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嘉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竟不还 > 不太平

不太平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50章不太平

向来生意惨淡的小城南客栈头一回招待这么多贵客,掌柜嘴角咧到了耳朵根,连连招呼伙计忙前忙后地端茶倒水,生怕有丝毫怠慢。太行道众弟子从昨晚忙活到现在,水米未进,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刚才在集市途经大蒸包白馒头,小馄饨热汤面,一直非常努力地忍饥挨饿。此刻咕咚咕咚灌完两碗茶,某小弟子一抹嘴角,捧着空茶碗去走廊探头探脑地张望片刻,见大邪祟径直回了房间,立刻扭头吩咐掌柜店小二准备吃食。旁边人紧跟着催促:“掌柜快快快,饿死了。”“各位道长别着急,马上马上,马上就来。”李流云则跟随周雅人进了单独的客房,掩上门,在里面进行了一番深度洽谈。

这次周雅人不再有所隐瞒,因为白冤已经现了身,在那样的一个环境彻底暴露在太行道众修士面前,他自然没什么必要继续遮掩。何况李流云如此精明聪颖,透过阵法就已经猜出了大概,周雅人很难继续隐瞒,也瞒不住,还不如主动给对方一个交代,遂将前后一切全盘托出。李流云听完,长久地皱着眉头:“所以她究竟是什么东西,又是什么来历?”“不清楚来历,倒是有点像民间话本子里编撰的鬼判。”李流云不敢苟同:“你信么?”

周雅人摇摇头:“话本子而已,都是凭空编撰的,不可信。”“嗯,不过道无所不通,明无所不照,风无所不入,听风知可闻声知情,职责就是去伪存真,辨别传说真假。北屈鬼衙门之事应当被瞽师采集在册,呈交大司乐,奏禀圣上。”

“自然,我会尽职尽责,但是北屈这地方没有留下什么可以供参考的风迹,我采不到记言,很多事则无法得到证实,而白冤的确来历不明。”李流云有疑:“没有记言可寻?”

周雅人笃定道:“半点也无。”

“这里既是秦之狱地,又有秦朝术士葬身于此,遗留下此大阵和道体,可不算微末小事,居然没有留下风迹记言?”“我在北屈逗留数日,期间神识铺出去好几次,确实没有捕捉到相关记言。倒是有一些沉冤残留,在此地形成天然的风迹,才让我能尽快找到太阴\道体的所在,但都不是记言。“周雅人道,“或许是被刻意抹去了,又或许,这里的一切从来都不为人知,他们被当成不见天日的秘密永久尘封,所以不会有人在风迹留下任何记言。”

作孽者恨不得将所有知情人灭口,消灭证据都来不及,怎么还会在风中留下记言,让后世看见他的罪证?

即便后世子孙没一个争气,早八百年前就把听风知情丢到了他姥姥的姥姥的姥姥家,彻底荒废了往圣绝学。

因此周雅人继往圣绝学,顺理成章被吹捧为通天地而合鬼灵,而其他人则简单粗暴地认为,这本领就是通灵,能请神问鬼,并将其推上通天彻地的神坛。周雅人道:“至于鬼衙门地基下的阵法,排除白冤不谈,攸关整座北屈城…李流云自然心里有数:“放心吧,我会起阵罩护,并知会衙门修筑高墙,以隔绝生人。”

李流云做事向来稳妥,也比旁人更加周密,周雅人历来对他放心,得此允诺,自己便无需多舌多言。

即便任何人不提,李流云这次受师命下山,也会尽全力收拾鬼衙门的烂摊子。只不过要在地基上罩一个什么阵法,他还需要费一番心力去布罗。李流云隐隐思索,也许应当对应昴七星。

这都是他接下来要操心的事,还有藏匿暗中害命的闽师和陈莺,事情非比寻常。

方才从保和堂出来,他们这一行人与陆捕头分别前,李流云顺便分派了数名太行道弟子与衙役协作搜捕陈莺。

另外还有罔象不知所终,也需要他们身为修士者追踪寻迹。李流云布阵也需要人手,还要留一部分弟子在客栈盯住白冤,以防大邪祟随时生出异变。原本还算人多势众的太行道弟子一下被分拨成了薄弱的四股,人手居然有些不太够。

