请大人回去后和陛下说说。”

“怎么。吕大人。让吕文焕将军出任省长一职。还怕辱沒了吗。文焕将军。你说呢。”

吕文德忙道:“大人。不是辱沒。史大人。你我不是外人。今李大人也在此。吕某就实话实说。两位大人。我吕家得先帝恩宠。又得当朝太师大人的眷顾。这才一直镇守襄阳。在这十多年中。吕某的确存有私心。使得襄阳军区的主要将领中有一半以上是我吕家之人。这无疑于我吕家的私军也。陛下英明神武。不计吕某之过。更加封文焕为湖北省省长。但吕某深感不妥。自榷场一事之后。吕某常常反思往事。自认有两大错误。一是当年刘整之事。二是这榷场之事。无论哪件事。都让我悔之莫及。陛下皇恩浩荡。我吕家自当粉身碎骨。以报皇恩。但请陛下收回对于文焕之任命。拜托。拜托两位。”

史岩之和李北洋对视一眼。思忖片刻后道:“吕大人。此事我等必会转告陛下。在陛下复议之前。文焕将军暂且行湖北省省长之权吧。”

吕文德点点头道:“这是自然。”

第二天。文天祥等人通过汉水上的渡桥。前往樊城进行视察。

虽然只有两天。但钦差的到來给襄樊军民带來了极大的信心。蒙古军连日來的砲击阴影也渐渐消失。

在文天祥等人离开后的次日。襄阳城唯一的报行加班加点。专门为此出了一期特刊。免费在襄樊两城派发。这期特刊刊登了钦差大人文天祥在襄樊两地的整个行程以和朝廷抗蒙的决心。以及文大人希望全体襄樊军民团结起來。打赢这场艰苦持久的保卫战。同时。文天祥还专门借此报讲道。对于哄抬物价。乘机谋利的不法商人官府会予以坚决的打击。并保证。襄樊两地的基本生活物资不会欠缺。

数日后的一个下午。我在福宁殿的作战室内召见了文天祥等三人。一同作陪的还有太师贾似道和军务院陆秀夫。

“臣等参见陛下。”

“免礼。三位爱卿辛苦了。”

“谢陛下。”

简短的礼节后。文天祥向我汇报了此次襄阳之行的经过。

“蒙古人的做法无疑就是在逼迫我朝出动援军。他们好趁机围点打援。”听完汇报后。我首先说道。

“陛下圣明。”文天祥道。“从种种迹象表明。蒙古人并未急于攻城。而只是在虚张声势。以抛石机等远程武器进行攻击。同时逐步将其阵地向前推进。采取步步为营的方式。缩小包围圈。”

“恩。其实忽必烈的技战术是正确的。而且蒙古人大力改良抛石机也是可取之法。只不过。他们万万不会想到。世上还有火器之利。”

陆秀夫道:“陛下。火器虽然有其长处。但臣觉得。最关键的还是陛下能够洞察先机。料敌预先。这才是我朝拥有的最大优势。”

我笑笑道:“君实。各军区的新兵已经到位。领兵的将领有无空缺。”

“陛下。对于普通将领。各军区普遍的做法是提拔原有的老兵。但对于高层将领却有所欠缺。”

“恩。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了。君实。今年的科举已经结束。朕专门召见过今科的状元张镇孙。此人虽说是一位读书人。但对于行军布阵也颇有兴趣。朕征求过他的意见。打算让他到军务院任职。或许将來又是一员儒将。就像印应雷、昝万寿一般。”

张镇孙。广东顺德人。按照历史的进程。会在三年后的咸淳七年被钦点为状元。其为人正直、忠义。后经略广州。广州被蒙军所克。张镇孙兵败被俘。英勇就义。

在我到來后。张镇孙的科举提前了一届。

陆秀夫道:“那好。臣來安排此事。”陆秀夫本身也是科举出身。对于读书人从军自然毫不排斥。

“今科的武举殿试因为战争之故。延到了十二月初。希望这次的武举也有所收获吧。还有就是军事大学的学员。他们也将是我朝军中将领的主要來源之一。”

“陛下。”贾似道突然言道。“臣昨日去往吏部公干。听吏部官员说。岳元帅后人在得知陛下祭拜岳庙后。有好几位年轻人于日前來到吏部报到。”

“是吗。岳飞后人四散于各地。不只是哪一支的后人。小七。一会你去趟吏部。将这些人的资料调來。”

“是。官家。”

“好了。下面來说说有关湖北省省长之事。你们怎么看。”

文天祥道:“陛下。在四川、湖北、安徽、江苏四地。因为战事之故。各省省长均由当地军区的制置使兼任。吕文焕将军文武双全。臣认为其担任此职。并无不妥之处。”

“师臣。你的意见呢。”

贾似道讪讪一笑:“陛下。吕大人所说的刘整之事。乃臣之过。臣有罪。臣以为。战事之际。当以国家为重。吕家在襄樊之地根深蒂固。虽然拥兵但并无自重之态。陛下可以告诉吕文德。言陛下对吕家十分信任。并无半分猜忌之心。让吕文焕担任省长。乃是因为战事之故。政务院经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战争结束后。自会调整。”

史岩之道:“陛下。太师之言在理。拥兵但不自重。臣附议。”

吕文德的意思十分明显。生怕吕家权势过重。引起皇室、朝廷的猜忌。我想了想道:“那就依太师之言。朕亲自修书一封。以宽其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