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李
第99章报李
那时,他们几个皇子和郑氏三位姑娘在椒房殿挑选贡品。事发突然,萧玉殊记不清当日情形。只依稀回想起,殿中有一尊巨物,上面盖着红绸。郑明珠掀开红绸后,便晕到在贡物旁。想来就是她口中的琉璃日晷,形状大小对得上。那段时间,郑明珠一连几日缠绵病榻,也不像是作伪。萧玉殊仍无法想象,自己会做出这样的事。他垂下眸,不敢看郑明珠嗔怨的目光。
“我当真如此?”
“若非有那尊日晷,我也不相信殿下…宁愿这梦只是我的妄念。”梦中预知未来这种没根据的事,一般人哪里肯相信。见萧玉殊手足无措,满面懊恼,显然已接受这套说辞。
郑明珠不禁生出些怜惜的情绪来。
从前的粗劣讨好,都被他看破,今日还是相信自己这番说辞。若这些不是真的,又是扯慌。若她一心为郑氏着想,与皇后联手算计他呢?“这等抛却德行礼法的事,我不会做。“萧玉殊情急之下,握住郑明珠的手腕,“我愿发誓。”
话罢,他又意识到自己不必这样说:“…我日后大抵是个偏地封王,不会做皇帝。”
“郑姑娘,不必担心。”
若郑氏苦苦相逼不肯放过,这宗室名分难以保住,成了庶人也不是不可能。见萧玉殊重提此事,又有后退的意思。郑明珠当即攥住这人要收回去的手:“我相信殿下。”
“但世事变幻莫测,没走到最后一步,谁也不知道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与其负隅顽抗,不如顺势而动。”
“不瞒殿下,有时忆起梦中的情形,会有几分庆幸。知道殿下有自保之力,日后不受人胁迫。”
二人目光交汇,同时沉默下来。
他们的手尚紧紧握在一起,捂得灼热滚烫。萧玉殊有几分动容。
“方才在外殿,我看见那个了年岁不大的卫氏子弟。”“也见太尉怒气冲冲离去。殿下,就算是为了母族,也暂且忍让一二吧。”郑明珠又说道。
行宫依山傍水,日光西斜后,不似正午那样沉闷。申时左右,郑明珠从太清殿出来。她环顾左右,见那卫氏子弟仍把守在殿前,却没多做停留。
“多谢大监,方才替我通报。”
“大姑娘,慢走。"庞春微笑。
时辰尚早,郑兰和郑竹应该还在园中没回去,她自己回宫也没什么趣味。脚步也不由自主地转向行宫后园。
依照郑兰的性子,顾及皇后留在未央宫照顾陛下,必得亲自摘些行宫中的红杏梅子。派人送去椒房殿,以表孝心敬意。穿过幽林长径,阵阵香甜的熟杏果香飘来。越走近,越香甜扑鼻。杏林偏僻,几个偷闲的小宫娥在不远处嘻闹,正拿着长竹竿打树梢上的果子。
郑明珠悄悄经过,没有惊动这些小宫娥。她深入园中,找到一处矮墙根。爬上去的高度,正好够得到熟杏。
深夏时节,这些红杏凋败下来,软烂的果肉砸在矮墙的砖石上,招来嗡嗡飞舞的细蝇。
摘下十几颗后,她坐在墙头独自吃杏。
忽而,身后传来砰砰的声响,来自矮墙下。郑明珠转身向下望,一道熟悉的身影蹲坐在墙根另一侧的假山石上。萧姜今日身着玄色外袍,上面绣着暗红的淡淡纹,轻薄的布料紧贴在他的后脊手臂,勒出健硕流畅的筋肉线条。
他似乎就这么两件能看的衣裳,夏日一件,冬日一件。都是当年被接出掖庭时置办的。
袖口短了大截,快露出大半小臂。
许是浆洗次数太多,衣领边缘泛白,勉强能穿罢了。男人在地上摸索,在半腐的红杏中挑出果核,再用小石块砸碎。郑明珠见状,掰开红杏,取出果核扔下去。正砸中他的后脊。她继续扔,力道越来越大。
萧姜没反应,自顾拨果仁。
没意思。
郑明珠握紧裙角,兜住剩下的红杏跳下矮墙。“猜猜我是谁?”
她捂紧男人的双耳,刻意压低声线开口。
还能是谁。
萧姜唇角微扬,也不开口。抬手握住耳侧的两只细腕,轻轻向前拽。四处甜腻的红杏香气中霎时混了几丝冷梅的味道。他侧过头,下一刻眉头紧皱。
“从哪过来的?”
萧姜低声询问。
郑明珠甩开这人的手,也跟着坐在假山石旁:“还能去哪?”“当然是太清殿。”
“你去见晋王了。”
“嗯。不是你说,要我适时坦白。”
回想起今日下午萧玉殊的反应,这策略似乎还不错。郑明珠神经松泛些,心情不错。
萧姜沉默了,继续摸索地上的果核。
“你…没用午膳?”