早知道应该多带些师兄弟下山,但谁能料到区区一座北屈城,居然如此多棘手之事,光用嘴说,他和周雅人就聊了整整大半日,差点儿磨破嘴皮子。时间紧,任务重,李流云在客栈合眼不足两个时辰,就投身到了鬼衙门的地基大阵中,要给这地头罩个金钟罩,还要杜绝往后有动歪心思的人,让他们有进无出。

周雅人负伤在身,已经折腾不动了,只能老实待在客栈休养。由于昨晚强行御风,过度透支而耗损元气,过度程度几乎致使他全身经脉扩充膨胀到极致,差点当场爆裂。还好及时收势,若再来一次,铁定一命鸣呼,绝对不是开玩笑。

周雅人通体筋脉一直在隐隐钝痛,甚至出现了轻微的耳鸣。他之前跟白冤和李流云说话时还能分散一点注意力,此刻独自一人,就只能硬生生捱着,又委实难捱。

陆秉非常听劝,确切来说,他一向都比较听周雅人的劝。既然对方苦口婆心,他就干脆回去歇着吧,不瞠这浑水了。人要有自知之明,他一介凡夫也没那除魔歼邪的本事,更何况又受了伤,行走都不利索了,掺和进去只会碍手碍脚,没必要逞这个能。既然有太行道的修士全权接手,他也放心。因此自保和堂出来后,陆秉就回了趟衙门,写好条子向县太爷告假,顺便汇报案情进展,并把接下来的事宜交接给衙门里顶班的人。待一切处理妥帖后,陆秉才捂着肋下的伤,一步一挪地踏出县衙大门。他站在硕大的鸣冤鼓前,抬头望了眼阴沉沉的天,晨曦被密布的云层遮盖了,陆秉走下台阶,嘴里嘀咕:“怕是要下雨。”一张黝黑黝黑的熟面孔挑着担子路过,笑着打招呼:“陆小爷。”陆秉抬头应了一声,扬了扬嘴角,与挑担子的人擦肩而过。他在衙门当差这些年既没欺男霸女,也没鱼肉乡里,甚至约束管教着手底下一帮差役,不让他们压榨老百姓,还算比较得人心,亲热些的便会称他一声陆小爷。陆小爷回家途中摸出一吊钱,在平日时常光顾的早点摊前买了几大袋肉馅儿包子,给辛苦搜查了大半宿疑犯的属下送过去。衙役挨家挨户的敲门搜问,扭头看见陆秉,纷纷称呼。“头儿。”

“头儿。”

“嗯。"陆秉将一袋肉包扔他们手里,“都还没吃吧,先垫一垫。”其中一名衙役隔空接住,打开纸袋,迫不及待捏出一个冒着热气的包子,大咬一口,高声喊:“谢谢头儿。”

其余的衙役立刻凑过去,纷纷捻出纸袋里的肉包,大咬大嚼:“谢谢头儿。”

陆秉问:“黑子他们呢?”

“就在前面那条巷子里。”

陆秉便往前右拐,将肉包一袋一袋散出去,最后到巷子口喊了声:“黑子。”

“软!“黑子应声,不多时从民户家中小跑出来,“头儿,你怎么来了?”陆秉将最后两袋肉包塞他手上:“你们都先吃点东西,怎么样了?”“不怎么样。"黑子嘴里叼了一个,又拣出来两个捏在手里,剩下的全部递给了旁边的同僚们。

陆秉提醒他们:“这陈莺不简单,可能非常危险,你让大伙儿小心点儿。”黑子一个劲儿点头,嘴里嚼着包子含糊道:“刚刚太行道的修士也来了,也说陈莺不简单,但是她一个妇道人家,还怀着身孕,能有多危险,总不能跟我们拼命?”