之前在宫里,是她背着椒房殿,偷偷给膳房的人塞了银子,才没克扣萧姜的那份。
如今到了行宫,谁能顾及他这个不起眼的皇子。“嗯。"萧姜如实回答。
“那别吃这硬果仁了,也不怕吃伤胃。“郑明珠蹙眉,站起身道:“走吧,同我回宫。”
行宫里,椒房殿的眼线少。而且此次她特意把云湄留在未央宫,做事不用顾及太多。
萧姜立刻跟上去,心安理得地准备吃这不知道第多少顿的软饭。二人走到梅园附近,不远处依稀传来郑竹尖尖的声音。郑明珠顿住脚步,灵机一动:“瞎子,你就坐在这。”“忘了你的二妹妹也在园子里,你等着,我让她给你送些吃食去。”投桃报李。
成全了他们,也了却她一桩心事。
刚要离开,衣袖便被扯住。
她回过头,看向萧姜:“做什么?再耽搁她们二人就要回宫了。”萧姜唇角下耷,语气听不出情绪:“…不必。”“给你机会还不抓住?不中用。”
郑明珠不满道。
今日上午在马车上,郑兰送来冰镇酸梅汤。一般的酸梅汤,会放些桂花桑甚。极少人会在汤中加冬日里存下的刺梅蕊。是谁的主意,不言而喻。
她倒是懂得礼尚往来这套。
“这等食不果腹的落魄样子,不便让旁人瞧见。下次吧。”良久,萧姜解释道。
也是,看他这样子。不像个日后能有封地的皇子,前途黑暗。郑明珠轻嗤:“什么时候,你也顾及起颜面来了?”“也罢。”
回宫后,恰临近晚膳时分。
除却几道行宫中的份例菜式,思绣准备再添两样。天气闷,郑明珠没什么胃口,看向对座的男人:“你想用些什么?”萧姜摇头,只答他不挑剔。
思绣在二人间打量,最后目光落在萧姜身上,不大友善。虽说行宫不比未央宫规矩严苛,但堂而皇之带这位四殿下回宫,总不太稳妥。
“绣姑,不必添了。”
“好。”
麦饭,濯豕,鲫白汤。
都不是郑明珠爱吃的,只用了几口便撂下筷子。“绣姑,拿一些酸梅汤过来。”
好半响,外间都无人应声。
“绣姑?”
人去哪了…
外殿门前,庞春带着几个小黄门,他们手中各提着食盒,像是来送东西的。思绣面上闪过一丝慌乱:“大监,怎么这时候过来?”“哦,受晋王殿下的命令,给各宫主子送来养身解暑的药膳。”庞春解释道。
“晋王殿下仁德周全,奴婢替大姑娘谢过了。”思绣连忙去接食盒,盼着殿内的人不吭声,别被大监看出端倪。偏时机不巧,内殿忽传来男子咳嗽的声响。宫中得力的内侍极少,一般在外殿做事。郑明珠更没有近身的小黄门,庞春知道这点。庞春挑眉,随后笑道:“晋王殿下还有话,说与大姑娘听。”“这…"思绣心下焦急。
罢了,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郑明珠与萧姜一同流落在外,朝夕相处几月。还像仇人似得才古怪。
内殿,
郑明珠看向掩唇咳嗽的萧姜,不由问:“怎么了?”这时,思绣领着庞春进来。
“大姑娘金安……哟,四殿下也在,殿下万安。“庞春故作惊讶。“大监?”
“大姑娘,这是晋王殿下吩咐给各宫送来的药膳。“庞春又言辞模糊地提一嘴,“殿下说,天气暑热,好生珍重身子,切忌贪凉。”话罢,庞春便离开了,没有多余的交代。
思绣皱眉不禁瞪向庞春的背影,饶是好脾气,也要懊恼。精诡的老东西,这算什么晋王的交代!
郑明珠倒不以为意,大监是姑母的人,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时辰不早了,我遣人送你回宫。”
“若等会二妹回来,瞧见你在我这用膳,怕得费些口舌。”………遵旨。”
萧姜不轻不重撂下竹箸,起身离去。
太清殿,
宫人皆知,晋王殿下在处理政务时,不喜殿内有人搅扰。庞春送完各宫的汤水,向晋王回禀过后,却破天荒地没立刻离去。“众位夫人皆赞殿下仁德,处事有方。”
做到帝王身侧的内侍,揣摩主子心意是最得心应手的。若还用得着主子自己问出口才说,那便是失职。
庞春不经意脱口:“大姑娘亦赞殿口口贴细致。”给后宫送汤汤水水的小事,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晋王来做。“嗯,大监先下去吧。”
萧玉殊未曾抬头。
“说起来,此次是老奴安排不周。竞忘记四殿下随行而来,忘记准备四殿下那一份。”
“幸好,方才四殿下正在大姑娘宫里用晚膳。倒不用老奴多走一趟。”朱笔停顿在奏表上,泅出大团墨迹。
庞春揣起袖口,又接着道:“咱们这位大姑娘,性子不比寻常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