“你说呢,连我都被她身边的铁面人捅了。”“是是是,她身边的人是个非常危险的高手,连头儿都吃了他的亏,我们就更不敢大意了。”

小心驶得万年船,陆秉说:“不止她身边的人危险,她也不是省油的灯,总之你们全都给我当心些,只要见到人,立刻吹哨子,太行道的修士会立刻过来帮咱们拿人。”

黑子狼吞虎咽的塞下去俩包子,腮帮子鼓鼓囊囊的:“明白明白。”陆秉交代说:“我刚跟县太爷告了假,这段日子在家中养伤,暂时就不回衙门了。”

“哎哟,不是我说啊头儿,你现在就该在家里躺着,还跑过来送什么包子,反正饿不死我们。”

陆秉不跟他贫:“我不在的时候,你们几个也要服从命令,如果衙门里有什么事,或者案子有什么进展……

“放心吧头儿,我们又不是不听差遣,咱们县太爷虽然草包了点,但也还算能顶点事儿,你甭操心。如果案子有什么进展,我每天散衙了就去跟你汇报。陆秉一巴掌扇过去:“说谁草包呢!”

黑子矮身躲开了:“头儿,这不是你说的吗?!”“我……“陆秉翻脸不认,“放屁,我什么时候说过这种大不敬的话。”黑子嘟囔:“你总说。”

这次陆秉的巴掌实打实扇在了黑子背上:“少废话,滚去搜人。”“得叻。"黑子抬腿便走。

陆秉不经意抬头,视线突然扫见二楼酒肆,四指宽的窗缝里站着个人,正居高临下地注视着他们。

陆秉与其目光相对了刹那,窗缝里的人随即一闪而过。“站住!“陆秉厉喝一声,拔腿就追,并吹响了指哨。刚走几步的黑子以为他在呵斥自己站住,扭头却见陆秉捂着肋条跑入酒肆,直奔二楼。

黑子立刻追上去,大喊身后几名同僚:“你们,快去堵后门!”他话音刚落,就见一人从酒肆的侧窗跃出,身轻如燕,飞檐走壁,正巧撞上闻哨音赶至的两名太行道弟子。

陆秉爬上二楼的窗台,翻不过去,只能指着那飞檐走壁的女人对太行道修士喊道:"陈莺!别让她跑了!”

陈莺回头觑了他一眼,立刻调转方向,跃下围墙,逃进僻巷。太行道修士紧追而去,几名衙役同样穷追不舍,途中撞得一名挑箩筐的百姓原地打转,又踢翻了一名乞儿的破碗,里头装着一文好不容易讨来的铜钱。乞丐连忙扑向那枚滚动的铜钱,用脏污冻烂的手把铜钱扣在地上,整个人横栏在者子中央,将两名奔逐的衙役绊倒在地。

衙役叫骂一声,继续爬起来追人。

陆秉站在窗前远远望着,见太行道弟子与陈莺只差一步之遥,马上就要捉拿她时,陈莺突然从袖中放出冷箭,将两名太行道弟子逼退两步。如此不够,她的暗箭突然一转,居然射向了蹲在屋檐下和稀泥的三名孩童。陆秉看得心头一紧,好在太行道弟子身手敏捷,拔剑挡下了射杀孩童的暗箭。

陆秉在窗前捏了把汗,咬牙切齿:“阴险!歹毒!”且见陈莺趁机脱身,在尽头一拐,栅栏挡住了陆秉的视线,他便再也望不见了。

这样的身手和足下功夫,连太行道修士都很难撵上,陈莺果然深藏不露。陆秉想起之前周雅人说过陈莺此人:“在外跑江湖的人身份相当复杂,很难摸得清底细,卖脂粉也许只是表象,用来避人耳目隐藏身份罢了。”在那之前,陆秉一直把陈莺当作普通民妇看待,谁能料到,她能是个心肠歹毒的祸害呢?

陆秉等在原地,直到几名衙役悻悻而归,倒是那两名太行道弟子沿着踪迹追远了,一时半会儿不知去向。

陆秉大约候到了午后,迟迟不见太行道的弟子折返,才在黑子的劝说下回了家。

院子里的簸箕打翻了,黄豆撒了一地,老祖母正蹲地上拾豆粒,抬头看见孙儿跨入院门,立刻站起身,气势汹汹迎上去:“陆秉!你现在真是野了性了,一晚上不着家!”

陆秉连忙服软讨好,没多久便哄得老祖母转怒为喜。又见厢房的屋檐下架着一把木梯,他爹正将几块青瓦盖在屋顶上,见了他劈头就吼:“臭小子,知道回来了你!”

“哎哟您老站那么高,快别嚷嚷,稳住了先。"陆秉赶紧走到近前扶着木梯,怕他爹摔,地上碎了几片瓦砾,问,“怎么了这是?”老祖母道:“刚才翻进来一只野猫,凶的咧,一下蹦过去,把咱家屋顶的瓦片都给踩碎了几匹,这不,看看,还把我院子里的豆子也给踢翻了。”陆老爹道:“也不知道从哪里蹦出来的野猫,我看这天阴沉沉的,怕是要下雨,赶紧上来把窟窿眼补上,免得一会儿漏雨把屋子给浇了。”“怎么不等我回来,您这把老骨头就别爬这么高了,当心摔着。”“呸呸呸,"老祖母轻轻裹了他一下,“快别胡说八道。”陆老爹则道:“就这么点事儿,等你回来?谁知道你什么时候能回来?天不见黑绝不着家!今儿倒是稀罕。”

“我这不是回来了吗,你快赶紧下来,换我上去。”“眼看我就完事儿了,用不着你,一边儿待着去。”陆秉只好替陆老爹把着木梯。

老祖母兴师问罪:“我昨晚叫你去找秦三那丫头,你给我跑哪儿去了,人呢?怎么就你自己回来?”

怕二老担心,陆秉隐瞒了自己又被扎了一刀的事儿,装得没事人一样:“她可能是怕我,跑得比兔子还快,我身上又有伤,实在追不上她,后来又遇到一个失踪的疑犯,我就追捕疑犯去了,一直折腾到现在,谁还顾得上她呀。”“可是那丫头……”

“祖母,我这还饿着肚子呢,您先给口吃的呗。”老祖母最怕饿着他,但凡陆秉喊渴喊饿,就会立刻喂水投食。陆秉稍微见瘦一点,立刻杀鸡炖肉给他补回来,闻言也顾不上追问了,转身就去厨房给他热饭菜。

陆秉扶着木梯,直到他爹修补好瓦片从屋顶上下来。“雅人昨天半夜突然出去了,行色匆匆的,我担心有什么事情。”“我知道,我昨晚正巧跟他碰上了,他跟那群太行道的修士在一起,就那个,昨晚来家里找他的那位。”

“哦,殿……流云道长。“于是陆老爹悬了一宿的心才安下去,“北屈近日不太平,你们在外面一定要多加注意。”

“我今日跟县太爷告了假,这段日子会在家待着。”“不去衙门了?”

“伤着呢。”

“我就说,人又不是铁打的,你那伤口抽开好几回了…软你别动了,我收拾就行。”

“就这点事儿,我顺手就干了,抽不着。”父子二人说话间,分别收梯子打扫碎瓦,又将散落一地的黄豆粒拾进簸箕里,端进堂屋。

黄豆捂了一个冬,老祖母担心受潮长虫,原本打算晒一晒,结果端出来一簸箕,没晒两时辰又变了天。

父子二人忙活完,陆秉给自己倒了杯热茶喝,陆老爹则出堂屋去储水缸旁洗手,顺便能帮老人家端两盘菜。

奈何陆老爹踏进厨房,第一眼却没看见亲娘年迈的身影。陆老爹尚未觉察出任何异样,背后突然悄无声息地站了个女人。陆老爹前迈两步,就当他看见倒在灶台下血泊中的老母亲时,背后寒芒一闪,陆爹只瞠目结舌的张开嘴,来不及发出半点声息,就被利刃断在了咽喉处。陆老爹立刻捂住飙血的咽喉,嘴唇胡子颤抖着,张张合合,却只能无声且断续地喊:“秉……秉……”

陈莺握着锋利无比的匕首,觑着陆老爹缓缓委顿下去,倒在灶台下。鲜血从他的指缝源源不断溢出来,淌红了胸前的衣襟,煞是惹眼。陈莺残忍地勾了勾嘴角,低声开口:“说谁是野猫呐?”陈莺盯着死不瞑目的陆老爹:“我这人心眼儿小了点,怪就怪,你的好儿子不该挡我的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